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多鄰國
又復活了它
1.
語言學習軟件多鄰國,為它的看板鳥“多兒”發起“拼好命”計劃,邀請用戶學習課程、積攢500億經驗值。在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目標順利達成,多兒已經復活成功。
這場讓人啼笑皆非的勸學活動,就像幾天前多兒之死一樣來得猝不及防。官方訃告里寫道:“當局在調查他的死因,我們正在全力配合。說實話,他可能是在等你上課時死的,但誰知道呢。”各國的多鄰國運營還為多兒舉辦了頗有本地特色的葬禮。
全世界的互聯網因這只小綠鳥變得熱鬧非凡,甚至流媒體平臺、社交平臺、游戲廠商等官方都蹭起流量,或是爭當兇手。
且不談多鄰國App的外語學習效果究竟如何,人性和互聯網一定是讓它拿捏住了。能吸引到年輕人的注意力,它不當頂流,誰當?
2.
當代成年人重啟人生清單里,勢必有運動和學外語兩項,然而付諸行動、堅持學習的困難程度,遠大于產生“想要學習”的念頭。
圍繞這一痛點,一些游戲和學習屬性兼備的產品,得到了年輕人的廣泛認可。“寓教于樂”對于成年人吸引力不小,而哄著用戶持續使用產品的工作,則交給一些虛擬角色。
比如任天堂的《健身環大冒險》會讓咪普利老師溫柔引導你擺出正確的動作,完成后還為你撒花慶祝。但國內互聯網上,該游戲最出圈的meme,反而是玩家自行品出陰陽味道的“您完全不運動是嗎”,足見這屆網友有點叛逆。
相比起來,身在互聯網、位于語言學習賽道的多鄰國,更加重視網感的融入。
上課是闖關游戲,加好友與爬榜晉級設置,則激發內卷動力,萬一碰上彈出三倍經驗瓶,不小心就會獲得“越學越上頭”、經驗值猛漲的高光時刻。目標激勵的成就感堪比玩游戲,搭配“我在學習”的自我滿足感,足以硬控所有人。
這還不是最絕的,讓全世界的人們學出抱怨、學出恐懼卻還樂此不疲的,主要仰仗多鄰國的角色們,這是多鄰國在meme界站穩腳跟的法門,成為世界頂流的關鍵。
3.
多鄰國的一眾角色形象,會在你未完成學習打卡進行消息轟炸:
“是我多兒!來一起學點日語好不好?”
“是我,拽姐。7天連勝快丟了,多兒在那兒干著急。打不打卡你隨便,我沒興趣盯著你!”
“嗨~~我是莎麗!天哪~~ 你拿下 100天連勝了啦?果然是我見過最最厲害的!繼續加油,好喜歡你!”
人設分明,就看用戶更吃哪一套勸學方式。這些角色還會輪流、頻繁出現在課程開始的前中后期,讓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多兒,這只綠色貓頭鷹可塑性極強,所作所為沒有ooc可言。
作為看板鳥,它擔起了最重的勸學擔子。在手機界面隨時變換形態引起你的注意,它時而用諂媚期待的眼神讓人心軟,時而用憤怒、鄙夷的態度令人焦心,忽冷忽熱、忽遠忽近的極致推拉,可謂真正的“PUA大師”。學得久了,一天不見多兒還有些想念。
每當偷懶的退堂鼓咚咚作響時,學習的和勸人學的總得瘋一個。多兒就是典型案例,將它逼急了,使出的招數包括但不限于騷擾、威脅、恐嚇甚至追殺。
多鄰國的各國運營也深諳這種反差的影響力。多兒越努力,越抽象。
互聯網上多兒收獲了眾多恐怖片聯動的meme,比如出演《閃鄰》。
購入周邊明明是出于支持的想法,卻遭到了多兒“知道你家地址”的威脅。
多兒不會錯失任何一個互聯網熱梗。
多兒進漫展、和明星一起走紅毯、甚至聯動游戲,年輕人追逐自己喜歡的事物之余,突然生出被多兒抓包的緊張感。
用戶不會真的感覺受到威脅,只會認為“有趣,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這種微妙的界限,多鄰國掌握得很好,畢竟誰忍心去責備這只“為了你好”的小綠鳥呢。
此次多兒直接去世雖然有些地獄笑話,但不管它演的哪出,這股子抽象勁頭,明顯已經打破了語言文化的隔閡,全世界的用戶都能感受到“聲討多兒”的快樂。
4.
多鄰國創始人曾在TED演講中談到,在設計多鄰國時的最大問題在于:一個旨在教授知識的APP怎么能和TikTok、Instagram、手機游戲等令人上癮的內容競爭。互聯網注意力爭奪戰打得越發激烈的情況下,多鄰國的產品設計、“出格”運營帶來了絕對勝利。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數據顯示,一個人每天面對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鐘看一次手機。《2022國民專注力洞察報告》顯示,當代人的連續專注時長,已經從2000年的12秒,下降到8秒。
然而你看多鄰國,光是在國內,多兒的訃告登上了微博熱搜,全民復活活動再上熱搜。游戲要素和社媒運營“全都要”的多鄰國,已經牢牢掌握住互聯網趣聞的吸引力法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