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愈發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自己一直在買保險。從一開始瞎買,到慢慢形成了真正的認知,還是交了不少學費的。
也有不少留言問我,保險究竟要不要買,靠不靠譜。前段時間在干一件大事,約了我的保險代理人,也是我的老同事,曾經同一批管理培訓生出身的YJ, 又系統地聊了聊家庭保險究竟怎么買。
今天這篇屬于是給大家一個全局觀,不推薦任何產品,就是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今天這篇比較長,如果你真的看完全文而且覺得思路清晰一點了,請一定留言告訴我,讓我知道自己精力沒白費
01
保險是不是騙人的?
開頭先來說說這個問題,我詢問了一下周圍朋友,蠻多人都會說,感覺保險就是騙人的,買保險就是養活保險公司的人,他們自己賺很多。
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兩個問題:保險公司的盈利模式和保險代理人/經紀人怎么賺錢?
保險公司的利潤里分三大類:
死差:收到的保費和每年賠付金額的差值,基于精算預估出險和實際出險理賠的金額差異(考驗保險公司風險定價水平);
費差:扣除運營成本(辦公室、市場推廣費等)以外的差值,預估運營成本和實際運營成本(辦公室、市場推廣費等)的差異(考驗保險公司運營管理能力);
利差:將收到保費長期投資收益與承諾給到客戶的利率之間的差異(考驗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
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是靠這三大利潤賺錢,唯一區別就是,占比不同,而利差尤為重要,是保險公司主要利潤來源。
舉個例子,小一點的保險公司,可能就沒有投資能力和人員(用戶保費也不多,不足以支撐投資團隊和投資項目,就會把錢交給有投資能力的保險公司代為投資),那么死差和費差占比就很高。
任何公司都要追求利潤,那這類小公司就必須把死差和費差最大化,那就會更大概率出現,賠付的時候很難拿到錢,保險人員流動率很高,只管賣,不管后續的服務。
(當然,我不是說,大公司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概率會小一點,保險公司也是商業模式,任何商業模型,都是從成本倒推自己的利潤目標。綜合實力強的大公司的投資服務能力相對更強)。
而我們國家的保險行業起步得晚,早期屬于野蠻生長期,從業門檻低,人員素質偏低,保險產品我聽下來真的還挺復雜,如果當時沒說清楚,存在銷售誤導,就會出現一些大家或多或少聽說過的“騙人”的案例。
那么再說回保險代理人/經紀人是怎么賺錢。
這里就先要區分,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兩回事。保險代理人是屬于某個保險公司,也就是他只賣這個公司的所有保險產品;而保險經紀人就是個“超市”,它會有各個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
他們賺錢的模式都是收取傭金,也就是說完成了咱們一單的保單會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第一年的比例會比較高,之后幾年快速降低到0,五年以上的保單繳費他們已經沒啥傭金了。
不管是保險代理人還是保險經紀人,他們之所以“抽成”,其實是我們付給他們的“專業知識”的費用。說白了,保單里各種條款,哪怕每個字都看得懂,咱們也沒這個能力或者耐心真的都理解。
這時候,保險代理人/經紀人的作用就很明顯了,他們需要充分了解我們的需求后,幫助我們確保保單最大化我們的權益,方案應該是定制化的。
講真,這一點如果他們真能做到,抽成真的是應該的,而且我還很樂意。只不過,現在市面上很多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并沒有這樣的專業度,很容易變成“銷售”性質,走一桿子買賣。
買保險是買確定性,確保出現“萬一”時,得到確定性的賠付,是需要信任和長期服務的。
現在大家應該可以清楚了,保險行業賺錢就是賺專業和服務,不是行業在“騙人”,但我們自己在購買保險之前,的確需要去篩選一些靠譜專業的公司或者個人。
02
怎么判斷我的保險代理人靠譜?
第二個容易產生“保險騙人”印象的原因,是我們并沒有深入想明白,保險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大家都買車險,車險是保車,保車禍帶來的損失,而我們今天說的險是保人。
現在的保人的保險有兩大塊:一個是保損失(老、病、死、殘);一個是保收益(生),這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邏輯。
保損失的,比如,重疾險(萬一生大?。?、醫療險(萬一生病看醫生)、意外險(萬一突發意外離世),壽險(萬一突然身故)這些都是?!叭f一”。
買“萬一”的保險,如果沒有發生萬一,你投保的這些錢都是保障成本。也就有人會說是浪費了,或者被騙了,當然現在有很多產品設計是即使“萬一”沒發生也會拿回錢;
但是一旦發生了萬一,那對個人來說就是100%,之前買了保險,相當于就是把這個風險發生對于家庭造成的經濟損失傷害降低,并且獲得遠大于保費的賠償。
所以你們看,保萬一的保險,都是概率論。保險公司給的保單價格,其實也就是根據概率大小制定的,概率高的保費肯定貴,概率低的保費就便宜。
對這類保險,我們要問自己,我現在每月“浪費”這點錢去保障這個萬一,值不值得?
