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打開手機,經常刷到某某互聯網公司又裁員了之類的消息。
很多人好不容易擠進大廠工作,工牌還沒捂熱,就可憐巴巴的進了“裁員名單”。
35歲老員工抱著紙箱落寞的走出辦公樓,成了公司“降本增效”的犧牲品。
裁員潮里沒有幸存者,只有暫時安全的幸運兒。
“年薪百萬,全員期權”——這是互聯網行業過去十年的金漆招牌。
但統計局的數據很誠實:
中國6.6億打工人,月薪超5000的不到20%。
程序員的高薪神話,不過是幸存者偏差的泡沫。
就像你和馬斯克平均身家,你也能成億萬富翁。
一、裁員潮背后的三個原因
1、資本退潮
風投的錢不再像撒糖豆一樣亂砸。
投資人開始問:“你的盈利模式能活過明年嗎?”
看不到未來的項目,直接砍掉團隊。
2、AI奪權
OPEN AI、DeepSeek R1這類AI模型,一夜之間能寫完10個策劃案。
客服、設計、基礎代碼——AI干得比人快,還不用交社保,人工智能工具超高的效率,讓公司又有了裁員的空間。
3、行業內卷
短視頻紅利見頂,電商增長觸礁。
老板們擠在會議室里拍桌子:“不裁員,財報怎么交代?”
二、裁員造成的悲慘場景
高管拿著千萬賠償金瀟灑轉身。
實習生靠“應屆生身份”還能再戰秋招。
最慘的是35歲的中層——
房貸要還,孩子要養,簡歷投出去石沉大海。
脈脈上有條熱評:“以前罵老板PUA,現在跪求老板PUA。”
荒誕嗎?
這才是打工人的真實生存法則。
公司說“結構性優化”,實際是把臟活甩給外包。
HR說“擁抱變化”,其實是讓員工自費學習新技能。
更可怕的是——
裁員潮正在摧毀年輕人的職業信仰。
“與其被裁,不如考編”成了很多985畢業生的首選。
當最聰明的頭腦都去搶鐵飯碗,誰來做下一個支付寶、微信?
三、互聯網公司員工如何應對裁員?
① 技能防身,越怪越好
會寫Prompt工程比會寫PPT值錢。
能結合AI工具做“人機協作”的人,老板裁你要掂量三秒。
② 副業開荒,拒絕裸奔
小紅書接商單、閑魚賣教程、周末擺地攤。
也許看著不高大上,打重在實惠,能實實在在賺到錢,讓你在遭遇裁員時有條緩沖帶,不至于被逼到絕境。
工資是公司的賞賜,副業才是自己的退路。
③ 向下兼容,破除幻覺
接受降薪30%去中小公司,好過在家啃老本。
互聯網的高薪時代結束了,活著比面子重要。
最后一句真心話
企業不是慈善機構,裁員從來無關對錯。
但當一個行業把“優化”變成常態,把“人效”當作圣經——
它摧毀的不是員工,而是整個社會的創新根基。
停下裁員,互聯網公司們。
給年輕人留點希望,給中年人留條活路。
畢竟——
能拯救未來的,從來不是報表上的數字,而是人心里的那團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