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哪吒》
《封神》、《哪吒》、《姜子牙》、《楊戩》電影也好,動漫也罷,總會發出一個疑問:“封神榜”為什么會有闡教、截教設定?
明代作家許仲琳很可能是個設定控,他先搞了個神仙版《權力的游戲》,背景設定在商周交替時期,但仔細一看——儒釋道三教創始人孔夫子、如來佛祖、老子三位大佬還沒投胎呢!
這可咋辦?
于是作者大手一揮,直接原創了闡教和截教兩大天界獨角獸企業。
明代丁云鵬《三教圖》,孔子、如來與老子三教論道場景。
闡教,在傳統典籍中不算罕見,不過是動賓結構,闡明教理的意思。
小說把它變成了教派的名字,大約可理解成能夠闡明正道的教派,相當于仙界500強企業。
企業內部架構——CEO元始天尊坐鎮玉虛宮、HR總監燃燈道人專管績效考核、12位金仙部門經理各顯神通(其中五位即將跳槽到佛教當合伙人),實習生哪吒楊戩等三代弟子自帶主角光環。
至于截教,則是草根創業公司。
老板通天教主奉行"萬物皆可修仙"的環保理念。
草根公司創業期,不挑,也沒得挑。員工涵蓋海陸空三界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羽毛族、水產部、爬行類事業部),四大王牌項目經理全是"圣母"。
所以,也理解了有學者認為,截教實則代表各種民間信仰,民間信仰自然是什么東西都有。
而民間還往往認為,作為社會邊緣人的女性,往往反而具備神秘的力量,于是有了對各種“老母”的崇拜。
本來嘛,各發展各的,相安無事。
忽一日,天庭HR總監昊天上帝突然發紅頭文件:"各教派需輸送365名神仙填充編制!"
封神榜 繪畫
闡教、截教瞬間炸鍋!
對于闡教、截教的仙人來說,封神是一件倒霉的事。《封神演義》里談及“封神榜”,最重要的兩段話是:
-話說昆侖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故此閉宮止講;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并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興云、善惡之神。(十五回)
-當時在你碧游宮共議“封神榜”,當面彌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隨輪回之劫。(七十七回)
大概意思:仙>神>人,仙高于神,神又高于人。更關鍵的是,神實際上是高級的鬼,需要先死亡,然后才可以被封為神。
瞅瞅,這哪是封神?
分明是神仙下崗再就業!
封神這事,對凡人或許不失為機遇,對仙人則是劫難。
因此不論闡教和截教,都要設法避免讓自己上榜。于是雙方開啟甩鍋大戰:
闡教祭出"學歷歧視":截教那些野雞大學畢業生就該去基層鍛煉!
截教也不甘示弱,怒懟"職場PUA":你們玉虛宮關系戶憑啥搞特權?
由此,《封神演義》最宏大的劇情,就圍繞這個核心問題展開:借著周武王伐紂滅商這次天命轉移,死掉一批修仙的,降級,變成神;也死掉一批凡人,這個對他來說算幸運,也變成神。
電影《封神》
兩邊都認識到上封神榜算倒霉,那當然要盡量減少上榜數量。
如何避免被寫成“魂上封神榜”?
闡教員工生存指南: 開會必喊"天命所歸"口號,搶功勞一定要擺出"替天行道"pose。
不要小看這個“口號”,從政治立場看闡教是支持周文王、周武王改朝換代的,截教很多人其實沒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拿聞太師來說,截教的三代弟子,但他當商朝太師,顯然不是截教的組織行為。
聞太師在截教人緣好,他忠于商朝,就到處找朋友來幫自己打架,朋友出于情面就來了,被打死了,然后這個朋友還有親戚、朋友啊,要為他報仇,于是就來了,然后……
沒有然后了,又被闡教干掉。
最終結局——我們都知道,截教慘敗闡教完勝。
截教好多非常厲害的人物,都成了封神榜上有名人;闡教這邊則只用一些三代弟子和散仙意思了一下。
截教雖敗,但員工也留下了血淚般教訓——
請假理由千萬別寫"給兄弟報仇";
團建慎選"九曲黃河陣"等高危項目;
最重要的是——見到踩著風火輪的熊孩子趕緊繞道!
電影《哪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