先call back一下昨天的內容,昨天的觀點是股債沒到變盤的時刻,總結來說就是,后續并不是股票一路向上、債券一路向下的的分化行情。
對股票而言,是擺脫熊市思維,而熊市思維的本質是認為沒有估值的錨,跌起來可能沒底,腰斬之后還有腳踝斬,最后負債端徹底動搖,五五開的局,最后卻永遠是空頭贏;而擺脫熊市思維,就是承認估值是有錨的、有底的、有中樞的,這就是我們之前說的,我們認為A股在指數層面的底部是很堅實的。又比如,我們下面會提到的,外資看好中資科技股的時候,第一步就是把美股的大科技和中國的科技巨頭的PE估值拿出來比較一下,看完會覺得,嗯,確實便宜,反正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擺脫熊市思維后,就可以開始遵循最基本的股市規則——貴了、漲瘋了就賣,跌到便宜了就買,就好像今天的A股,明顯炒作過熱的Deepseek概念大跌超4個點,概念啟動以來,首次日終收跌,大量高位股集體退潮。
對債券而言,提到三個沒有變盤的理由,認為債市并非趨勢向上的反轉行情,但可能會繼續調整,右側介入更好。
從今天的市場來看,債市繼續普跌,雖然下午,伴隨著A股跳水的助攻+資金的大幅轉松,10年和30年超長債翻紅,但對債基持有人而言,依然是需要虧錢的一天。
不過,當下,提醒一點,你可以不看好債市,認為債市是震蕩行情,選擇臥倒,或者像我們一樣,觀望,等待右側機會,但最好,不要選擇做空。
特別是做空TL,也就是30年國債期貨的,需要好好掂量掂量了,因為要不要做一筆交易,看的是勝率、賠率以及波動率,波動率其實就意味著你止盈或者止損,在時間層面的空間,目前來看,勝率和賠率不好說,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秤,但波動率可能很高,也就是反轉的速度往往很快,就像今天這樣,不一定會給你足夠的交易時間,而這背后,存在非市場化的因素。
以上的判斷,并非僅因為下午長債的翻紅,也因為其他一些微觀的觀察,不再展開。
對后續的、中期維度的投資建議,依然是保持不變的。
第一,大方向上看好風險資產,但不看空債券,看空的是現金;
第二,配置上堅持地區分散、股債均衡;
第三,如果配置債券,多做右側,目前來看,債市右側的條件是兩個,一是銀行負債成本壓力降下來,帶動資金利率穩住,二是股市炒作的情緒降溫下來,TMT的交易量從歷史99%的分位數上下來。
聊一個偏專業、偏底層邏輯的話題。
我們昨天有提到的一個觀點:
“當下,如果看不到匯率管理階段性目標的變化,恐怕是做不好債券的,因此......貨幣政策目標,從階段性的單一目標,又轉換成了多目標,且匯率優先級明顯放在了前面。 12月以來,發生了兩個新情況:一是居民購匯速度創歷史新高(也就是拿人民幣換美元的),二是12月單月銀行的代客結售匯在時隔4個月后,再次轉負,要知道,歲末年初,本來應該是企業結匯的高峰期才對......明顯加強了匯率管理,嚴厲打擊貶值的一致預期?!?/blockquote>這里簡單解釋一下。
一是提到的居民購匯速度創歷歷史新高,借用一下公眾號BFC匯談的圖,下圖,這顯而易見對吧,無須贅述,事實上,對應的舉措,就是大家近期會看到,各家銀行都在下調美元存款利率,昨天也提過了。
二是關于銀行的代客結售匯。
所謂的代客結售匯轉負,就是用人民幣換美元的,比把美元換成人民幣的多了,最后央媽那邊的美元就變少了,這會增大匯率壓力。
而為什么12月轉負這個事情可以聊一下呢?因為通常到了年底,企業有強烈的結匯意愿,因為需要把出口帶來的美元,換成人民幣,發年終獎、給上下游結算等等,所以年底人民幣通常會有季節性的升值行情。
但是12月單月,按美元計價,銀行代客結售匯差額是-106億美刀,創2017年以來的歷史同期新低。
這還沒完,今天外管局公布了1月的數據,1月,銀行結售匯差額是-452億美刀,這是2017年以來,單月結售匯第二低的,僅次于去年7月的-545億。
