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9日,在國共兩黨還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抗日戰(zhàn)爭之時,革命勝地延安卻被一片悲痛的氛圍籠罩。
在延安的中央黨校大門外的廣場上,這里正在舉行一場規(guī)模宏大的祭奠儀式。廣場上到處擺滿了各界人士、延安百姓送的花圈挽聯(lián),成千上萬的革命干部和部隊戰(zhàn)士齊聚在追悼會現(xiàn)場,都從各處趕來送這位革命英雄最后一程。
毛主席、朱德等人抬棺
祭奠儀式現(xiàn)場,由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擔任主祭,李克農負責宣讀祭文。在沉重悲痛的悼念聲中,毛主席、朱德、楊尚昆、徐特立等一共中央領導人一一出現(xiàn)在靈堂之中。待儀式結束,毛主席親自參與抬棺,將棺材抬到桃花嶺上安葬,這也是毛主席一聲中唯一一次執(zhí)紼抬棺。
究竟是誰,能在死后造成如此巨大的轟動?又是誰,能在死后讓毛主席親自為其抬棺送行?他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之一的林育英。
林育英
林育英,別名張浩,1897年出生于湖北黃岡龍山鎮(zhèn)的林家大灣村,與其堂弟林育南和中國共產黨著名軍事將領林彪并稱為“林氏三兄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早期積極開展活動,化作工人運動急先鋒
1919年,剛剛年滿22歲的林育英因為受到堂弟林育南的影響,開始接觸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并逐漸成為一名堅定的馬列主義戰(zhàn)士,率先在家鄉(xiāng)秘密開展愛國活動。
1922年2月,林育英在武昌由揮代英、林育南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那時候,剛誕生不久的中國共產黨把全部精力用于發(fā)動工人運動,林育英也成為中共早期的工運骨干。因為卓越的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在京漢鐵路工人高舉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舉行了震驚世界的大罷工后,林育英就被委派到長沙開展工作。在長沙,他積極走訪工人階級,暗查革命形勢。為響應全國興起的工人運動高潮,他熱烈地鼓動人力車夫開展降低租金的工人運動,在長沙掀起了一股紅色工人運動浪潮。
1924年,林育英又臨危受命,結束了自己在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學習,接受黨組織的任命。不久后便參與領導了上海的工人運動,后在工會舉行萬人集會時,遭遇到巡捕警察的血腥鎮(zhèn)壓。林育英的頭部被刺刀戳中,身體多次遭到毆打,此次慘烈事件給林育英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
喬裝打扮,孤身冒險返回延安
瓦窯堡會議
那時候中共中央因為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我黨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王明、博古等人不顧中共革命實際,否認敵強我弱的革命形勢,要求紅軍采取積極進攻的戰(zhàn)斗路線,最后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國紅軍為留存有生力量,開始被迫長征。
紅一方面軍在離開中央蘇區(qū)進行長征后,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的電訊聯(lián)絡就中斷了。而彼時的中國,外有日本帝國主義虎視眈眈,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妄圖將我中華領土變?yōu)槿毡镜闹趁竦兀瑑扔惺Y介石不遺余力的圍剿,局勢十分不利。而恢復與共產國際的聯(lián)系,獲得共產國際的幫助與指示,盡快建立與世界各國的國際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當前局勢下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時,時任駐共產國際代表的林育英被委以重任,承擔起恢復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聯(lián)系的重任。為了完成這個任務,1935年7月,林育英化名張浩,從外蒙入境,喬裝打扮成商人,帶著與共產國際聯(lián)絡用的密電碼,牽著駱駝,跋山涉水,克服艱難險阻,歷時一個月時間,穿過茫茫無際的沙漠 ,終于來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陜北瓦窯堡,找到了與共產國際長期失去聯(lián)系的中共中央。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會議,林育英在會上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的會議精神和在莫斯科制定的《八一宣言》的經過。中共中央根據(jù)共產國際的最新指示及國際形勢,確立了廣泛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方針,解決了我黨在遵義會議上遺留的路線發(fā)展問題,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奠定了理論基礎。而促成這一歷史局面的,林育英無疑是功不可沒。
巧用代表身份,阻止張國燾分裂紅軍
左、張國燾,右、毛主席
1935年6月,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長征勝利會師。會師后,關于中共中央的下一步行動該如何抉擇擺在了一眾領導人面前。
毛主席和中央紅軍分析形勢后一直認為,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紅軍的正確出路。但這一決策遭到了以張國燾為首的紅四方面軍的強烈反對。張國燾不同意毛主席這一決策,堅持要南下, 到四川去建立革命根據(jù)地。即便毛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南下沒有出路,張國燾仍一意孤行。
1935年10月5日,張國燾張國燾公然在四川省理番縣卓木碉另立黨的中央、中央政府、中央軍委、團中央,妄圖分裂我黨、分裂紅軍。在國家和共產主義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毛主席急令林育英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去做張國燾和紅四方面軍的政治思想工作,因為毛主席心理知道張國燾比較聽共產國際的話,讓林育英出面,比任何人的勸解都有用。
林育英再一次在我黨歷史上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接受毛主席的任務,致電張國燾,巧妙利用自身共產國際的代表身份,宣稱自己是受共產國際的委托來解決紅一、紅四方面軍的問題,并將自己隨身攜帶可聯(lián)絡共產國際的密電碼這一事實告知張國燾,成功打消了張國燾的疑慮。而后,在林育英的不懈努力下,勸動張國燾取消第二中央并率軍北上,最后成功與中央紅軍在甘肅會寧成功會師,維護了我黨和紅軍的團結統(tǒng)一。
毛主席親自執(zhí)紼
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因為病情惡化,在延安中央醫(yī)院逝世,終年45歲,結束了他一生傳奇而又光輝的革命斗爭生涯。“忠心為國、雖死猶榮”,正如毛主席親自為林育英題寫的挽聯(lián)中說的一樣,林育英的一生的的確確始終在踐行著八個字。而他的去世,也是我黨歷史上的重大損失。也難怪連毛主席也曾感慨到:“林育英是一位很好的同志。他的去世,是我們黨的一大損失,我心里非常的難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