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
清嘉慶《眉州屬志》載:“坤維上腴,岷峨奧區。”這句話既是對眉山自古山川秀美、物阜民豐的地理環境的高度概括,也蘊含著深刻的歷史與人文內涵。
美麗的眉山風光。眉山市黨史和地方志編纂中心供圖
“坤維上腴”:沃野千里的自然饋贈
“坤維”指西南方向,古代以“坤”代表西南方位,“維”則有維系、連接之意。眉山位于中國四川盆地西南,地處岷江與峨眉山之間,是連接西南地區的重要樞紐。
“上腴”意為最肥沃的土地。眉山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發達的地區,被譽為“天府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坤維上腴”的生態密碼,在古代文獻中早已顯露無遺?!稓J定古今圖書集成》載:“唐盧拯《羅城記》:坤維上腴,岷峨奧區。又云:峨嵋揖于前,象耳鎮于后。唐《通義志》: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
文獻資料。眉山市黨史和地方志編纂中心供圖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地跨神奇的北緯30°線(北緯30°橫穿境內東坡區和仁壽、丹棱兩縣),是西南戰略要沖,地處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帶,有著岷江沖積平原與龍泉山脈構成的“兩山夾一江”格局,川西平原特有的紫色土發育特征: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帶,既利于水土保持,又形成疏松肥沃的耕作層。再加上得通濟堰、蟆頤堰、古佛堰、鴻化堰等古堰渠灌溉之利,這里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旱從人、物產豐饒,自秦漢以來就是“天府糧倉、蜀中勝地”。戰國時期,眉山即有“大船積粟”“浮江而下”的稻米、竹木交易。據《眉山縣志》(民國十二年版)載:“眉山境內多稻田,東館米下運嘉定、竹根灘。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p>
當智慧農業系統對接“坤維上腴”生態密碼,傳統的農耕智慧,在新時代“天府糧倉”建設中煥發新生,這既是對眉山農業基因的現代激活,更是對“坤維上腴”內涵的有力升華,傳統的農耕文明正在這片土地書寫著新的豐饒史詩。
“岷峨奧區”:人杰地靈的文化密碼
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受命離開黃州,在《滿庭芳·歸去來兮》中發出感嘆,“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以及歸家成奢望的無奈。這里的岷峨,指岷江與峨眉山。岷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滋養了成都平原的廣袤土地;峨眉山則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聞名。奧區,意為神奇、深邃的區域。眉山地處岷江與峨眉山之間,山川秀美,人文淵藪,文化積淀深厚,被譽為“天地間最神奇的地方”。
明代《廣輿記》載眉山:“介峨岷之間,為江山秀氣所聚。”如此秀氣所聚之地,古代詩人對眉山的贊譽自然從未間斷。
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蘇軾知徐州,應家鄉友人相邀作《眉州遠景樓記》:“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貴經術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農夫合耦以相助。蓋有三代、漢、唐之遺風,而他郡之所莫及也?!碧K軾借此抒發了他濃濃的思鄉之情,也高度贊揚了眉州良好的社會風尚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暗示了眉州是他心目中理想社會的典范,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之情。此記也與其他詩詞一起,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對家鄉贊美的漫漫星河。
陸游《眉州披風榭拜東坡先生遺像》:“蜿蜒回顧山有情,平鋪十里江無聲。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钡榔屏嗣忌饺宋牟d的地理邏輯,也是現代眉山被譽為“千載詩書城”的底氣和來源。
由傅璇琮、龔延明、祖慧編撰出版的《宋登科記考》載:“兩宋320年間,共舉行了118次科舉考試,共取進士42588人,每榜平均取360人。”而同一時期,僅眉山1個縣的進士就達909人之多,占到全國進士總人數的2.1%還多。以蘇軾參加的嘉祐二年科舉為例,全國殿試錄取388人,眉山被錄取13人,當時全國的縣約有1200個,故而全國各縣平均錄取人數約為0.32,而眉山的“錄取率”是全國各縣平均水平的40倍之多。如此成績著實令人驚嘆。難怪宋仁宗感嘆:“天下好學之士皆出眉山!”
三蘇祠。眉山市黨史和地方志編纂中心供圖
除了一門三杰耀古今的三蘇父子,洪雅人田錫、青神人陳希亮、仁壽人虞允文、丹棱人李燾李壁父子等,都是眉山優秀學子,是步入仕途報效國家的杰出代表。
眉山自古重教興學,文風昌盛。唐宋時期,眉山還有個著名的孫氏書樓,因唐僖宗御題“書樓”而名揚天下。此樓藏書萬卷,是“全國最大”的私家藏書樓,為眉山學子求學提供了優良的沃土。孫氏書樓豐富的藏書,吸引了不少書商前來刻書、印書,刻版印書業在眉山逐漸形成市場。眉山刻版印刷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加上有岷江航運,眉山于是甚至取代成都,在宋代成為了與杭州、建陽鼎足而立的我國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
眉山自古以來地靈人杰、文風鼎盛由是可知。
如今的眉山不僅傳承了 “坤維上腴,岷峨奧區”的歷史榮光,更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眉山不僅是成都都市圈的重要成員,也在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并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等稱號,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特質日益凸顯。
“坤維上腴,岷峨奧區”,短短八個字,道盡了眉山作為中國西南腹地的生態屏障,物產豐饒與人文淵藪的雙重基因。這片土地,既是 “天府之國”的物質糧倉,更是中華文明的精神高地,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終閃耀著自己獨特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