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好久的四季色彩自測它終于來了!雖然平時大家在群里已經(jīng)熱火朝天討論好久了,但總歸是沒有系統(tǒng)聊過,很多姐妹都表示屬于「知道微懂」的狀態(tài)。功課做了不老少,但實際一操作就抓瞎,最后還是確定不了自己是什么類型。
所以,今天我打算帶著大家一步一步來,從理論了解、做題測試、再到判斷自己的季節(jié),一次性把它講全面:
- 什么是四季色彩理論?
- 四季色彩理論有什么作用?
- 四季型人的自測方法
大家放心,這篇我們主打一個「友好入門」,每一步基本都沒啥難度,絕對保證實操性,小白也能跟得上!
別看四季色彩理論最近兩年才火出圈,但其實早在 1974 年美國色彩第一夫人卡洛爾·杰克遜就提出了這套理論。
卡洛爾·杰克遜通過近 10 年的研究,4w 多次的測試與分類(還是很可靠的,把咱們生活中的常用色,根據(jù)人的皮膚、眼睛、頭發(fā)等原生色彩特征的不同,劃分成了 4 大色群。)
后來發(fā)現(xiàn)每組色群的色彩感受正好與四季的色彩特征相吻合,所以就以春、夏、秋、冬來命名啦~
這里插一嘴,美國是個很典型的移民國家,那里的人種五花八門,發(fā)色、膚色、瞳色,還有長相風(fēng)格差別都比較大,所以他們適合什么顏色/風(fēng)格還是挺好判斷的。
但咱們亞洲人的差距并沒有那么明顯,這時候就不能光依靠理論啦。還要在生活中多試多看,聽聽身邊人的意見,然后參考色環(huán)來綜合判斷,這樣才能比較準(zhǔn)確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顏色/風(fēng)格~
說回理論本身,卡洛爾·杰克遜用 4 組色群去覆蓋所有人,還是有點籠統(tǒng)了。所以到了1983年,英國的瑪麗·斯畢蘭女士,又在這個基礎(chǔ)上,把理論擴展為「十二型色彩理論」:
1??春季拓展為
淺春、暖春、凈春
2??夏季拓展為
淺夏、冷夏、柔夏
3??秋季拓展為
深秋、暖秋、柔秋
4??冬季拓展為
深冬、冷冬、凈冬
擴展后的「四季十二型色彩」更加細(xì)致完善,實踐起來的準(zhǔn)確性也大大提升了,這也就是咱們現(xiàn)在最常用的版本。
這套理論最大的作用是幫咱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色系,并應(yīng)用到穿搭與妝容中去,把自己的優(yōu)點和美最大化地凸顯出來。不同季節(jié)型的人適合的顏色、風(fēng)格、變美思路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同樣是紅色禮服,夏季型人的周冬雨穿上后有種強行裝大人的感覺,反而是一襲淺綠長裙更能襯托出她身上的那種清冷靈動感。
再來看冬季型的鐘楚曦,明顯是紅色更能襯托出她大氣艷麗的五官,淺色系反倒是有點中規(guī)中矩了(但也是好看的哈哈,鐘姐的美貌太能打了)
應(yīng)用到發(fā)色上也是一樣的,同樣是淺發(fā)色,試問還有誰沒被ROSé的金發(fā)美到!
而允兒的淺發(fā)效果就不如偏氣質(zhì)的棕色好。
說了這么多,估計大家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的季節(jié)了吧!下面就開始今天的重頭戲:自測環(huán)節(jié)!
其實我們早在五年前就寫過 12 型人的方法,只是那會各方面條件不夠成熟,沒能進行下去。現(xiàn)在我們研讀了大量文字圖片,也在這么長時間的實踐里總結(jié)出了一些自己的判斷經(jīng)驗,這次就給大家一次性奉上。
給大家整理了「四季型人自測」,按照這個流程走,你就能知道自己是屬于哪個季節(jié)啦~
- step 1:判斷色溫
- step 2:判斷明度
- step 3: 判斷彩度
另外在做測試時,參考的一定要是在自然光下自己的素顏情況哦,因為現(xiàn)實中的影響因素還是很多的,所以自己拿不準(zhǔn)的話也可以多問問身邊人對你的感受,綜合去做出判斷。
冷暖測試
下面開始第一步,測試你的冷暖特質(zhì)!兩個選項分別是A&B,大家記得隨手記下自己每道題的答案,以免忘記。
第一個就是要判斷自己的膚色冷暖,直接對照色卡的方法著實有點考驗咱們眼睛的識色能力了,所以這里分享一個我學(xué)到的小方法,身邊很多朋友也都試過,準(zhǔn)確性還不錯~
雖然這種自行判斷的方式不如專業(yè)機器來的精準(zhǔn),但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樣的顏色測試機構(gòu),用我說的這個方法,同時結(jié)合著身邊朋友的看法,也能把誤差最小化。
接下來開始答題吧!
1.你的膚色冷暖結(jié)果是:
A: 偏冷
B: 偏暖
2.在自然光下,你的原生發(fā)色是:
A: 黑灰色
B: 棕色
3.自然光下,你的瞳孔顏色是:
A: 烏黑、發(fā)灰
B: 琥珀、巧克力棕
4.生活中,下面哪個色系口紅更適合你?
