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正在經歷一個關鍵的階段。
可以說,它往后幾十年的路,都可能與即將到來的韓國大選相關聯。
當然,這一切的起因,還是尹錫悅發起的戒令事件。
就在此時,李在明、吳世勛等下屆韓國總統熱門人選紛紛發聲,都在為參選做準備,特別是吳世勛提出的對策,可以說能夠影響韓國的歷史。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在明和吳世勛各自說了什么?
此外,又為什么說尹錫悅“復職無望”,他不是剛剛取得了8場辯論會的“勝利”嗎?
別急,我們逐一來看看。
先來說說尹錫悅吧。
當地時間2月13日,韓國憲院原定的8場辯論會全部結束,尹錫悅卻仍安然無恙,因為還有更多的細節沒有被發現,而且人證前后說法不一,真假難辨,物證又很缺少。
所以,就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憲院還很難判斷彈劾案是否成立。
因此,憲院又增加了2場辯論,分別在18日和20日。
看來,他們的決心很大,非要把尹錫悅查清楚不可。
不過,可以想到的是,第10場辯論結束之后,或許還要增加場次。
當初,樸某惠案都經歷了17場辯論,而尹錫悅的戒令事件,顯然比其更復雜。
此外,接下來將出席的人證,還是韓德洙等人,他們多為尹錫悅的親信,能夠說出實情的人比較少,這就又增加了彈劾案的復雜程度。
所以,10場辯論或許還難以使該案結束。
盡管如此,從目前可知的信息來看,尹錫悅復職已經無望。
特別是第八場辯論中,出庭作證的趙成賢的證詞表明:尹錫悅確實曾經下令拖出“議”員,試圖用這一方式阻止“戒令撤銷方案”的通過。
這些細節說明,尹錫悅確實存在不“法”行為,盡管調查的過程比較曲折,取證也很困難,但他的復職夢,已經難以實現了。
再來看看李在明吧。
當地時間2月14日,李在明在接受一家媒體的專訪時稱,“對于韓國來說,美國至關重要,如果處理不好與美國的關系,帶來的損失將不可想象”。
不過與此同時,他也強調與我們的關系,他認為這是一個“平衡問題”。
他指責了尹錫悅對我們的強硬態度,認為韓國目前需要進行調整。
他還表示,“美國不需要擔心我上臺之后,會削弱與他們的關系”。
可見,李在明是一個比較實在的人,他的策略與尹錫悅比較起來相對現實。
不過,也應該看到的是:對美的關系,仍然是他今后關注的重中之重。
而他此時做出這樣的表態,原因也很明顯,就是在為下一任總統大選做準備,這是他的一場“宣言”。
因為韓國也存在很多態度比較搖擺的民眾,而他們往往成為取勝的關鍵,誰贏得了他們的支持,就很有可能是下一任總統。
李在明當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
所以,他要借助這次專訪,來表明他的態度,為大選做好鋪墊。
再來看看吳世勛。
這個人大家可能沒有那么熟悉,他是首爾的“一號人物”,目前是韓國“執黨”的成員。
今天之所以提到他,是因為他也是下一任韓國總統的熱門人選。
而且,他還提出了一個可能影響韓國歷史的對策。
那就是要修“憲”。
實際上是想修改總統職制。
目前,韓國其實是“半總統”制,也就是說“國”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約束總統,乃至于可以進行彈劾。
這也是本次戒令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
吳世勛認為這樣的做法很不合理,所以他又提出了自己的完善意見。
那就是要給予總統更多的“權”。
此外,一項調查顯示,過半受訪的民眾都接受總統“兩任兩期,一期四年”的方式。
聽起來還不錯。
但實際上,這還是在“照葫蘆畫瓢”。
大家想想,美國不就是這樣的嗎?
所以吳世勛的對策,實際上就是模仿美國。
而且,近期韓國這樣的呼聲很高。
從1987年開始,韓國就規定了總統5年1任,而且不能連任。
所以,如果真的實行吳世勛的對策,那么這將影響韓國的歷史。
此外,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尹錫悅是真的復職無望了,因為連“執黨”都已經在準備提前大選,吳世勛、金文洙等人紛紛跳出來,要與李在明一較高下。
那么,大家認為韓國真的會修改目前的總統之制嗎?
77年來,超過一半的總統都不得善終,這是否引起了韓國人的反思?
此外,如果真的是吳世勛與李在明進行最終角逐,大家認為誰會笑到最后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