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是北宋文壇領袖,領導和推動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同時還是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對親身經歷的慶歷新政、熙寧變法持有獨特觀點,史學方面則主持完成了《新唐書》的修撰,獨立完成《新五代史》的修撰工作。
這樣立體多面的歐陽修,他的一生融合了文采風流與政治沉浮,既有革新文風的魄力,也有宦海浮沉的曲折,堪稱是當時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一、 出生在官宦之家的苦孩子
1007年,歐陽修在綿州(現在的四川綿陽)出生,他的父親歐陽觀當時已經56歲了,正在綿州擔任軍事推官,主管當地的刑獄工作。
歐陽觀深知自己這個職位責任重大,所以他工作非常認真,尤其對那些重大案件,面對卷宗他常??嗫嗨妓?,想盡辦法為那些嫌疑人尋求活命的機會。
那時候歐陽修年紀還小,他對父親的嚴謹態度還沒有多少深切的認識,只是長大后在母親的描述中才領會到父親為官的苦心。不可否認,歐陽觀這一工作作風對歐陽修步入仕途后的為人處事產生了深遠影響。
1010年,歐陽觀去世,當時歐陽修只有4歲。因為在當地孤苦無依,歐陽修就跟隨母親鄭氏去投奔在隨州擔任推官的叔叔歐陽曄。
歐陽曄和哥哥歐陽觀在相貌、行為舉止方面都非常像,他對待侄子歐陽修也很好,但是因為俸祿有限,又要供養一大家子人,所以他沒有多余的錢供歐陽修讀書。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歐陽修的啟蒙教育就由母親鄭氏親自完成。
鄭氏出自江南名門望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她不想讓兒子荒廢光陰,所以在歐陽修很小的時候,她就以蘆葦作筆,在沙地上寫字教歐陽修認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在讀書學習這件事上,歐陽修很小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每學習完一篇文章往往就能夠過目成誦。在作文方面歐陽修也十分擅長,他十幾歲就開始寫詩作賦,每有作品完成,馬上就會被人們稱贊傳誦。
除了教會兒子讀書識字之外,鄭氏在為人處事方面也給予他許多教導。她經常給歐陽修講故事,其中既包括歐陽修的父親為官時的舊事,也有許多講述人生道理的故事。這無疑對歐陽修長大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仕途和家庭生活
1030年,聲名在外的歐陽修終于以優異成績考中進士。雖然在前面三場考試中都名列第一,但是在殿試中,歐陽修卻因為鋒芒太露而沒能奪魁,名列甲科十四名,被授予將仕郎,擔任西京留守推官。
這一年歐陽修24歲。在此之前,他的父親和叔叔都曾經擔任推官一職,不過歐陽觀當時年近五十,歐陽曄年過四十,在這一點上,歐陽修遠遠超過了自己的父輩。
推官只是歐陽修的起點,后來他的仕途雖然偶見貶謫,但穩中有進,曾經擔任過館閣???、夷陵縣令、武成節度判官、知制誥、開封知府等官職。1060年,歐陽修官拜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1061年任參知政事,位列執政重臣,達到他仕途的高峰。
歐陽修的影視形象,圖源網絡
雖然仕途有進,但是歐陽修的家庭生活并不那么美滿。
早在還沒有考中進士的時候,1028年,22歲的歐陽修曾經帶著自己寫的文章去拜謁漢陽知軍胥偃。胥偃十分欣賞歐陽修的才華,于是收他為弟子,并把他推薦到國子監參加考試。更重要的是,胥偃還把女兒許配給歐陽修。
考中進士的第二年,1031年,歐陽修迎娶胥偃的女兒為妻。這段婚姻只維持了兩年,就以胥氏病逝而告終。
1034年,回到京城任職的歐陽修再娶諫議大夫楊大雅之女,兩個人的感情很好,可惜不久楊氏也去世了。據說,歐陽修的詞作《生查子·元夕》就是他懷念妻子楊氏時所寫。
此時歐陽修不過三十來歲,已經經歷了兩次妻子離世的痛苦,他的性格本是剛勁正直,可是詞作中卻有一些格調婉約柔美的“艷詞”,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感情經歷造就了他內心深處的感傷與柔婉。
1037年,歐陽修娶戶部侍郎薛奎之女為妻。正是這次婚姻,讓歐陽修和當朝狀元王拱辰成為連襟:王拱辰先娶薛奎的三女兒,三女兒去世后又娶薛奎的五女兒,歐陽修娶的是薛奎的四女兒。
因為王拱辰先后娶了薛奎的兩個女兒,歐陽修還為此寫詩調侃他: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薛氏陪歐陽修走到了最后,她給歐陽修生了八個兒子,三個女兒,其中四個兒子后來都入朝為官。雖然他們的成就遠遠不如父親歐陽修,但畢竟延續了歐陽一脈。
三、 獎掖后輩的文壇宗師
少年時期,家境貧困的歐陽修曾經借到韓愈的著作《昌黎先生文集》,對韓愈那質樸平實、氣勢雄健的文風十分喜愛。也正是從那時起,歐陽修開始有了自己喜歡的詩文文風,為后來推動詩文革新運動打下了基礎。
歐陽修塑像,圖源網絡
1057年,年過半百的歐陽修擔任禮部進士考試的主考官,此時他在文壇已經有重要地位,對于文風也有了相當成熟的看法和實踐。正是在這次考試中,歐陽修對那些只追求新奇怪僻的文章一概不錄,從而導致很多喜歡這類文風的考生落選。
也正是在這次考試中,蘇軾、蘇轍、曾鞏等人脫穎而出,以他們清新、樸素的文風受到歐陽修的賞識,從而步入仕途,得到歐陽修的大力獎掖,成為歐陽修推動詩文革新運動的重要力量。
除了蘇家二兄弟之外,蘇軾的父親蘇洵也受到歐陽修的大力提攜,正是在歐陽修的推薦下,蘇洵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任用。
王安石也曾經得到過歐陽修的多次推薦,雖然后來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歐陽修并不完全贊成,但是這和早期他對王安石才能的肯定與認可并不沖突。
四、 史學成就
1054年,歐陽修以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接受宋仁宗旨意主持修撰《唐書》。這部紀傳體史書的修撰歷時17年,歐陽修完成了其中的本紀、志和表部分,參與時間長達7年,最終于1060年全部完成。
歐陽修畫像,圖源網絡
除了主修《唐書》之外,歐陽修還獨立編纂完成了《新五代史》,他采用小說、筆記等多種形式,補充了原五代史中缺少的內容,給其中重要人物增添了不少生動的情節,更有利于讀者對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結語
1072年,66歲的歐陽修在潁州家中去世,宋神宗贈他太子太師,賜謚號“文忠”,對他的一生給予較高評價。
綜觀歐陽修的一生,早年他曾經因為替范仲淹直言諫諍而被貶夷陵,可是身處逆境他仍然沒有屈服,曾經寫下“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的詩句,表現出身處逆境尤見蓬勃的生命力。
到晚年時,早期的蓬勃不屈則轉化為寄情于物的超然,當他自號“六一居士”,在萬卷書、一壺酒、一張琴中瀟然自怡之時,誰能說他的內心不比在朝堂諫諍時更灑脫、更自由呢?
歐陽修的一生,既有超然物外的瀟灑,又有憂國心危的沉重,正是他的存在,讓宋代文化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找到了平衡支點。從改革文風的斗士到寄情山水的醉翁,他以身體力行很好地詮釋了中國傳統文人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與超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