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有過這樣一批人,在國家危亡之際,他們將自己的筆用作最鋒利的武器直擊敵人的心臟。又在當權者下,甘心做他們的幕后“發言人”,筆耕不輟地幫他們草擬撰寫各種文告、演講稿、新聞等文案,并熱心地幫他們出謀劃策,歷史上稱他們為“文膽”,陳布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蔣介石最器重、信任的謀士之一,陳布雷在蔣介石統治大陸時期,享有“第一文膽”的美譽。但這樣一位被蔣介石倚重的人物,在臨別之際,只給蔣家王朝留下一句“先生,我走了”,便慨然自殺而死。
1948年11月13日,在初冬的寒風才剛剛刮起來的時候,陳布雷在自己的公寓里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結束了自己二十一年的政治生涯,終年59歲。陳布雷的自殺給當時搖搖欲墜的蔣家王朝帶以巨大的震動,同時他的死也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陳布雷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什么他能在國民黨當政期間成為蔣介石最信任、最倚重的謀士之一?又為何在功成名就之時選擇自殺這種極端的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下文將一一為你展現。
年少成名,筆下盡顯書生意氣??
陳布雷,本名陳訓恩,字彥及,號畏壘,筆名布雷,浙江慈溪人。1911年在浙江高等學堂畢業以后,21歲的陳布雷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一心想在這亂世中尋找到一展才華的用武之地,他的第一站是在上海的《天鐸報》 擔任一名記者,第一次用“布雷”為筆名,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意氣生涯。
陳布雷因為才華出眾,在工作上又勤勉敬業,很快便成為上海報界的著名記者。在武昌起義爆發后,陳布雷撰寫了《談鄂》十論,積極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革命觀點,反對封建帝制,宣揚共和精神。因為陳布雷的觀點犀利,本身又在新聞報界享有很大聲譽,所以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與正在興起的辛亥革命浪潮遙相呼應,成為辛亥革命的先驅者之一。孫中山先生代表臨時政府用英文起草的《對外宣言》,就是由彼時年少的陳布雷演繹成中文率先在《天鐸報》上發表的。因為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及社會上的巨大聲譽,沒過幾年,陳布雷便轉到《商報》做了編輯主任,更加不遺余力地揭露北洋軍閥的腐敗統治。
20世紀20年代初,陳布雷在上海以《商報》為輿論武器,深入淺析的在報紙上評述當時的國內局勢,抨擊軍閥,傾心北伐,與彼時在廣東的國民黨方針可以說是不謀而合。南北呼應,形成了一股朝氣蓬勃的革命輿論。連孫中山先生都贊揚陳布雷負責編輯的《商報》是“可稱為忠實的黨報”,說他的宣傳比國民黨辦的報紙更有成績。
彼時的陳布雷,剛過而立之年,“報界奇才”的大名就已經享譽國內。如果不出意外,陳布雷的人生軌跡就定位與新聞報界,繼續用自己的筆桿子在一張張報刊上發光發彩。但是令陳布雷意想不到的是,陳果夫的出現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也讓他完成了從新聞生涯向政治生涯的巨大轉變。
面試初露鋒芒,完成生涯轉變??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此次大會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基調,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由此漸漸拉開帷幕。
在國共兩黨通力合作揮師北伐后,蔣介石迫切需要有支筆桿子在身邊可供自己驅使,幫助自己撰寫文稿、制造輿論,獲得革命形式支持,為此求賢若渴。而時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部長的陳果夫,早已注意到在新聞報界才華橫溢、大放異彩的陳布雷。于是陳果夫轉呈蔣介石求賢若渴之意,力邀陳布雷去南昌拜見蔣介石,當時一起邀請同行的還有《商報》的另一位名人潘公展。
1926年11月,北伐軍剛剛攻陷南昌,全殲孫傳芳主力,時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就在南昌的臨時府邸接見了陳布雷和潘公展。說起這場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面試,其中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這就不得不提到蔣介石的迷信問題。
蔣介石一生癡迷相術,其中尤其癡迷曾國藩的相面之術和看人的功夫,甚至還專門研究過曾國藩的用人之術,以此來運用到自己的用人之上。據說蔣介石在黃埔軍校擔任校長期間,就利用相面術相來了三員大將,他們分別是陳誠、胡宗南和湯恩伯,而這三位大將后面都受到了蔣介石的器重與提拔。
如此癡迷相術的蔣介石,在此刻用人的關鍵時刻,當然也不會放棄自己這項引以為傲的“看家本領”。據說在陳布雷與潘公展接受蔣介石面試時,蔣介石故意在目光中閃射出聛睨一切的寒光,嚇得衣飾講究的潘公展眼光閃縮,舉止僵硬。“眸不正則心正邪”,篤信相術的蔣介石當時心中便對潘公展泛起一絲反感。反觀陳布雷,嘴癟唇翹,頭發蓬松,乍一看像是一個埋頭做文章的書呆子,對蔣介石兇狠的目光視若無睹。隨后蔣介石詢問二人,問以何如對付當時上海工人運動,潘公展搶答在先回道:“總司令自有妙策”,本是一句無傷大雅的討好之言,但是無形之中又將皮球踢到蔣介石那邊,按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廢話(說了等于白說)。在蔣介石將目光投向正襟危坐的陳布雷時,陳布雷用不卑不亢的語氣緩緩回答道:
蔣介石聽完微微點頭,心中對他二人已有取舍之意。而后,落選的潘公展先期返滬,陳布雷進入總司令部,繼續接受考察。考察的題目也很快下來,讓陳布雷用校長和總司令的口氣?一篇“告黃埔同學書”。陳布雷凝思片刻,奮筆疾書,一氣呵成。蔣介石看過文稿后,點頭稱許,便有心將陳布雷留下來。
抗日戰爭爆發,成就人生巔峰??