值不值,每個人,每個家庭,看法都不一樣。
保收益這一類,常見的是年金險,萬能險,或者還有一些類似增額終身壽這種儲蓄類的變體,就是拿此刻的賺錢能力去強制儲蓄,提前投資到未來,產生持續的現金流。
換句話說,未來哪怕你躺平了,但只要你還活著,你就能有錢拿,這就是保生。
這個不是講概率論了,人越來越長壽,當然會擔心人還在錢沒了,所以這個更多就是利用時間的復利,實現錢跨越時間的轉移。
舉個例子,你現在40歲,你希望60歲以后每個月還能有3000元,那么以終為始,現在就可以規劃,每個月需要投保多少錢,其實是一種確定性的儲蓄,不過錢是源源不斷返還給你,持續終身。
當然,這類的保險,你越早開始肯定越便宜,老年后的收益也越高,因為這里面有時間的復利因素。
那肯定有人問了,這和我自己每個月存定期有什么區別呢?
主要是三個大區別,首先現在的存款利率一直在跌,今年是2%的利率,可能明年就是1.5%了,而年金保險則可以鎖定一個利率終身不變。
其次,銀行存款是單利的概念,第一年生成的利息不會滾入第二年利滾利。保險是有復利概念的,就是你交的保費在保險公司投資時是會有復利的累積。關于財富增值大家都知道“復利”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很長時間的區間里。
實話實講,如果你擅長投資理財,保險鎖定的利潤率肯定是比較低的。但是如果你并不擅長投資理財,之前也交過不少學費,那么長期儲蓄類保險其實就是對抗人性。
這個錢是未來一定要用的,而且相對長期、不靈活反而不會被挪用,也不會因為沖動投資虧掉。
另外呢,保單還有很多功能,作為資產,用于抵押去貸款,保單也是一個法律合同,通過投保架構的規劃(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能夠實現財富的轉移和傳承,提前做一些籌劃,規避和財富相關的一些風險。
咱們從孩子很小就給他投保,孩子結婚后作為禮物贈予,通常視為婚前財產,具有區隔功能。
03
想投保,從哪里開始?
看完了全局,很多人緊接著的疑問就是,那么多保險,我從哪里開始?
我分享一下我的思路。首先,投??梢苑侄讨虚L期,慢慢規劃,不用一步到位,可以一點點補齊。
其次,每年的保障類保費(買萬一)可以控制在家庭收入占比的5%-15%比較合適(年金這種儲蓄類的不含),相當于我們強制留出這些錢來抵御風險。
現在不少家庭其實用錢是“一鍋粥”,萬一出啥事了,四處騰挪。有條件的話,家庭預算有個“??顚S谩币埠鼙匾?。
當然還是第一點說的,不用一步到位,但需要有這個意識慢慢規劃起來。
最后,問問自己,我現在最擔心的事情是什么?就像前面說的,大部分保險其實是保損失,是概率,那么每個人最擔心的事情,我們就需要用保險作為一個托底。
比如,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有“負債”的,背著房貸/車貸,而大概率家庭成員收入最高的,是還貸的主要貢獻者,比如是咱們隊友。那么我可能最擔心的就是,隊友有“萬一”,負債沒人償還了。
那第一份保單就可以先保隊友。接下來你就結合你隊友的身體狀況、工作性質來選擇。
再比如,很多人也會開始擔心父母養老和自己養老了,那么這時候就可以先看看,自己父母還能買到哪些疾病險/醫療險,如果保費還合理能買到就買了。
一些知名的保險公司也推出了年金險權益,買了年金險可以讓父母有入住養老社區的資格,解決養老資源的問題。自己提前籌劃養老金,父母的養老問題也順帶解決了。
再再比如,過去幾年,跑醫院次數很高,我其實最希望有個更好的就醫環境。那么就是高端醫療險了,各種私立醫院都能去看,還能優先掛到專家號等。
你們看,都是從自己和家庭需求開始,先去補足那個需求,然后再慢慢規劃其他。
04
怎么判斷我的保險代理人靠譜?
這個不是絕對,但我個人會傾向于保險代理人而不是保險經紀人,非常主觀的判斷。
然后在和保險代理人交流的時候,先問基礎題,就比如我今天給你們科普的這些內容:
你們公司是怎么賺錢的?。磕銈內ツ晁啦?、費差、利差占比多少? 保險大概分哪幾塊啊?核心區別是什么??? 你們保險公司主要做什么方面投資? 我也想不明白我自己需求,我就是想買保險,你有什么建議?
