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咱們 。
原有的“西貝莜面村”LOGO被全新的“西貝XIBEI”所替代,去掉了超級符號“I love 莜(yóu)”,新LOGO僅包括“西貝”的中文及拼音,更加簡潔好記。
人們廣為人知的超級符號“I love 莜(yóu)”不見了:
當時我們認為“西貝莜面村”和“I love 莜(yóu)”都已經無法體現西貝的核心定位,莜面已經不是西貝的核心,所以簡化后的“西貝”品牌名稱,雖然失去了部分地域特色,但包容性更強,可發揮空間更大。
西貝,和KFC、麥當勞、3M、必勝客、P&G、這些品牌名稱一樣, 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無意義的符號。
西貝去“莜(yóu)”化更名,標志著西貝餐飲集團從專注“西北菜”向“國民餐飲品牌”定位的全面轉型。
雖然但是,沒想到西貝動作這么快。今天感覺自己起猛了,因為西貝開始做烤鴨了。(大腦CPU已干燒)
這給我干哪兒來了。
改完Logo賣烤鴨,西貝這是要卷死誰啊?
2025年的開年暴擊,從著名的西北民間菜品牌——西貝莜面村去“莜(yóu)”開始。
曾經西貝作為“語文課代表”,借由“I love 莜(yóu)”這個超級符號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普及生僻字教育,現如今擺脫了“村里村氣”,瞄準麥門、K記的“歡聚玄學”,朝著國際化賽道疾馳而去。
如果說LOGO的煥新是前菜伏筆,標志著西貝從專注“西北菜”向“國民餐飲品牌”定位的全面轉型,那作為西北菜扛把子,西貝在25年開年啟動“卷鴨”模式,喊出“西貝新烤鴨,每只158!”口號,更是一表爭奪年輕人注意力和錢包的決心。
圖:以上圖片均來自西貝
西北菜扛把子賣烤鴨的魔幻現實背后,是餐飲品牌內卷破圈的焦慮,還是打破消費場景“次元壁”的解題新思路?
賈國龍:我攤牌了,西貝既做莜面又賣烤鴨
“反骨”西貝改賣烤鴨,引發了熱議,嘴饞的網友已在第一時間總結了烤鴨的最佳吃法:
也有網友實地探訪,回擊預制“嫌疑”:
有正宗老北京攜郭德綱相聲露一小手,西貝不語,只是一味地片鴨子:
還有網友版輕奢定價,實際只需要158就能拿下一整只:
當然,創新菜品少不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事實上,有人痛批此次西貝上新烤鴨是對西北菜系品類的“叛逃”,是西北菜扛把子“不務正業”的體現。
也有人認為,烤鴨的受眾有其本身的全民性優勢,擺脫品類桎梏,值得試試水。
創始人賈國龍說,西貝上烤鴨,打開了西貝品牌的想象空間。從黃饃饃、張爺爺空心掛面、牛大骨到西貝專業兒童餐,西貝高速發展的10年中,確實都在“折騰”。
而折騰的背后,也彰顯了如今西貝品牌國際化的野心——從14億國人的餐桌,邁向70億全球消費者的餐桌。
烤鴨破圈背后:如何拿捏年輕人?
在前不久西貝官方的發布中,我們看到了市場真實的反饋:西貝新烤鴨春節期間在西貝六里橋旗艦店、上海東方路店開售,創造單店單日售出131只烤鴨的記錄,累計銷售遠超1000只。
在大眾點評上,西貝新烤鴨的5星好評率高達90%。
總結下來,我覺得并非偶然——如果說全聚德賣的是“京派文化”,那西貝烤鴨則是一套精準的“拆解年輕人腦回路公式”:
首先,離不開西貝本身對烤鴨的創新:
不僅以非遺莜面鴨餅、酸蘿卜鴨架湯、香辣鴨架等一鴨多吃的創新菜品吸引食客,更通過家庭聚餐場景的營造, 掌握年輕人口味的流量密碼,西北菜扛把子敢折騰、敢創新,把“真香”刻進了DNA。
其次,用現烤真心對抗猖狂預制菜:
西貝門店里的明檔烤制、師傅現場片鴨,用“看得見的煙火氣”打消了年輕人對于預制菜的焦慮,情緒價值拉滿。
最后,從“吃飽”轉向“可拍/可玩/可曬”:
烤鴨上得了臺面,原圖直出生圖能打能出片,講究儀式感。
當西貝烤鴨席卷小紅書,當包間休閑區可以摜蛋喝茶聊天,氛圍感拉滿,能讓年輕人自愿當“自來水”,有鎮壓朋友圈的9宮格素材,也成為西貝的“殺手锏”。
鴨梨山大背后:一場餐飲修羅場的生存大戰
西貝看似“不務正業”賣烤鴨背后,是整個餐飲行業求生存的一場探索嘗試。
究竟是整活還是激活?消費者說了算。
當吃飯變成情感剛需,誰還分得清吃的是味道還是情懷?
事實上,近年來打破消費場景“次元壁”的品牌屢見不鮮。
例如九毛九集團下的太二酸菜魚整活改賣酸菜咖啡,讓喜歡咖啡和酸菜的都沉默了,“太二發廊”、“太二中醫館”、“酸菜博物館” 、“太二澡堂”……
不斷制造新鮮話題博年輕人的流量和關注,曾有“本店超過四人就餐不接待”、“本店酸菜魚不外賣”等奇葩規定的太二,也逐漸放下身段,開放6人桌,老老實實送起了外賣。
又如和府撈面推出的“小面小酒”模式,一家面館縫合了酒、炸雞、川菜、鹵味、酸菜魚及夜宵菜品,試圖擴展第二曲線。
再如老鄉雞的“日咖夜酒”、“早C晚A”模式,用早午餐輕食、下午茶、夜宵覆蓋全時段經營,甚至推出“雞籠香檸檬茶”,將“土味”玩出反差感。
這種“不設限”的混搭背后,實則是餐飲品牌對流量的焦慮。
品牌們不得不在“短期爆紅”與“長期主義”間走鋼絲——瑞幸靠醬香拿鐵單日破億,但曇花一現;太二酸菜魚靠奇葩規定出圈,卻因“太二涼了”沖上熱搜。
當消費者對營銷脫敏,品牌或許該回歸本質:所謂“破圈”,究竟是錦上添花,還是飲鴆止渴?
畢竟,餐飲業的終局從來不是靠獵奇定勝負,而是誰能把“流量池”變成“留量池”。
潮水退去,只有求生存,才能求發展、求創新。
打造餐飲業的“西貝范式”
在我看來,西貝的煥新絕非一場LOGO更迭或菜單調整,而是一次從戰略定位到組織文化的系統重構。
烤鴨上新,是從供應鏈(非遺莜面工藝)、場景化(明檔現烤)、服務鏈(家庭聚餐互動)全鏈路創新。
當行業還在為“價格戰”焦頭爛額時,西貝用“歡聚”的場景、“把更好的給孩子”的承諾、“愛的行動”的管理,構建了一個以情緒價值為核心的品牌宇宙。
這或許正是賈國龍那句“如果愛的行動沒有增加,一切都不會改變”的深意——在理性至上的商業世界,情感共鳴才是最稀缺的競爭力。
當多數企業還在用“爆品邏輯”切割用戶畫像,卷價格、卷聯名、卷科技與狠活時,西貝選擇用真誠的笨功夫,把消費者從“流量”還原成“人”,將一頓飯的溫度延伸為品牌與家庭的情感契約。
未來餐飲業的競爭,注定是一場價值觀的角力:畢竟,顧客的胃會飽和,但人心對溫暖永遠饑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