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因為美方發起的多輪制裁打壓,導致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直線下滑,而美企蘋果成了最大受益者,抓住機會占據了華為空出的市場份額,國內銷量得到大幅提升。
然而,蘋果卻并不知足,不是進一步融入大陸市場,反而積極向外轉移產能、降低國內零部件比例、剔除中企供應商,結果和富士康在印度吃盡苦頭,如今又想要回頭。
在華為手機基本沉寂的這幾年,蘋果在大陸市場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營收和利潤也屢創新高。庫克嘴上說著感謝大陸消費者,感謝我們沒有像美方制裁那樣針對蘋果。
然而,蘋果卻并不知足,并沒有繼續深入融合大陸市場,反而耍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首先就是將部分中企剔除出蘋果供應鏈,像歐菲光、歌爾等多家企業就突然被蘋果踢出了“果鏈”,導致這些企業營收和股價受到嚴重影響,幾乎讓他們走到崩潰的邊緣。
其次是不斷降低iPhone手機中采用的國產零部件占比。曾經我們大陸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價值占經達到20%,如今新款iPhone手機采用的大陸零部件占比僅為2%了。
再者就是蘋果不斷推進供應鏈外遷,據說是庫克不想過度依賴大陸供應鏈,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于是想要打造供應鏈備份,就推動供應商去印度、越南等建廠發展。
蘋果之所以這么做,恐怕還是因為是美企,在響應美方的要求,減輕對大陸的依賴。
在蘋果向外轉移產能的過程中,富士康作為蘋果的“御用代工廠”,可以說是積極配合并迅速行動,短短幾年時間就在印度、越南等地投資數百億美元,建多個組裝廠。
富士康甚至計劃把大陸市場約3000億產能轉移到印度,打算不再給大陸“賞飯吃”。
其實,郭臺銘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希望能夠繼續抱緊蘋果這條“大腿”,能夠拿下更多蘋果的訂單,再利用印度、越南等地廉價勞動力,讓富士康再次實現騰飛。
畢竟,印度已經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勞動力眾多且很廉價,大有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的樣子,貌似很適合制造業發展。于是,蘋果和富士康想重現當年大陸的成功。
然而,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印度市場暴露的一些問題,讓他們的發展相當不順利。
這幾年,富士康工廠在印度陸續遭遇了工人罷工、打砸搶、失火、停電、斷網等一系列問題,體會到了印度市場不僅產業鏈不完善,營商環境和配套設備都非常不完善。
最重要的是工人素質普遍低下,即使蘋果派工程師前來培訓,短時間內也無法改變,直接導致印度產的iPhone手機良率過低、問題頻出,根本無法滿足全球的市場要求。
因此,印度工廠主要依賴從大陸工廠進口的半成品,然而再完成技術含量較低的環節。
而就在蘋果忙于外遷的過程中,小米等國產品牌不斷沖擊高端市場,華為手機也實現了回歸,于是蘋果手機的銷量就開始不斷下滑,壓力讓庫克不得不思考問題所在了。
據相關數據統計,今年1月份蘋果在國內的銷量已經下滑到第五名,還是唯一銷量下滑的品牌。于是,庫克明白了供應鏈對銷量的重要性,以及大陸市場的不可替代性。
所以庫克才會多次來華訪問,為蘋果銷售助力,還公開表態會繼續重視大陸供應鏈。
富士康也開始回頭,在鄭州投資10億元建總部大樓,想重拾組裝代工業務。但從招工情況就能看出不太樂觀,因為經常會出現“暫停招募”、招工報名系統關閉的現象。
相比之下,大陸的組裝廠卻迅速地崛起,比亞迪、立訊精密等國內代工廠招工卻異常火爆,像比亞迪代工廠員工已經達到100多萬,因為蘋果把部分訂單給了大陸工廠。
蘋果和富士康在印度等地吃了苦頭,又想回頭來大陸市場,但情況已經不同了,走容易回來就難了,因為機會不會總等著你,大陸完善的產業鏈會很快催生出替代產業!
對此,有外媒直接表示,蘋果、富士康想回頭為時已晚了,只能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