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的關鍵問題:
1. 現狀剖析,了解兩個選擇背后的現實情況
2. 三個“靈魂拷問”分析兩個選擇的不同考慮因素
在 AI 迅猛發展的當下,就業市場正經歷著深刻變革。
一邊是考公熱潮持續攀升,2025 年國考參考人數高達258.6 萬,競爭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另一邊互聯網大廠春招同樣硝煙彌漫。
許多同學在這兩大選擇前猶豫不決,陷入迷茫:
究竟是選擇看似穩定的公務員崗位,還是投身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大廠?
今天, 小青就帶大家一起深入剖析這兩條職業道路,為迷茫的你提供清晰的決策指引。
考公:熱度背后的隱憂
在這看似火熱的考公背后,卻隱藏著一股“隱秘離職潮”。
人社部 2024年統計顯示,公務員整體離職率不足0.5%,但31歲以下年輕群體離職率高達 8.7%。
離職率較高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一是部分基層部門,如鄉鎮、城管、市場監管等部門,因工作壓力大、任務繁重且易受輿論壓力影響,使得一部分人員選擇離職。
二是部分技術密集型機構,如科技、信息等領域的公務員,他們往往因專業發展空間受限、創新活力難以充分發揮而選擇離開體制。
三是政策研究與咨詢機構,由于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和高度競爭的環境,使得一些追求生活平衡或尋求更大發展空間的人才選擇了離職。
這背后有值得深入剖析的原因:
基層事務繁雜
基層公務員往往是政策落實的 “最后一公里” 執行者,肩負著眾多任務。
從鄉村振興項目的推進,到各類民生政策的宣傳與執行,再到處理鄰里糾紛等日常瑣事,工作內容千頭萬緒。
以鄉村基層崗位為例,年輕公務員不僅要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與監督,還要負責組織農業技術培訓,幫助農民提升生產技能。同時,面對各類檢查與考核,需要準備大量的材料與報表,經常加班加點成為常態,長期的高強度工作讓不少年輕人身心俱疲。
薪資倒掛
在一些地區,公務員的薪資水平未能與當地經濟發展和物價水平相匹配。尤其是基層公務員,薪資待遇相對較低,與工作強度不成正比。與同地區的企業中高收入崗位相比,年輕公務員的工資顯得較為微薄。
比如在一些經濟發達的二線城市,新入職的基層公務員月薪可能只有5000-6000 元,但當地企業中從事技術、金融等熱門行業的同年齡段人員,月薪可達 8000 元甚至更高。而且,公務員薪資調整機制相對緩慢,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薪資提升不及時,導致生活壓力增大。
晉升緩慢
公務員晉升受到多種因素制約。
一方面,基層單位職數有限,競爭激烈,眾多年輕公務員都在等待晉升機會,導致晉升通道擁擠。另一方面,晉升不僅取決于工作能力,還涉及到人際關系、工作年限等因素。有些年輕公務員雖然工作能力出色,但由于缺乏人脈資源或工作年限不夠,晉升之路受阻。長時間看不到晉升希望,使得他們的職業發展動力逐漸減弱 。
大廠裁員VS春招擴招:冰火兩重天的真相
在就業市場的風云變幻中,大廠裁員與春招擴招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并存,背后隱藏著深刻的行業邏輯。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剖析,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從而做出更契合自身發展的職業決策。
大廠裁員
2024 年互聯網行業裁員超 14 萬人,涉及包括 B 站、小米等在內的眾多企業。
“裁員潮”涉及多個領域,裁員原因包括經濟下行、業績壓力、需求不足以及企業降低運營成本等,同時技術的快速迭代,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推動了部分崗位的淘汰。
一些互聯網公司直接裁掉30%以上的市場人員,預計未來一年,互聯網行業仍會有 20%以上的營銷崗被裁減 。在研發崗位方面,雖然互聯網公司裁員相對更為審慎,但部分細分崗位也未能幸免。在產品和技術迭代進入穩定期后,測試崗位需求量會下降。此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一些重復性、規律性強的基礎代碼編寫工作,逐漸被智能編程工具替代,使初級程序員崗位的需求減少 。
春招擴招
2025 年春招,很多大廠算法工程師HC擴招,而用戶運營等非技術崗縮減,這背后有著深刻的行業邏輯。
從市場需求來看,隨著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加速,算法工程師已成為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市場對其需求極為旺盛。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5 新春開工首周人才供需趨勢洞察》顯示,新春開工首周,白領技術類崗位需求量增長迅猛,尤其是算法工程師,其職位數量同比增長超 20%,位居技術類職能增長榜首。
反觀用戶運營等非技術崗,出現縮減的情況也并非偶然。一方面,企業在經歷了前期的快速擴張后,逐漸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對非技術崗位的需求從數量向質量轉變。以往大規模的用戶拉新、簡單的用戶維護工作,如今可通過更高效的自動化工具和策略實現,這使得對基礎用戶運營崗位的需求減少。
另一方面,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企業降本增效的需求,使得企業在招聘時更加謹慎,優先保留核心業務和技術崗位,削減一些可替代性較強的非技術崗位。
從長遠來看,技術壁壘在就業市場中的作用愈發凸顯。
因此,無論是選擇考公還是進大廠,應屆生都應重視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對于有志進入大廠的同學,提升技術能力,尤其是掌握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將有助于在職業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
3個靈魂拷問:你屬于哪類 “生存體質”?
在考公和進大廠這兩大職業賽道面前,我們不能僅憑一腔熱血或他人的片面之詞就盲目做出選擇。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家庭背景以及對未來的期望。
接下來,通過以下三個靈魂拷問,小青將帶大家深入剖析自己。從風險承受力、家庭經濟底色以及失業后的應對策略等方面,全方位探尋你屬于哪類 “生存體質”。
1.
