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凈賺35億,蜜雪冰城到底靠什么賺錢?
作者:餐飲供應鏈指南
3月3日,新茶飲第四股正式誕生。
繼奈雪的茶(02150.HK)、茶百道(02555.HK)、古茗(01364.HK)后,蜜雪冰城(02097.HK,證券簡稱為“蜜雪集團”)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202.50港元/股,募資總額約34.55億港元。
富途證券數據顯示,截至認購結束,蜜雪冰城融資申購倍數達到5324倍,認購金額達到1.84萬億港元,刷新了港股歷史紀錄,成為新一代港股“凍資王”。
截至3月3日收盤,蜜雪冰城的股價定格為290.0港元/股,打破了新茶飲品牌“上市破發”的魔咒。截至3月3日收盤,蜜雪冰城總市值突破1093億港元,而海底撈(06862.HK)的市值為906億港元,單從市值來看,蜜雪冰城已超越海底撈。
而餐飲供應鏈指南進一步深挖后發現,雪王強大的賺錢能力與其供應鏈方面的布局息息相關。
商品、設備銷售收入占比超9成,
供應鏈才是雪王賺錢的殺手锏
蜜雪冰城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前9月,蜜雪冰城的營收達186.60億元。凈利潤為34.91億元,算下來單月凈賺近4億元。這樣的利潤水平,足以令不少企業羨慕。
然而,作為一家現制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并不靠賣奶茶和收加盟費賺錢。
招股書顯示,過去幾年,蜜雪冰城加盟費和相關服務費的營收占比僅在2%上下,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9個月,該項業務的營收在總營收的占比分別是1.9%、2.0%、2.0%及2.4%。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蜜雪冰城也在招股書中直言,蜜雪冰城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向加盟商出售門店物料,包括食材、包材、設備等。另外,除了向加盟商供應原料,蜜雪冰城甚至還把生意做到了非加盟商客戶身上。蜜雪冰城透露,公司也為食品、飲料等行業的企業客戶提供若干商品。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9月,蜜雪冰城的商品、設備的合計銷售收入為182.2億元,對營收的貢獻超過9成。據蜜雪冰城解釋,商品和設備銷售的收入主要是日常業務過程中向加盟商銷售門店物料和設備。
為什么能靠原料賺錢?關鍵就在于蜜雪冰城已經形成的強大供應鏈體系。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去年9月,蜜雪冰城在河南、海南、廣西、重慶、安徽擁有五大生產基地,總占地面積約79萬平方米,年綜合產能達到約165萬噸。
△圖片來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依托自有產能,蜜雪冰城已經把產業鏈延伸到了多類原料。這也讓其成為了加盟商的原料供應商。光是在食材上,蜜雪冰城就可以提供全品類一站式的飲品食材解決方案,為加盟商提供糖、奶、茶、咖、果、糧、料等。
此外,蜜雪冰城還自主生產部分核心包材和門店設備。招股書顯示,該品牌自己生產糖蜜和果蜜包裝瓶,自產成本在2024年前九個月比從外部采購價低約50%。
截至目前,蜜雪冰城提供給加盟商的飲品食材超過60%都是自產,其中核心飲品食材則實現了100%自產。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不自產,蜜雪冰城也能依托規模優勢攤薄采購成本。據了解,蜜雪冰城的采購網絡已覆蓋全球六大洲、38個國家。蜜雪冰城方面也透露,借助直達產地的全球采購網絡以及龐大的采購規模,其能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價格采購眾多核心原材料。
在原料采購、生產方面建立起強大優勢后,蜜雪冰城又自建了專屬物流體系。截至去年9月,其倉儲體系由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的27個倉庫組成,配送網絡則覆蓋了中國內地31個省份、自治區及直轄市,超過300個地級市、1700個縣城和4900個鄉鎮。
依據蜜雪冰城說法,截至去年9月底,其在中國內地超90%的縣級行政區劃都能夠12小時內觸達。此外,其97%的中國內地門店都實現了冷鏈物流覆蓋。按照灼識咨詢統計,茶飲行業的平均到店配送成本基本為GMV的2%,而蜜雪冰城可以維持在0.9%。
△圖片來源:蜜雪冰城
在采購、生產、物流等各個環節,打造了供應鏈的閉環,故而蜜雪冰城能更好地控制企業自身生產成本,同時還能向同行、友商輸出供應鏈方面的服務。
也正因此,業內不少人稱,現在的雪王更像是一家供應鏈企業。
新茶飲紛紛拓展上游業務,
供應商賺錢將越來越難
實際上,近幾年,同蜜雪冰城一樣加強供應鏈建設,朝著上游延伸的茶飲企業并不少。
自建茶廠、果園,投資收購加工廠,早已是茶飲品牌再常見不過的操作。
古茗在浙江臨平、廣西橫縣自建茶廠;喜茶在貴州梵凈山建立了茶園,在廣西桂林檳榔芋的優質產區共建種植基地;去年5月,茶百道首個自有原葉茶生產基地投產,年產能達5000噸。
此外,不少新茶飲品牌還專門成立了供應鏈公司,加大供應鏈方面的布局。
△圖片來源:茶百道官方微博
2023年年底,茶百道與霸王茶姬合資建立了四川容尚佳合科技有限公司,在供應鏈方面開展合作;去年3月、11月,滬上阿姨分別成立了上海滬姨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重慶森渝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供應鏈管理、餐飲管理……
依托供應鏈方面積累起的資源優勢,一些茶飲品牌也開始嘗試走蜜雪冰城的路子。
比如,茶百道在成都建立了一座生產環保新材料包材的“森冕工廠”,通過該工廠生產包材(如可生物降解吸管和杯袋),不僅能夠供品牌自身門店使用,還能出售給外部采購商。
新茶飲品牌紛紛往上游延伸,本質上,也都有著相似的出發點。
如今的新茶飲行業早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行業內卷加劇。如何控制生產成本,提升利潤空間,是許多品牌發展的頭等大事。
而自建供應鏈,能減少中間環節,直接控制原料來源和生產過程,進一步控制成本和產品質量。與此同時,還可以供應給其他品牌或采購方,獲得產業鏈上的利潤空間。
既可以降本,又可以增收,自然誰都想來分一杯羹。
但供應鏈建設本身是一個投入高、回本慢的過程,且過程中會增加企業的管理難度和成本壓力。所以,想要把業務延伸到上游,對品牌而言,會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品牌實力不夠強將很難玩得轉。
而對供應商來講,也要意識到,當下形勢嚴峻,供需層面已經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畢竟,越來越多新茶飲品牌自建起了供應鏈,他們對供應商的依賴就會越來越低。供應商們想要保持已有的市場份額、賺到錢,將會越來越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