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中人名皆為化名
01
玉米地里的嫁妝
1983年的秋天,我蹲在玉米地里掰棒子,聽見曉妍她爹的布鞋踩碎枯葉的聲響。
那年我剛滿20,褲腳還沾著泥,懷里揣著城里工地搬磚攢的37塊8毛錢彩禮。
我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曉妍的深情,但同時也感到一絲不安,因為我知道曉妍她爹對我的期望很高。
“川子,這錢你拿回去。”老支書把紅布包推回來時,我瞧見他中山裝第三個扣子崩了線。
后來才曉得,那是曉妍連夜改嫁妝尺寸熬紅的眼,把爹的衣裳都扯豁了口。
我心中感動,曉妍對我的愛和付出讓我更加堅定了要給她幸福的決心。
那臺牡丹牌縫紉機,成了我們小夫妻的命根子。
老丈人總愛在霜降后來看閨女,棉襖兜里永遠揣著冰糖——給外孫的塞左邊,給我的藏右邊。
這臺縫紉機不僅是我們生活的依靠,更是老丈人對我們婚姻的祝福和期望。
02
最后一顆冰糖
去年冬至的冰糖化得格外慢。
老爺子躺在縣醫院走廊加床上,枯瘦的手掌還攥著半塊沒來得及給我的糖。
監控儀的紅光映在曉妍臉上,我才驚覺她鬢角也染了白霜。
老爺子的病情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但他的堅強和樂觀一直支撐著我們。
“爸說要穿那件藏青壽衣。”曉妍把老人指甲縫里的泥土一點點擦凈,“說地底下冷,讓你記著燒個銅暖爐。”
我倆誰都沒提手機的事——那是小外孫女用壓歲錢買的老年機,存著全家福當屏保。
老爺子對我們的愛和關心,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也依然如此細膩和深沉。
03
墳頭的手機鈴
送葬隊伍剛散,廚房的豆腐羹還冒著熱氣。突然響起的《瀏陽河》鈴聲讓我打翻了湯碗——那是老爺子生前最愛哼的調子。
我沖著手機喊,山風卷著紙錢灰撲進喉嚨。二舅抄起鐵鍬就往墳山跑,三姨舉著的白幡在暮色里獵獵作響。
那一刻,我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鈴聲震驚了。
新培的黃土被刨得七零八落,陪葬的銅爐翻倒在旁。
曉妍突然跪地痛哭——棺材蓋上留著半個帶泥的鞋印,38碼,和老爺子臨終前床底那雙布鞋一模一樣。
我們無法理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恐懼。
04
墳塋里的真相
“嫌疑人專挑三天內的新墳。”王警官的勘查燈掃過狼藉的墓園,“用死者手機撥電話,家屬聽見亡靈來電就不敢來查看……”我攥著追回的手機渾身發抖。
相冊里最后那張全家福,老爺子故意把糖紙捏得嘩嘩響,逗得小重孫咯咯笑。如今屏幕裂痕橫貫他含笑的眼睛。
真相讓我們感到震驚,同時也讓我們對老爺子的思念更加深刻。
05
山茶花又開了
今早去掃墓時,發現被盜的墳前開了簇野山茶。
曉妍輕輕擺上新蒸的米糕:“爸生前總說,黃土最懂報恩。”風掠過青松,恍惚又聽見那臺老年機的鈴聲。
這次我不再害怕——定是老爺子在云端,笑看外孫女考上縣重點的好消息。
后記
老一輩的愛,總是裹著粗糲的溫柔。
那些深夜修好的農具、悄悄塞進行李的腌菜、墳前倔強綻放的野花,都是他們說不出口的牽掛。
愿每個在歲月里沉默付出的長輩,都能被時光溫柔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