這幾個問題,對應的就是我前面的三大段,你們去問,看答案能讓你滿意么,至少應該講得比我寫的更細致、更專業但也更聽得懂吧?(想想看是不是這個理,不然咱們為啥要付錢給他們)。
如果這些都講不明白,就是車轱轆話反復說自己的幾個產品,那么一定就要慎重了。大概率,他就是來“收割”人頭了。
第一輪考驗通過了,那么接下來可以和他聊聊家庭具體需求,讓他出方案。拿到方案的時候,可以問一點更加細致的問題:
我得了XX疾病的時候,是怎么賠付的啊?那如果只是高危,不是癌癥能賠付嗎? 你能給我看看,具體是哪些條款針對這個疾病賠付的?
讓他帶著你看條款,然后咱們就把自己條款里看不明白的地方再問他。好的保險代理人需要細致了解每一條條款,而且能很清楚說明白的。
所以現場“考”他,看他是不是很熟悉,還是對條款壓根也沒鉆研過,純粹硬推銷。
當然,這里也提醒一下,不要對保險代理人撒謊。有的人會隱瞞自己的疾病,但現在大數據聯網,都是公開透明的。你現在以為占便宜了,等真的有萬一需要賠付的時候,一旦發現你撒謊,一點賠付都不會給的。
如果自己確實已經查出某些健康問題,保費實在高,實在承擔不起,那么咱們也可以很誠實地分享,聽聽保險代理人的建議。
自欺欺人這件事,在投保上千萬要不得,不然真的所有投保的錢都打水漂了。
最后,就是玄學,相信眼緣和化學反應了。
我選擇的保險代理人是一個終身陪伴的人,我們買保險的時候是會把我們家庭情況,資產水平都全然告知的,如果你感覺不對,感覺不怎么想告訴他,那么就相信自己的感覺。
不要怕麻煩,多聊幾個人,聊的過程中,也是在幫助我們梳理自己的需求。
好啦,這就是關于保險的第一篇文章,希望給大家一個全局觀和一點思路。 (很多朋友可能會關心理賠的問題,因為篇幅有限,我寫在下面滑動模塊里,大家感興趣可以下拉閱讀)
我不推薦具體產品,但如果大家有任何關于保險的具體問題可以給我留言,我會拿著大家的問題詢問我的保險代理人,自認自己比較擅長總結歸納,可以用大家聽得懂的方式寫出來分享。
保險真的能理賠嗎?
其實我最擔心的和你們一樣,保險真的能理賠嗎?
沒想到朋友給了數據,線下人壽保險的理賠獲賠率已經高達 90% 以上,甚至有的公司高達 95% 以上。
少數沒有獲賠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沒有如實健康告知帶病投保,或者保險條款保障范圍根本就不是申請理賠的內容。
理賠發生造成的賠付其實已經計入了保險公司死差的成本里了,符合條款沒有理由不賠。
01
保損失的保險產品理賠
出險后理賠需要提供相應文件,醫療險相對復雜一些,需要病歷、出院小結、費用清單、發票等;重疾險連發票都不需要,只用提供病理報告、醫院病歷;而保生命和身體的就是死亡證明和傷殘等級證明。
總體而言,醫療險重疾險理賠要復雜些,需要提交的資料會多一些,需要來回溝通更多。當然,這些資料哪怕沒有代理人,你也可以直接打保險公司服務熱線報案或者 app 自行報案上傳資料理賠。
有代理人,那更加安心方便,生病住院也建議第一時間聯系代理人,專業代理人會給到一些指導和提示,便于后期理賠。
02
保生的儲蓄型保險理賠
所謂理賠就是按照條款“兌付”生存金,含有有身故責任也會按照條款賠付。只是以前很多人買了保單以后,沒人服務,app 也沒發展起來,保單利益可見性不好,不知道返的錢去哪里可以看到,怎么提取。
而現在,保險公司都會有 app,保單利益可見性很好。好的代理人也會提醒客戶每年的分紅和生存金到賬,包括提取方式。
講真,保險如果真無法理賠,那么不可能在世界上存在幾百年的時間到現在。只能說我們需要更好理解和利用好這個工具,讓生活更安心美好。
當然,如果今天看完這些,還是覺得“麻煩、不靠譜“,那也沒事。就說明保險這件事和咱們無關,那么接下來就先不考慮,畢竟保險也不是”必須的“。
上下滑動查看內容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今天這篇比較長,采訪整理還挺費功夫的。而且我聽得懂的,我了解的,和我需要盡量簡單明了寫出來,還是兩碼事,所以花了不少時間。
不知道多少人看到了最后,而且真的對保險有了全局觀,如果對你們有幫助,請一定留言告訴我,讓我知道自己花的功夫是值得的。
來提醒一下隔壁號的幼嵐團購
這回的好朋友風衣可以沖,抗風還抗點小雨,開春就能派上用場,還有它家的經典擼貓棉、爆款baku內褲都有,需要的再去瞅瞅。
搜索歷史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