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太空堡壘》日版《超時空要塞》里,人類駕駛的那款變形戰斗機,可謂是出盡了風頭,上世紀80年代一度風靡全球。
這款“腦洞大開”的變形戰斗機還有一個響亮的型號:VF-1女武神。
在日美該系列的動畫片里,VF-1變形戰斗機作為人類的主力重型裝備,上天可以和外星人的飛船纏斗,下地可以變成機器人和體格龐大的外星人肉搏。
VF-1變形戰斗機“研發背景”:
1999年,一顆巨大的流星墜落在地球上。當人類驚恐地跑到墜落點時,才發現這個巨大的天外來者并不是什么流星,而是一艘外星文明的太空船。
由于這艘太空船保存比較完好,因此人類對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復刻了一艘人類自己的大型變形太空船。
不過,研究外星太空船時發現,外星人身高大約10米。
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人類就會像是螻蟻一樣被踩踏。
因此,人類必須研發一款可以和他們身高差不多的機器人作戰。
于是,有人想到把人類常備的戰斗機通過合二為一的技術,研發出新型的太空戰斗機。
這款戰機在空中以飛機形態正常作戰,在地面則變形成機器人進行戰斗。
經過人類科學家不懈的努力,人類把已經破解的外星技術,再結合人類自己的高端科技,終于研發出了原型機VF-X-1,并于在2007年首飛成功。
隨后,改進型號VF-0,VF-1變形戰斗機相繼問世,使得人類終于有了和外星人掰一掰手腕的實力。
VF-1變形戰斗機后續還有很多衍生改進型號,這些在日美相關續集系列動畫片里都有體現。
可是40多年過去了,VF-1戰斗機還沒有變成現實!
VF-1變形戰斗機依靠雙腳上的發動機,可以垂直起飛和懸停在空中,這些現代先進的垂直起降戰機也能做到了,例如鷂式,就是沒有那雙垂下來的機器腿。
可是除了這些,其他變形什么的就算了吧,現實中根本沒有任何技術進展。
《太空堡壘》里的VF-1原型機就是美軍的F14“雄貓”,直到這款戰機退役也沒能變成機器人。
華麗威武的VF-1戰機無法變成現實,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
一:戰機變形的成本和風險太高,且不實用!
飛機的機構要兼顧機器人形態,那么它的機械裝置就會特別復雜。
而且飛機和機器人形態還要經常轉換,那么它的機械結構和傳動系統承受的壓力得多大!
機體的重量和復雜度想一想都頭疼,可不是像動畫片里變形那樣簡單直接。
就算戰機成功變成了機器人形態,能不能站穩?這也需要大量先進技術。
還有一部變形金剛,就比VF-1更夸張了,琳瑯滿目復雜的變形過程,在電影里確實很養眼,可是拿到現實里,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二,無人化小型武器更好用,且成本更低!
盡管VF-1變形戰斗機在動畫片里威武帥氣,大殺四方!可是現實中基本不可能會去研發它。
不是現代科技水平做不到,是做到了也沒什么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技術成本和風險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已經有了更好的替代品。
生產一架VF-1變形戰斗機的成本,我們假設它是F22造價(1.5億美元)的兩倍,3億美元左右。
這3個億美金,其實還不包括變形戰斗機后期更復雜的維護和保養成本。
把這些錢換算成地面機器狗和空中無人機,它們所形成的戰斗力和破壞力,要遠遠超過一架VF-1變形戰斗機。
而變形戰斗機的實際作用,說實話真的很有限!
戰機變成和樓房一樣高的機器人,除了可以嚇嚇人,面對反坦克和防空導彈時就是一個活靶子。
國外曾經有一些“未來武器愛好者”組織,對VF-1變形戰斗機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模擬實驗。
結果,他們普遍得出一個結論:研發VF-1變形戰斗機技術極其復雜,造價無比高昂,維護技術成本難以想象,變形實用性幾乎為零。
所以,有些美好的武器只能存在于動畫片里,也會逐漸消失在一代人的記憶里。
各位帥哥美女,喜歡的話給個關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