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會春困?
首先,是人體陽氣不夠用了。
人體從寒冬走來,已消耗不少陽氣,陽氣庫存已經不多。再者,隨著氣溫的升高,濕度增大,晝長夜短,人體的代謝會逐漸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氣血。
其次,還有濕氣拉后腿。
一個是外界環境的濕:春天本來雨水偏多,濕度大,中部有梅雨季,南部有回南天;
一個是內環境的濕:冬天脾胃的血供充足,消化良好,春天氣血往四肢、體表散發,飲食習慣不變的情況下,脾胃虛弱怠工,脾虛生“濕”,內濕由此而生。最后,有些人鬧春困,與夜晚的失眠有關。
在中醫看來,失眠的主要原因是臟腑機能紊亂,陰陽失調。
總之,以上三者疊加,使得腦部氣血虧少,能量供應不足,自然眼澀神昏,不打瞌睡都難!
養生的根本在脾胃
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食欲、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相反,脾胃健運,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主升,胃主降,倘若這個順序錯亂或其平衡被打破,就會招致脾胃病,甚至變生其他疾病。
脾與胃在生理上息息相關,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臨床上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食欲不振、飯后腹部脹飽、消化不良等癥狀。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于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
脾臟是五臟之一,居于中焦,在膈之下、胃之左。中醫講的脾,與現代醫學的脾臟不同。
中醫主要從生理功能、人體作用等方面認識脾,強調脾是人體消化、吸收食物的重要臟器,所以稱其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生命活動的延續和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實,均有賴于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