A: 偏冷的粉紫、玫紅色系
B: 偏暖的土橘、紅棕色系
5.你平時戴什么材質(zhì)的首飾更好看顯氣色:
A: 銀飾
B: 金飾
6.按照下面的操作,分別把自己的素顏照放在藍背景和黃背景中,對比感覺哪個更顯白?
A: 藍色背景
B: 黃色背景
ps.黃藍背景在最后,可以保存下來直接用
比如,圖1的藍色背景會顯得皮膚更透亮干凈一些,
再看看圖2,明顯在黃色背景下整體更和諧,藍色也沒有不好,就是沒有黃色背景看著那么舒服自然,這也說明她相對沒有那么挑顏色的冷暖。
圖1
圖2
大家在對比的時候,除了「白不白」,還可以多關(guān)注一下皮膚的「通透度、整體的和諧度、是否提氣、不顯疲憊」。
6道題結(jié)束,就能得出你的冷暖特質(zhì)啦,A>B你的顏色特質(zhì)就是偏冷的,反之,如果B>A則是偏暖。
明度測試
接下來是明度特質(zhì)的測試,兩個選項分別是C&D。測試內(nèi)容非常簡單,只需3道題就能得出答案~
1.日常生活中,是否經(jīng)常有人夸你皮膚白?
C: 是,經(jīng)常有人說
D:不是,幾乎沒有過
2.在自然光下,你原生發(fā)色的深淺是:
C: 淺色,透光
D:深色,不透光
3.你原生的眉毛顏色是:
C: 淺灰、淺咖色
D:黑色,深棕
測試結(jié)束~如果是C>D那你的明度大(偏淺),D>C則明度小(偏深)
彩度測試
接下來就是最后一趴:彩度測試?yán)玻?/p>
首先找一張自己在自然光下的素顏照,把飽和度降到最低,調(diào)到黑白效果;
1.觀察面部對比度:
E:有重色,對比度大
F:基本沒重色,對比度小
2.請判斷自己眉毛的量感:
E:濃密,存在感很強
F:稀疏,存在感較弱
3.正常情況下,你的眼神給別人的感覺更偏向:
E:堅定、有神、銳利
F:含蓄、飄忽、柔和
E>F你的彩度特質(zhì)就是偏純凈, F>E的話,就偏柔和。
結(jié)論
測試全部結(jié)束后,下面我們就要開始整理自己的答案,來得出自己最終的四季類型。
第一步我們先把上面每組最多的選項加在一起,判斷季節(jié):
選擇B、C、E多的是春季型
選擇A、C、F多的是夏季型
選擇B、D、F多的是秋季型
選擇A、D、E多的是冬季型
這里再分享一個判斷春夏秋冬的懶人小方法,跟上面的操作一樣,把自己的素顏照摳出來,放在下面的色卡里,也能直觀的看出哪個更適合自己,這個就是比較快速一點,大家可以結(jié)合著上邊的具體測試題,最后做個檢查~
背景的色卡放在這里嘍,大家自行保存!
第二步需要把你最多的這三個選項,按照在臉上的明顯程度進行排序,然后就能得出十二季型的結(jié)果。
怎么判斷明顯程度呢?打個比方,你是春季型人,如果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是白(淺),然后才是對冷暖整體的感受,那你的排序就一定是C(淺) >B(暖) >E(凈),是淺春型。
春季型人
C(淺) >B(暖) >E(凈)=淺春
B(暖) >E(凈) >C(淺)=暖春
E(凈) >B(暖) >C(淺)=凈春
夏季型人
C(淺) >A(冷) >F(柔)=淺夏
A(冷) >F(柔) >C(淺)=冷夏
F(柔) >A(冷) >C(淺)=柔夏
秋季型人
D(深) >B(暖) >F(柔)=深秋
B(暖) >F(柔) >D(深)=暖秋
F(柔) >B(暖) >D(深)=柔秋
冬季型人
D(深) >A(冷) >E(凈)=深冬
A(冷) >E(凈) >D(深)=冷冬
E(凈) >A(冷) >D(深)=凈冬
可能很多人測出來的組合不在這些公式里,那是因為你可能是混季型,可以關(guān)注一下其中哪幾個字母一起出現(xiàn)在某個組合里,對應(yīng)的季型你都可以去嘗試。
比如BCF,BC 出現(xiàn)在了春季型,BF 出現(xiàn)在了秋季型,那春季和秋季適合的顏色就都可以試試~
這里大家也可以多感受一下,如果拿不準(zhǔn),可以排列組合看看能得到什么結(jié)果,再問問身邊的朋友,平時去試衣服可以兩種顏色多試一試,雖然沒有得到一個準(zhǔn)確的季型,但也相當(dāng)于幫你縮小一些顏色范圍了。
最后,十二季型自己專屬的色卡我也給大家準(zhǔn)備好了,可以保存起來,平時沒衣服/彩妝之前拿出來對照一下,能大大減少踩雷的幾率哦~
好啦,今天的內(nèi)容就是這些啦!
這次因為篇幅原因,先幫大家確認(rèn)好自己是什么季節(jié),至于每個季型人的特征和對應(yīng)的變美思路,比如什么樣的人更適合染淺發(fā)色,不同季型的人怎么撞色搭配更和諧等等,我們都放到下一篇來講。或者大家有什么想看的也可以評論區(q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