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愛耳日
請關注聽力損失的治療及護理
3月3日是第26個“全國愛耳日”
今年的主題是“健康聆聽,無礙溝通”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全世界有近15億人患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
嚴重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
一旦出現重度的感音神經性耳聾
就無法通過傳統治療手段恢復聽力
對于重度聽力損失疑難病例的救治
來聽聽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學部專家的解決方案
人工耳蝸植入術重建聽力
數據表明,聽力損失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人工耳蝸植入術作為一種先進的聽力重建手段,為眾多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患者帶來了希望。然而,在一些疑難病例中,該手術的實施卻面臨諸多挑戰,其術后康復效果的保障也有待進一步總結經驗。
疑難病例帶來的挑戰
疑難病例是指在醫學診斷、治療或手術過程中,由于患者病情的復雜性、罕見性或特殊性,導致常規治療方法難以實施或效果不佳的病例。人工耳蝸植入疑難病例通常涉及復雜的解剖結構、病理變化或合并癥,使得手術難度大大增加。這些病例可能包括耳蝸嚴重畸形、內耳結構異常、耳蝸骨化、內聽道狹窄、面神經走行異常等。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其他系統性疾病或綜合征,如Kabuki綜合征、Usher綜合征等,這些情況不僅增加了手術的復雜性,還可能影響術后的康復效果。
除了患者內耳結構異常造成的聽力損失外,患者因遺傳、產傷、感染、藥物應用不當、免疫性疾病、生理機能退化以及某些化學物質中毒等因素都能導致耳聾。其中60%以上的耳聾是由遺傳因素引起,不僅影響個體的聽覺功能,還可能伴隨其他身體系統的異常表現,為人工耳蝸植入后的康復效果帶來較高的難度。
面對這些挑戰,醫生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耳蝸結構和病理變化,從而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方案。在手術過程中,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手術入路,如經乳突上鼓室和面神經隱窩聯合入路,以確保電極能夠準確植入耳蝸內。同時,還需要醫生具備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手術技巧,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術中并發癥。
手術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傳統的耳蝸植入手術通常適用于耳蝸結構正常的患者,但對于耳蝸畸形或骨化的患者,傳統手術方法可能無法順利植入電極。因此,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設計手術方案。例如,對于耳蝸骨化的患者,醫生可能需要采用耳蝸鉆孔術,以在骨化的耳蝸中開辟出一條通道,確保電極能夠順利植入。對于內聽道狹窄的患者,醫生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電極設計,以適應狹窄的內聽道結構。
此外,術中導航系統和機器人輔助手術技術的應用,也為疑難病例的耳蝸植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些技術可以幫助醫生更精確地定位耳蝸結構,減少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
盡管疑難病例人工耳蝸植入面臨諸多挑戰,聽覺植入中心的手術醫生經過不斷的研究,已經完成大量疑難病例的耳蝸植入。未來,隨著基因治療、干細胞治療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人工耳蝸植入術可能會與這些技術相結合,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聽力康復方案。例如,基因治療有望修復導致耳聾的基因突變,而干細胞治療則可能幫助修復受損的內耳結構。這些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高人工耳蝸植入的效果,為疑難病例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
主管| 解放軍總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 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 第六醫學中心
圖文 |楊仕明 李佳楠 王 倩
刊期 | 第2779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李笑一
郵箱:jfjzyy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