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作為“上聯城市、下接農村”的關鍵節點,鎮域是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三星鎮聚力打造田園商貿中心鎮,因地制宜發展鎮域經濟,以活鎮“小精彩”助推強縣“大發展”。
來到三星鎮共和村的1700畝柑橘果園,“橘”時已到,金黃飽滿的柑橘掛滿枝頭,工人們背著背簍、手拿剪刀,穿梭在柑橘林之間,熟練地采摘,“剪”出一幅“金果果”大豐收的畫卷。作為共和村的特色農產品,耙耙柑果肉鮮美多汁,酸甜適中,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微量元素,不僅受到市場的寵愛,還帶動了全村農業經濟的發展。
鎮域振興,產業當家。三星鎮在產業興鎮、特色強鎮等方面不斷下功夫,充分發揮特有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大力發展柑橘、桃子、李子、葡萄等“甜蜜”產業7500余畝,把“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把“好品質”轉化為“好前景”“好品牌”,不斷推動生產向綠、品種向優、品質向好,推動“活鎮興村”,也有效帶動了“富民”。三星鎮游林村8組村民刁華秀通過在家門口打工實現了增收。她告訴記者,每天空著手出門,回去就能收獲一份打工的收入,照顧了家,錢也沒少掙,安逸得很。
“橘”起“橙”意好“豐”景是三星鎮在“富民”上重點發力的映照。三星鎮深入推廣多村協同、跨鎮聯盟等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積極拓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渠道,持續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削根、去葉、裝車……眼下,在三星鎮同合社區的榨菜種植基地里,四十余名村民正在田間抓緊采收,大家分工明確、動作嫻熟,一背簍一背簍地將榨菜裝進貨車。
同合社區黨總支書記 唐仕德:
同合社區發展集體經濟種植了一茬榨菜,當前已是收割季節,100多畝,畝產2到3噸,每斤保底收購價為三角。
立足本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科學制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采用區域抱團融合發展模式,整合資源要素,村級集體經濟拔節生長。三星鎮也以“三青水緣”聯合運營公司為抓手,整合集體資產資源,著力共和、雙桂等村果蔬初加工向精加工邁進,策劃包裝油橄欖、水蜜桃等特色農產品,創新發展方式,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共和村、雙桂村、三溝村、游林村、水泉村集體經濟收入破百萬元,雙桂村、秀陽村成功創建為成都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離不開充足空間載體的構建。三星鎮在拓展發展空間上,既注重物理空間的拓展,也注重軟實力空間的提升。堅持規劃為先、功能為重、產業為要、民生為本,全力推進片區共興工程,按下簡陽市三星片區十萬畝糧油產業園區、三星鎮秸稈綜合利用設施建設項目、簡陽市三星鎮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項目、三星片區十萬畝糧油產業園育秧育苗中心項目等項目建設“加速度”,以項目推動鎮域經濟“大發展”,也為鎮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理空間支撐。
三星鎮黨委副書記賴晶表示,三星鎮黨委、政府以“打造田園商貿中心鎮,建設簡陽縣域副中心”為目標,建立推行集特色糧經、農旅融合、田園耕讀多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實現糧經復合高質量發展。同步圍繞“一核一廊兩帶三區”發展思路,采用區域抱團融合發展,深入推廣多村協同、跨鎮聯盟發展模式,積極探索資源整合、產業聯合、業態融合等多元發展路徑,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向二、三產業融合,農業資源向大小兩個核心聚集,實現農業雙核驅動,引領鎮域片區發展,實現農業大鎮向商貿強鎮轉變,從而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鎮域,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銜接鄉村,是壯大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三星鎮將進一步通過科學謀劃、創新驅動,為自身發展注入新活力,更成為推動區域整體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記者 | 曹禮芹
編輯 | 葉雨舟
責編 | 曹禮芹
審核 | 段曉燕
文章轉載自簡陽發布
如有涉及版權、新聞線索等事宜請聯系028—27222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