而事實上,我們把12月-1月兩個月合并,結售匯差額是-550億左右,事實上,歷史上,除了2015年的811匯改,從未出現過,歲末年初如此大的結售匯逆差,這還是在1月份貨物貿易項下,跨境資金凈流入創歷史同期新高的背景下。
這就是我們昨天提到的,嚴厲打擊貶值的一致預期的根本原因。
而今天外管局著重強調:
“1月下旬涉外收支已轉為順差,2月以來繼續保持順差態勢,銀行結售匯基本平衡?!?/blockquote>這表明,在貶值一致預期被壓制后,隨著股市的反彈,外資對中國科技股的重新布局(但這里港股其實更多),局面有所好轉。
對債市而言,這是邊際上的利好和政策空間。
多聊幾句市場的熱點哈,火紅的港股、過熱的A股Deepseek概念,以及跟投的建議。
1、港股,繼續紅紅火火。
今天恒生指數漲1.59%,恒生科技漲2.54%,而滬深300跌0.88%,雙創50跌1.82%,港股和A股明顯分化。
背后還是資金的力量。
一方面,今天南向凈流入224億,是港股通開通以來的單日第四高,歷史最高是266億港幣,內地資金繼續南向瘋狂掃貨。
另一方面,外資也繼續發布看多中資科技股的報告,高盛對比了中美的科技股,下圖,可以看到美股七巨頭市盈率在32倍,剔除特斯拉后,也接近30倍;而中資科技股,到目前為止,也就20倍不到。當然,美股大科技賺的是全球的錢,對我們有估值溢價也正常,但30倍和20倍之間,確實可能是有縮窄的潛力的,換句話說,不至于差這么多。
另外,除了港股科技,我們也繼續看好港股紅利在內的紅利板塊,下圖,昨晚也有回答讀者的提問。
核心就在于險資等長錢配置的邏輯,依然沒有發生變化,可以看到,像表韭量化里的持倉,港股通紅利ETF,513530(實際配的是場外的聯接基金,018388),已經基本創歷史新高了,近期即使科技股行情火熱,也在悄摸摸的,慢慢漲。
這里,港股紅利跑贏A股,背后的邏輯有兩個。
第一,港股都是增量資金,沒有像A股這樣,炒作資金、炒TMT的資金,從紅利口袋里瘋狂互相掏錢的現象——當然,反過來,炒作一旦退潮,資金再平衡后,今天四大行立馬齊刷刷創下歷史新高。
第二,A股紅利里面的煤炭,確實太拉胯了,年初以來跌11個點,全A墊底,主要是煤價跌太狠了,動力煤價格已經從高位腰斬了。
我比較了一下港股通紅利ETF(513530),和煤炭比例相對最高的紅利ETF(510880),新的一輪分化就是在2月后,A股Deepseek帶動科技股的炒作熱之后。但這種,后續往往可能又會有資金驅動的均值回歸。
2、A股,Deepseek概念終于跌了。
其實從上周下半周開始,就一直有松動的跡象了,但一直中途出現助攻,又續上一口血,今天是真的帶不動了,大跌超4%。
Deepseek很厲害,但之所以在股市上表現為炒作,是因為阿貓阿狗們真的不配——我們之前解釋過《》,截止目前,同花順的概念成分股已經接近了270個,也就是5%以上的A股標的,都是Deepseek概念了,擴圈擴成這樣,要想繼續炒,難度就是指數級放大了。
機構投資者止盈的跡象還是很明顯的,昨天,權益類ETF單日凈流出150億左右,2月至今,寬基ETF凈流出650億、TMT類的ETF凈流出140億,就是持續的逢高出貨。
這時候,大家還是要注意高低切的機會。
3、跟投建議。
純純的債,繼續Hold住,等待右側機會;
表韭量化,昨日已經跟過一次車了,邏輯就是尋找高低切的介入機會;
表韭全球,看情況再說,2月至今,跨境ETF凈流出接近160億,也在持續退燒,這對我們的投資其實是好事,至少不要買在人聲鼎沸處。
從平臺反饋的信息來看,堅持配置的思維,以及階段性的低位跟投后,一起跟投的小伙伴,還是有比較不錯的整體盈利體驗的。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表韭投顧的持有人,可以添加小助理微信,出示持倉截圖后,即可入群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