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Deepseek成趕作業神器#沖上熱搜!
三年級娃輸入題目秒出作文,高中生靠AI秒出議論文,大學生10分鐘完成PPT報告......
“作業外掛”讓家長慌了神:孩子從此不動腦了怎么辦?
AI的邊界
近日,武漢漢口的黃女士發現,上三年級的兒子竟然在用AI幫忙寫作業。
“老師要求每周寫一篇作文,兒子把作文題和需求發給AI,立馬生成了作文,兒子直接照著抄。”
在南京讀高一的小王同學,被一篇“AI時代”主題作文難住,AI在20秒內就提供了7個建議。
圖源:長江日報
大學生們更是AI的重度使用群體,5分鐘生成一篇結課論文,10分鐘做完一個PPT報告,老師收上來的結課作業AI查重率高達80%。
基于此,復旦大學推出了全國首個“AI禁令”。這份號稱“全球最嚴AI新規”,明確提出了「6個禁止」。
那么,用AI寫作業就一定是洪水猛獸么?
技術向善
當然不是!OpenAI與哈佛合作的創意工坊顯示,人機協同組的方案新穎度比純人類組高出47%。
而中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達到2.5億,人工智能日漸融入千行百業,已是大勢所趨。
將孩子的生活學習與人工智能完全隔離開,不科學也不現實。
生長在「技術狂飆」時代,孩子們需要具備與AI深度協作的能力,這種“駕馭”,不是簡單的工具使用,不能僅局限于依靠AI獲取答案。
而人工智能帶給教育的真正挑戰恰恰在于,如何培養出適合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
哪些素質或技能在人工智能時代更重要、更稀缺?AI如何才能成為賦能學習和成長的工具,而不是作弊工具?
如果AI全面普及,哪些學習方式會變得毫無價值?老師應該布置什么樣的作業,才能跳出AI的邏輯,促使學生進行嚴謹推理?
面對這樣的沖擊,現行教育模式的教育理念和課堂教學,課后練習和產品邏輯,或許都需要重新設計。
未來共生者
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課題,我們很難完全說清利弊。最起碼現在,我不會阻止孩子使用AI。
時代要求他們必須有興趣、有能力、有必要接觸像Deepseek這樣的產品,哪怕最初的目的是用它來偷懶、對付作業。
▲《米小圈上學記3》劇照
或許因為AI,她沒能從頭閱讀一本好書,但至少AI能讓她快速了解書的核心內容和觀點。若其主旨能與生命中的某一點觸動共鳴,她依舊有無數次機會捧起那本書;
或許因為AI,她可以輕松繞開搜尋并重組資料的過程,但這何嘗不是更有效率的方法;
或許因為AI,她確實會在某些作業上偷工減料,但這讓她有了更多時間去做、去發現自己喜歡的部分......
▲《好東西》劇照
寒假的尾聲,孩子的最后一份作業是完成一篇《詩經》的觀后感。Deepseek給出的成品,讓她直呼“寫得太好了”。
可她最終沒有選擇直接使用這篇完整又出彩的習作,而是將其中提到的《王風·黍離》《豳風》《小雅·采薇》等篇目挑出來自己讀了一遍、添加了自己沒那么精彩的理解。
她說:“這文筆好得不像我寫的,但里面提到的詩可以當素材,我要讀一遍免得到時候穿幫。”
只有直面,才有經驗。
當孩子學會把AI的“文筆”轉化為自己的“素材”,用機器效率贏得探索世界的時間,他們正在成長為真正的“智能指揮官”。
或許正如Deepseek所言——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在觸摸屏幕時不忘仰望星空,在調用算法時始終保有生命的溫度。
此文非AI生成。
《哪吒2》突破100億!不妥協的我們,就是“哪吒”
高考倒計時120天!25屆高考生如何破局?
聲明:文章由教材幫原創整理,轉載請申請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