1927年,陳布雷宣布加入國民黨,開始了他在國民黨的政治生涯。在陳布雷的21年政治生涯中,陳布雷一直是蔣介石的首席侍從,如影隨形地服侍蔣介石,專心致志處理黨政機要,撰寫書信文稿。堆積如山的文件,矛盾百出的情報,經他整理后很快變成條理分明、言簡意賅的匯總情報,供蔣介石審批、決策,因此深受蔣介石的喜愛與器重。
1937年7月初,“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亡我中華之心不死,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與此同時,蔣介石邀請國內知識名流200多人召開談話會,并在會上慷慨陳詞地說道:
這篇談話以“如果戰 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一句最為著名,它如同抗戰宣言一樣,為中國四萬萬同胞廣泛傳誦,激勵了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團結抗戰的最大決心。蔣介石也因為這篇談話,在社會上樹立了抗日英雄的偉岸形象。而這篇演講稿,就是出自陳布雷之手。
在抗日戰爭期間,陳布雷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方面與輿論界進行了大量的聯絡工作,通過輿論來警告帝國主義,對激發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熱情具有積極意義。并在抗戰期間,為蔣介石起草了大量文稿,其中不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可以說,陳布雷在歷史上是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過貢獻的人。而陳布雷卓越的文字功底和語言組織能力,也是讓蔣介石對他的依賴性越來越重,“領袖文膽‘’、“總裁智囊”,足可見陳布雷在國民黨的政治地位。
但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政客,又為何在功成名就時選擇在自己的公寓服用安眠藥自殺呢?或許正是應了那句話,太陽在綻放極致的絢爛以后,離日薄西山也就不遠了,陳布雷的慘淡收場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 文人信仰坍塌
抗戰勝利后,陳布雷清晰地察覺到國民黨的政治黑暗、官吏腐敗、經濟凋敝、喪失民心,一步步地看著他心目中原來的“抗日領袖、民族英雄”為一己之私利,違天下之大逆,成為眾矢之的,被輿論稱為“人民公敵”,而他卻對現實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國民黨走向衰敗。 此外,作為當權者的御用文膽,為了粉飾當權者的形象,難免會寫出一些扭曲歷史、不合初衷的違心之言,其中最典型的當屬為蔣介石編寫的《西安半月記》。關于西安事變,陳布雷作為蔣介石的親信,自然是知道事件的一些原委,清楚張學良、楊虎城是為抗日而兵諫,自身并無造反之心,也聽說了蔣介石在驚慌中跳窗逃到后山的狼狽情節。但蔣介石在向他面授此書的綱目時,卻把張、楊二人說成是犯上作亂的叛逆,極力美化自己在危難中鎮定自若,對下屬曉以大義,使之幡然悔悟,才得以轉危為安。陳布雷無法違抗蔣介石的命令,只能唯命是從,讓自己一生堅守的文人信仰逐漸坍塌,以至于在后續的日記中曾寫過這么一句話:“余今日之言論思想,不能自作主張。軀殼和靈魂,已漸為他人一體。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于此哉!”
- 父女因政治信仰不同,導致家庭決裂
從小在封建思想熏陶下成長的陳布雷,十分重視家庭倫理和睦的傳統觀念,并遵循“士為知己者死”的忠心之論。所以即便看到國民黨山河日下的形式,本著從一而終,為領袖盡忠的思想,陳布雷并沒有選擇離開國民黨。但是他的二女兒陳璉卻因政治意見不同走上了跟她父親截然不同的道路。1939年7月,陳璉在高中期間秘密加入了共產黨,并于抗戰勝利后和中共北平地下黨北平學委書記袁永熙結為夫妻。1941年,因為皖南事變宣布與家庭決裂。一邊是要一心盡忠的國民黨,一邊是自己最疼愛的女兒的決裂,政治上的尷尬處境和家庭上的破裂,無疑是加速了這位文人政客生命終結的步伐。
- 國民黨戰場上的潰敗,成最大催命符
1948年11月2日,由林彪、羅榮桓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剛剛結束與國民黨軍隊的遼沈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人,解放東北全境。至此,國共雙方的軍事力量開始發生轉變。據相關數據顯示,此時的解放軍的總兵力增加到310萬人,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從此,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占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取得優勢。中國人民革命的軍事形勢達到一個新的轉折點。
戰場上的節節敗退,讓彼時的蔣家王朝正處于一種風雨飄搖的境地,稍有不慎就有完全傾覆的危險。作為蔣介石最倚重的智囊之一,陳布雷無疑是比旁人更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陳布雷自殺之前,他曾找過蔣介石有過一次關于當前局勢及國民黨后續發展計劃的談話。他建議蔣介石重新找人跟共產黨進行談判,要求平分天下,對半而治,如此書生意氣言論,引起了蔣介石極大的不滿。此時的蔣介石還不死心,妄圖在戰場上扭轉局勢,從國民黨精心準備的“徐蚌會戰”就能看出蔣介石的決心。所以此次談話,蔣介石最后用“書生誤國”這四個字給憂心國民黨前途的陳布雷心中重重一擊。
終于,在1948年11月13日這天,陳布雷選擇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有人能想到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到底思考了什么,或許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念想都在臨死前,退出蔣介石會談室前那一個90度彎身弓腰,對蔣介石說的最后一句:“先生,我走了”的話中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