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古城翰林府:子貢與儒商文化的傳承與影響
文/王世輝
坐落在豫北平原腹地的??h古城,是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在歲月的長空下,熠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這光芒亙古不滅,爍照萬物的神魂。位于古城西北隅的翰林府,就在這爍照之中,安然地矗立著寧靜。
說到翰林府,便不能不提及子貢。之于這處私人宅邸,他是一種永遠繞不過去的高度。
子貢是春秋末期衛國黎(今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人,復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表字。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儒家杰出代表,孔門十哲之一,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和衛國的丞相。他還善于經商,占據著“儒商鼻祖”的崇位,早就成為了民間尊奉的財神。
《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亦頗高。子貢辭世后,留下一個詞語叫“端木遺風”,指的是他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他所秉持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傳統,成為了后世商界始終推崇的信條。子貢的影響是深遠廣巨的,幾乎為歷代帝王所看重: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他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他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他為“先賢端木子”;到了清朝,他受到康熙皇帝的特別恩寵,被賜封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相襲。
翰林府是子貢的后裔世代居住的私人宅邸,由其第七十八代孫端木渙若建造。至于建造的時間,有兩個版本的說法,一說是清道光年間,另一說是清光緒年間。哪個版本的說法更確切,我無從論斷,但我知道,肯定都是有歷史依據的。
探秘翰林府,我把時間選定在一個午后。午后的時光寧靜,午后的心境澄明而開闊,一直以來,我喜歡在這個節點去做想做的事情,而且,我總覺得,無論做任何事情,這個時候都會讓我找到更多的意義——翰林府之旅也不例外。
沿著古城的青石板路,一步一步地尋找,一步一步地前行,終于,在翰林府的大門前,我停住了雙腳。
抬起頭仰望,一塊牌匾映入了眼簾,上面用楷書題寫的“翰林府”三個大字,蒼勁而有力,雖經歲月風雨的剝蝕而不磨,令我陡生崇敬之情。把目光放平,便與門前威嚴屹立的一對石獅子撞了個正著,石獅子的雄武堅定,幾乎在千分之一秒的短暫中,完成了對我的神魂的一次加持,讓我的心靈迅速充滿了正能量,仿佛渾身有使不完的力,可以盡情地、率性地、無度地揮霍。
信步跨過門檻,便進入了翰林府的大院。大院是一個坐南面北的古建筑群,由東、西相鄰的兩個院落組成,構成了七門相照的建筑格局。府宅各廂房多為上下結構,實用性很強,且建筑堅固異常,歷經數百年而保存完好。院內建筑均為硬山式,仰瓦覆頂,藍磚砌墻。前院東西兩側各三間廂房,正面為三間客廳??蛷d南面便是后院,后院有東配樓三間、主樓五間,主樓西南角建有亭臺、長廊、假山、池塘,為府內后花園。院內多處古磚、屋檐樨頭雕有吉祥花卉或題有祝福文字,各屋明柱多有蓮花基座,精美異常。
如上所述,是翰林府的大概,總體的印象是,府內布局嚴謹,錯落有致,處處透射著古樸與典雅的氣息。間之院落以回廊相連,曲徑通幽,讓我愈發感覺,自己早已置身于一個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
換一種角度看,整座翰林府又可以按照功能劃分為三個區域。下面,請允許我一一描敘。
首先,是迎賓區。這個區域的屋舍寬敞明亮,正中間擺放著一張雕花大案,案上整飭地陳設著文房四寶,仔細嗅一嗅,依稀能聞到飄逸的墨香,更能感受到縷縷墨香氤氳于肺腑而帶來的熨帖。四周墻壁上,掛滿了琳瑯的書畫,既有古代名家的作品,又有府主人們自己的創作,每一幅都以深厚的文化意蘊為底色,旋律著昂揚的藝術魅力基調。
其次,是生活區。這里的建筑布局更為緊湊,整飭與錯落相交疊,相呼應,彼此參照,散發著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走進書房,看到的是擺滿書架的線裝古籍;走進臥室,看到的是床榻、衣柜等應有俱有的家具,一件一件各得其所、各得其宜……沉浸其中,我的眼前迭映出這樣的畫面:主人們或挑燈夜讀,或伏案書寫,或偃仰嘯歌,明晃晃的月光灑落進來,照亮了這里不俗的品位與格調。
再次,是休閑區,也即前文提及的后花園。這里綠樹成蔭,花香四溢,婉麗輕脆的鳥鳴點綴其間,非優秀絕佳的詩篇不能擁有此番意境?;▓@中央有一座涼亭,亭內的石桌、石凳擺放井然,了無雜亂的跡象。禁不住,我又展開了遐思,所得又是一幅圖畫:主人與客人在閑坐,在品茗,在觀賞景致,在談詩論文……
故事在流淌,傳說在飄蕩,趣聞在漫卷……我忽然捕捉到一個詞:愜意。是的,愜意。此刻的心境,唯有這個詞語才能確切地概括。
看不夠,賞不夠,歆享不夠,沉浸不夠,然而,西下的夕陽已開始催促我的腳步,提醒我該與翰林府說再見了。戀戀不舍,從時空的隧道中抽回身子,站在翰林府的大門前依依惜別,我的心情仍不能回復到平靜的狀態。約略提挈一下,似乎得到了這座翰林府的文化意義:它不僅是端木家族顯赫地位的見證,更是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傳承與體現,作為??h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它也必將在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出越來越大的積極作用。
補敘一下這座翰林府的文保情況:1995年8月被公布為浚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月22日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