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麗籽美學館的落地窗前,鄒麗正為一場即將開始的讀書會調試音響。陽光透過紗簾灑在她未施粉黛的臉上,這位被學員稱為“商務美學布道者”的女性創業者,身上既沒有社交媒體推崇的“精英感”人設,也不像網紅講師給人的距離感。
然而正是這份“不完美”,讓她創立的麗籽閨蜜圈在一年多時間匯聚了南京上百位女性創業者,甚至吸引廣州、杭州等地的女性跨城加入。當互聯網充斥著“打造完美人設”的速成課時,鄒麗用自身經歷證明:商業世界真正的壁壘,不在于無懈可擊的包裝,而在于那些無法被復制的獨特氣息。
這種認知源于鄒麗的自我突圍史。
16年的商務美學研究歷程中,她曾花費60萬元穿梭于各類精英圈層——從高爾夫球場到葡萄酒品鑒會,從茶道研習班到形象管理課。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投入,最終淬煉出她獨特的商業嗅覺:在南京首推將湘菜館聚餐與品牌故事研討結合的“知識飯局”,在下午茶沙龍中嵌入《民法典》婚姻條款解讀,甚至把讀書會變成育兒理念與商務談判的跨界實驗場。
正如她在井水小廚聚會時所言:“真正的競爭力,是把不同領域的認知碎片熔鑄成自己的語言體系。” 這種“混搭美學”讓她的課程好評率超過99%,卻也讓同行困惑——畢竟在傳統認知中,商務禮儀講師不該同時操辦相親活動,社群主理人更不必深研《極簡教養法》。
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特質,恰恰構成了麗籽閨蜜圈的護城河。當大多數付費社群還在用“資源對接”“人脈拓展”作為賣點時,鄒麗構建了“專業價值+情緒價值+商業價值”的三維生態:既有《時政文本閱讀與翻譯》這類硬核課程提升認知維度,也設計紫金山頂“盲盒約會”緩解創業孤獨,更通過“書香雅談”讀書會實現知識變現。
這種看似矛盾的組合,實則暗含深意:在南京某次“創始人品牌故事”研討會上,她讓會員用湘菜館的“井”文化詮釋商業理念——井水小廚聯合創始人章青關于“感恩與相遇”的解讀,最終演化出多個企業的客情維護新策略。正如參與活動的男性創業者感嘆:“這里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思維碰撞的火花。”
這種“不完美”哲學,在麗籽閨蜜圈的運營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鄒麗堅持近乎苛刻的會員篩選機制,拒絕將社群規模盲目擴張至千人量級。“與其追求表面的熱鬧,不如深耕真實的共鳴。”鄒麗有她自己的洞察:當行業陷入“專業內卷”,決定商業價值的往往是那些“不完美”的差異化特質——就像她課程中那個總把“賦能”說成“喂能”的學員,反而因真實可愛的形象成為私域流量明星。
在近期舉辦的《AI+IP商業變現新打法》沙龍中,鄒麗再次顛覆常規。當同行熱衷于展示AI生成的美輪美奐素材時,她讓會員們用最原始的紙筆勾勒商業藍圖:“技術能優化流程,但替代不了你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這種對“人味”的堅守,或許解釋了為何麗籽閨蜜圈能吸引廣州女性跨城加入——在算法統治流量的時代,她們在這里找回了商業最本真的模樣:不是數據堆砌的“完美模型”,而是帶著煙火氣的真實碰撞。
此刻的麗籽美學館內,書香與咖啡香交織。鄒麗擦拭著用于讀書會的銅質香爐,爐身細微的氧化痕跡記錄著三年來的思想激蕩。這讓人想起她常說的那句話:“真正的品牌如同熏香,不必追求瞬間的濃烈,重要的是經年累月沉淀出的獨特余韻。”
當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困在“精致人設”的繭房里,鄒麗正用自身的“不完美”演繹著商業世界的深層真相: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獨特印記,才是穿越周期最可靠的船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