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通行的租售比是在1:200到1:300之間,但這個在國內并不太適用,因為租售不同權的問題,國內的戶籍制度,在絕大多數國家是沒有的,而戶籍捆綁了各種公共資源,不買房,就落不了戶。舉個很常見的例子,城市中的教育資源分布是不均衡的,一個家庭相讓孩子享受好的教育資源,就要去到特定的區域,通過買房落戶的方式,才能實現,租房就不行,所以他們就只能買,因此買房并不僅僅是買的居住權,還包含教育資源。城市越大,資源越優質,租售比就越低,因為大家愿意付出高溢價去購買資源使用權。還有租房權益問題,對租客的保障度低,如果碰到被騙、克扣押金、被迫提前搬家等問題,如果協商解決不了,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妥協,因為這點事去打官司,付出的時間精力成本可能會更高。
非住宅類房屋只有40或50年產權,絕大部分都不能落戶,這類房屋的有些只能辦公,有些可以居住,它們的租售比想達到國際通行標準,非常輕松,就算是在一線城市,也沒有問題,有些二三線城市的小戶型公寓租售比甚至能比1:200更高,但買的人卻不多,在房產投資市場,大家更看重的是房屋增值,而不是長線租金回報,因為從歷史數據來看,住宅類房屋的升值速度遠超非住宅類。
所以不能單純用租售比來衡量房屋的價值,要根據城市和地區的情況來綜合判斷,北京核心區的部分房子,租售比甚至能低于1:800,但買的人不少,流通性沒有任何問題,按照國際標準看房價太貴了,但市場就是如此,想買只能接受。
關注我,19年房產經驗的從業者,從此買賣房屋不迷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