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近幾年赴美建廠,可謂是十分波折。當時,業界就普遍不太看好,甚至連創始人張忠謀都不贊同,畢竟美方本土各方面已不適合建晶圓廠,根本不符合商業利益。
然而,當時的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還是決定去美建廠,圖的就是美方會給予大額芯片補貼來攤薄成本。然而,特朗普突然行動,令臺積電始料未及,拜登努力也白費了!
一直以來,美方不斷對我們發起芯片制裁。在大家的印象中,美方在半導體方面非常領先,但芯片制造方面已經不行了,如今美方80%以上的芯片也都依賴于國外制造。
美方半導體領先現在主要集中在芯片設計、設備、材料、軟件等方面,芯片制造隨著美方推進制造外移,已經基本轉移到了亞洲東部,韓國和中國臺灣等芯片制造崛起。
最明顯的就是位于中國臺灣的臺積電了,晶圓代工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超60%。
于是,隨著芯片重要性的不斷提升,多地開始加碼本土芯片制造,臺積電就成了被邀請建廠的首選。不僅特朗普上一任期就多次邀請,拜登上任后還用芯片補貼來激勵。
原因就是美方發現本土芯片制造產業落后了,蘋果、高通、AMD、英偉達等雖然芯片都很領先,但基本都依賴臺積電,美方認為存在風險,于是想提升本土制造能力。
為此,拜登排除各種困難,推動芯片法案通過,拿出390億美元補貼本土芯片制造。
臺積電之所以答應赴美建廠,恐怕最大的原因就美方提供芯片補貼。但這個想法讓臺積電走上不歸路,即使拜登政府承認給予補貼,可補貼過程卻讓臺積電吃盡了苦頭。
臺積電不僅發展受到諸多限制,還逐步答應在美建多個先進晶圓廠,投資從起初的120億美元提升到了650億美元,而補貼直到拜登下臺前,才緊急簽訂正式補貼協議。
如果拜登能夠連任,這個補貼應該問題不大,但如今特朗普上臺了,變數就增加了。
首先美方芯片補貼不是一次性發放,而是階段性發放。也就是說,晶圓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向美方商務部相關部門提交相關材料,經過審核通過后,發放一定的補貼。
但近日美媒發布消息稱,特朗普政府準備對美商務部負責監督AI與半導體政策的部門進行調查,可能會裁掉約500名員工,這次對拜登芯片法案的后續執行帶來打擊。
因為負責芯片法事務的人員都裁掉了,沒人能夠驗收企業是否達標,更別提補貼了。
其次是特朗普一向不支持芯片法案,認為“太糟糕”了。特朗普之前就公開批評用補貼來大力扶植美芯片制造業的做法,表示不會像拜登那樣實施荒唐的芯片補貼計劃。
特朗普也想芯片制造回歸,還指出中國臺灣占了全球98%的芯片生意,希望他們回來。
特朗普認為,應該以加征關稅的方法來取代“芯片法案”的補貼政策,計劃對汽車、藥品及半導體開征25%關稅,如果不想繳納高額關稅,就必須得來美本土投資建廠。
再者是美方正在尋求重新商談美方“芯片法案”的補貼政策。這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想再次對那些項目進行審查,重新進行談判,以便延后即將到來的補貼款支付。
芯片法案通過后,拜登政府兩年多都在審查,兩年多都沒發放補貼,最后快下臺了才緊急行動,給重點晶圓大廠簽訂正式合同、確定補貼數額,算是他們盡了最后努力。
但關鍵是,補貼具體發放就是特朗普任期了,人家又怎么會按你達成的協議執行呢?
對此,有外媒直接表示,拜登政府當時的努力白費了,想要通過資金補貼來促進晶圓廠在美建廠發展,結果特朗普根本不按他們設定的來,結果自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于特朗普政府突然行動,連商務部負責審核補貼的人員都要裁掉,恐怕臺積電也始料未及,本來還想補貼正式合同都簽了,特朗普政府還能不認,結果補貼又泡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