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瀚
來源:正商參閱(ID:zhengshangcanyue)
一聲嘆息,破產審查還是來了!
2012年,它頭頂“烘焙第一股”光環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飆到17億港元。
而今天,它卻淪為一地雞毛,千家門店全關、退市破產、創始人賣樓抵債、拖欠工資貨款超2.5億,甚至被供應商告上法庭,淪為“老賴”。
近日,據企查查法律訴訟信息披露,克莉絲汀關聯公司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審查,案件已由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受理。
只是沒想到,兩年前創始人羅田安那句“希望早日破產清算”的公開呼吁,竟成了預言式的自嘲。
更為諷刺的事,就在兩個月前(2024年12月27日),剛被港交所撤銷上市地位,徹底退出資本市場,市值從巔峰期的17億港元暴跌至6909萬港元,蒸發99%。
該公司自2013年起連續9年虧損,累計超13億元,且因高管內斗導致3年更換5任CEO。
如今,一紙破產審查令,又徹底撕碎了克莉絲汀最后的體面。
01
上海灘“面包大王”
克莉絲汀的崛起,始于上世紀90年代。
只是沒人會想到,這個外資背景的小品牌,會在短短幾年內席卷整個長三角,成為烘焙界的“頂流”。
當時的上海,面包店還只是街頭巷尾的小作坊,產品單一、口味粗糙。而克莉絲汀卻劍走偏鋒,以一種近乎“降維打擊”的姿態出現,用“中央工廠+冷鏈配送”的模式橫掃上海灘。
它的門店,從一開始就瞄準了最繁華的商圈,南京路、淮海路、徐家匯……這些上海的“黃金地段”,幾乎都被克莉絲汀的招牌占據。
克莉絲汀的擴張速度令人咋舌。2000年,當其他品牌還在為幾家門店的盈虧奔波時,克莉絲汀已經擁有近千家連鎖店,直營門店超過800家。
進入21世紀,克莉絲汀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2005年,克莉絲汀就成功躋身上海工業企業500強,還一舉拿下上海市著名商標殊榮,影響力如日中天。
2012年,克莉絲汀在港交所上市,成為“烘焙第一股”。這一刻,它不僅是一個面包品牌,更是一個資本神話。
上市后不久,克莉絲汀股價一路飆升至1.7港元/股,市值突破20億港元。
資本的加持,讓克莉絲汀的擴張更加瘋狂。
2011年到2013年間,它以每年近80家的速度瘋狂開店,三年新增234家門店。這種擴張速度,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也讓克莉絲汀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
上市第一年,克莉絲汀就實現營收13.88億元,迎來了屬于它高光時刻。那一年,克莉絲汀的門店遍布上海的每一個角落,它的產品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美味標桿”。
然而,這一切的輝煌,卻在短短幾年后戛然而止。
那一年,它憑借上市的東風,在資本市場上大肆圈錢,瘋狂擴張,當上市的喧囂散去,克莉絲汀的隱患也逐漸浮出水面。
02
9年虧損13億,創始人被踢出局
2012年上市時,克莉絲汀被資本捧上“神壇”。
創始人羅田安或許做夢都想不到,這竟是克莉絲汀的巔峰,卻也是它墜落的起點。
資本入場后,股東們不再關心面包烤得好不好,他們只關系“錢該怎么分”?
創始人羅田安試圖守住烘焙主業,卻被股東聯手踢出局。從2017年到2019年,克莉絲汀的CEO換了好幾任,董事會成員也頻繁更替。
2017年,羅田安被罷免董事職位,克莉絲汀的靈魂人物被趕走。2018年,新任CEO朱永寧上任一年便閃辭,留下了一個爛攤子。2019年,接任者林煜干了兩個月跑路。
2023年,羅田安無奈公開喊話“趕緊破產清算”。這句話,與其說是無奈的嘆息,不如說是對克莉絲汀命運的絕望。
高管如走馬燈般輪換,公司戰略朝令夕改,克莉絲汀的管理層陷入了混亂。
羅田安曾公開抱怨:“上市后,人心就膨脹了,股東們整天想著怎么分錢,沒人再用心搞經營。”股東們為了追求短期利益,頻繁干預公司決策,導致管理層動蕩不安。
這種內部的“權力斗爭”,嚴重削弱了公司的執行力,讓克莉絲汀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掉隊。
2013年起,克莉絲汀開始出現虧損,此后連續9年虧損,再未實現盈利,累計虧損金額超13億元,平均每天燒掉40萬,每一分錢都在為內斗買單。
克莉絲汀的門店擴張計劃被迫擱置,產品研發停滯不前,供應鏈管理也出現了嚴重問題。供應商們抱怨克莉絲汀拖欠貨款,員工們則因為工資發放不及時而士氣低落。
2022年,克莉絲汀的營收同比下跌71.26%,凈虧損達7251.4萬元,流動負債總額高達6.69億元。
門店數量從巔峰時期的近千家,銳減至2022年的200多家,最終在2023年全部歇業,關店速度比擴張更快,甚至創下單月關閉94家門店的行業紀錄。
曾經熙熙攘攘的店鋪,如今人去樓空。那些熟悉的招牌,那些曾經排隊購買的消費者,都已不復存在。
03
強制停牌退市前,最后掙扎
當業績開始下滑,莉絲汀的股東們第一反應,不是思考如何轉型,而是急著套現離場。
2013年到2021年,公司累計虧損超13億元人民幣,高管們卻拿著高額年薪,股東們照常分紅,企業資金被揮霍一空。
2022年7月,危機初現,其上海幾乎所有門店突然停業,彼時已拖欠租金、員工工資及預付卡兌付金額超2.5億元,資金鏈緊張的苗頭乍現。
到了2023年3月,公司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公告披露拖欠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等合計5700萬元,銀行賬戶被凍結,所有門店徹底暫停營業,經營陷入全面停滯。
同年6月,為緩解資金壓力,克莉絲汀出售上海兩棟物業僅獲1688.9萬元資金,雖用于支付員工成本及租金,卻無力回天,根本無法恢復經營。
2023年4月3日,因無法按時發布2022年財報,克莉絲汀股票開始停牌,這一停便是近21個月。與此同時,創始人羅田安公開表示“希望早日破產清算”,試圖通過破產重整引入新資方,但這不過是垂死掙扎,根本無法扭轉局面。
2024年10月18日,港交所因公司遲遲未能滿足復牌指引,果斷宣布取消其上市地位,若克莉絲汀未申請復核,10月29日便將正式退市。
生死存亡之際,克莉絲汀并未輕易放棄,還想掙扎求生。
10月23日迅速提交復核申請,試圖扭轉退市局面。只是,12月12日港交所上市復核委員會經審慎考量,依舊維持退市決定,明確其最后上市日期為12月24日。
停牌期間,港交所曾多次下達最后通牒,但最終因未滿足復牌指引,于2024年12月27日被強制摘牌,正式撤銷其上市地位。
克莉絲汀的上市之路,就此畫上句號。
退市僅兩月后,2025年2月其關聯公司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就傳出被法院受理破產審查,標志著這家老牌企業進入法律破產程序。
在此之前,該公司已存在多條被執行人、限制消費令及失信記錄,經營狀況混亂不堪。注冊資本1297萬美元的全資控股架構,已難掩其資金鏈徹底斷裂的窘境
沒有永恒的護城河,只有永恒的危機感。
從風光上市到黯然退市,再到面臨破產審查,克莉絲汀的興衰沉浮令人唏噓,
當內斗消耗最后一絲元氣,退場或許早已進入倒計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