風險承受力
在職業選擇中,風險承受力是一個關鍵考量因素,它在考公和進大廠這兩條截然不同的職業道路上,有著鮮明的體現。
考公
對于考公而言,適合那些自稱為“求穩派”的人。公務員的薪資體系相對穩定,主要由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構成。在大部分地區,薪資的增長遵循一定的規律,通常是隨著工齡的增加以及職級的晉升而逐步提升。
以新入職的公務員為例,假設初始年薪為10萬元,在5年內,如果沒有較大的職級變動,薪資漲幅可能在20%-30%左右,很難達到50%的增長幅度。求穩的人更看重的是公務員這份工作帶來的穩定性。在經濟形勢不穩定、就業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能為從業者提供持續的經濟來源和生活保障。
進大廠
而進大廠則更適合“風險偏好者”。互聯網大廠以高薪聞名,很多應屆生進入大廠后,憑借出色的業績和快速的成長,確實有機會在3年內實現薪資翻倍。
例如,一些技術崗位的員工,通過參與重要項目,獲得豐厚的績效獎金,收入大幅提升。然而,這背后是高強度的工作模式,“996” 甚至 “007” 的工作制度在大廠并不鮮見,長時間的工作對身體和精神都是巨大的考驗。
并且,互聯網行業變化迅速,技術迭代快,市場競爭激烈。一旦公司業務調整或者行業出現波動,35 歲的職場人可能會面臨裁員風險。許多大廠在優化人員結構時,往往會優先考慮成本和績效,年齡較大、薪資較高的員工就可能成為被裁對象。但對于風險偏好者來說,他們愿意用高強度的工作和可能面臨的職業風險,去換取更高的經濟回報和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2. 家庭經濟底色
小鎮中產-父母體制內:
這類家庭通常在當地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人脈資源,父母體制內的工作經歷,使得他們深知體制內工作的穩定性和優勢。能提供房車首付,意味著孩子在選擇公務員這份相對低薪的工作時,經濟壓力較小。公務員的薪資雖然不算高,但福利待遇完善,工作穩定,風險低。
在父母的人脈幫助下,孩子在體制內的職業發展可能會更加順利,比如在崗位晉升、工作調動等方面可能獲得更多機會。而且,穩定的工作也能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家庭,符合小鎮中產家庭追求安穩生活的期望。
一線土著-家底厚+人脈廣:
他們往往擁有豐厚的家底,房產、存款等資產能為孩子提供堅實的經濟后盾。同時,在一線城市長期生活積累的人脈關系廣泛且優質。選擇進大廠,他們可以憑借家庭的經濟支持,在大城市中毫無顧慮地追求高薪工作。即使面臨失業風險,家庭資產也能保障他們一段時間的生活質量,不至于陷入經濟困境。
而且,大廠的工作經歷能讓他們接觸到行業前沿的技術和理念,積累豐富的職業經驗。利用家庭人脈,他們還可能獲得更多的內部推薦、合作機會,在職場上迅速成長,積累資本,為未來的創業或職業轉型打下基礎。
農村首代大學生:
農村首代大學生家庭往往經濟條件相對薄弱,父母辛苦勞作供孩子讀書,家庭對孩子的經濟支持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大廠相對較高的薪資更具吸引力。雖然體制內工作穩定,但公務員較低的月薪對于需要反哺父母、改善家庭經濟狀況的農村首代大學生來說,可能顯得杯水車薪。而大廠更高的薪資,能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攢下更多的錢,幫助家庭減輕經濟負擔。
此外,大廠快速的工作節奏和高強度的工作環境,能鍛煉他們的能力,提升個人價值。通過在大廠的拼搏,他們有機會實現階層跨越,為自己和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3.終極拷問!
“如果失業,你的Plan B是什么?”
自媒體 / 副業: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自媒體為公務員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憑借在工作中積累的知識、經驗和人脈,公務員可以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通過自媒體平臺分享政策解讀、工作感悟、行業見解等內容,吸引粉絲關注。
靠人脈轉國企:
公務員在工作過程中,會與各類企業和機構建立聯系,積累一定的人脈資源。一旦面臨失業,這些人脈關系就有可能成為轉崗國企的橋梁。國企在運營中,也需要具備政策理解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的人才,公務員的工作經驗正好與之匹配。通過人脈推薦,公務員可以獲得國企的面試機會,憑借自身能力和經驗,成功實現職業轉換。
跳槽中小廠:
大廠的工作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能為員工跳槽中小廠增加競爭力。大廠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和豐富的項目經驗,是中小廠所看重的。失業的大廠員工可以憑借這些優勢,在中小廠中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甚至有機會擔任更高的職位,負責更核心的業務。
考編:
考編對于大廠員工來說,也是一條穩定的職業退路,能獲得穩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35歲是考公的一道門檻。35歲后考公,不僅崗位選擇受限,而且在備考精力、學習能力等方面也可能不如年輕考生,優勢驟減。所以,有考編打算的大廠員工,應盡早規劃,抓住黃金備考期。
無論是投身體制,還是在大廠拼搏,都只是 人生的一個起點 。
踏上職業道路后,
要不斷提升自己,積累經驗,拓展人脈。
持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才能在風云變幻的職場中站穩腳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祝愿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開啟自己精彩的職業生涯!
如果在職業選擇過程中還有疑惑,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我們一起來探討!
你最想知道哪些就業小技巧呢?
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歡迎大家添加小編微信加入群聊,
一起探討幫助同學們絲滑進入職場的就業小tip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