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山西太原市圖書館舉辦著一場名為“共享芬芳?共鑄美好”心之所向的油畫展。
展廳中懸掛著一幅幅或絢爛,或幽靜,或空靈的油畫作品,讓人在欣賞贊嘆之余也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妙手和慧心才能繪出這些畫面呢?
目光轉開,尋找作者,一個身形瘦小,需要依靠輪椅行動,成熟滄桑的女人出現在視野中。
她臉上寫滿了生活對她的不公,但她依然面帶笑顏,以最平和莊嚴的姿態
尤其是那一條純潔的白裙子
01.如果她是我
別看人的一生有幾十年,其實用幾段話就能說完了。
就比如張俊莉,她于 1978 年在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出生。
六歲那年,因為學校環境陰冷潮濕,許多同學都生了凍瘡,而她沒有。
正在慶幸之時,她的身體關節開始疼痛,讓她不受控制地跌倒在地。
父親帶張俊莉四處求醫,診斷的結果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這是一種不治之癥,不會影響她的壽命,卻會永遠跟著她。
8歲時,張俊莉徹底癱瘓,身體停止發育,并將在以后的幾十年都保持這種樣子。
癱瘓讓她只能獨自待在家里,孤獨讓她除了看書就是看電視,那時漫畫和日本動畫片風靡國內,她迷上了《圣斗士》,并嘗試著臨摹上面的人物。
讓人意外的是,張俊莉發現在繪畫時,自己的病痛也會暫時被忘卻。
于是她央求父親制作了畫板,從此開始了長達36年的繪畫生涯。
假如她是正常人,就可以任意運用自己修長優美的十指去握住畫筆,去調配顏色,去揮灑想法,但她的兩只手蜷曲著,只能把筆夾在指縫中,任憑堅硬的筆桿磨破皮膚,用盡全力地畫出一條歪歪扭扭的長線。
02.靈魂的牽引
心之所向——張俊莉油畫展的開辦,其實圓了她36年來的夙愿。
張俊莉最早開始學油畫是在2015年,但一切的源頭不過是8歲的她想畫畫。
這是年幼的她對抗病痛的一種方式。
在有了畫板后,張俊莉感覺自己的不幸都被治愈了。
正如后來她在央視采訪中說的那樣:“繪畫是我的止疼藥,病床是我的人生畫板。”
剛開始畫畫很痛苦,別人只需要揮筆就可以,但張俊莉卻要用兩手夾著畫筆不斷地去嘗試,大概練了一個多月,她才讓自己掌握怎么拿筆,怎么畫線。
這已足以讓她激動,接下來她就忍著關節時時刻刻的疼痛,開始在畫板上嘗試著畫自己喜歡的“瓜子臉姑娘”,也許在她的想象中,她是一個身體正常的“瓜子臉姑娘”。
畫多了姑娘,在1991年,張俊莉又迷上了《圣斗士》,漫畫里炫酷的打斗,精致的人物都讓她著迷。
于是她又開始臨摹漫畫里的角色。
不過從始至終她都是自學,因為身體原因,她無法考取任何學校,如果別的學生能坐在美術教室上課,那她的教室就是自己的床。
她就是自己的引路人和老師。
03.別走這條路
被漫畫深深迷住的張俊莉在反復模仿之后,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我也來試試畫漫畫怎么樣?
而且漫畫作品還能投稿給報刊雜志,掙到一些錢的話,也算是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
抱著這樣的想法,張俊莉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部漫畫作品并在《科幻大王》上成功發表。
雖然沒有稿費,只得到一本樣刊,也大大鼓舞了她的創作熱情。
或許成為職業漫畫家是不錯的歸宿。
懷揣著這種想法,張俊莉相繼發表了《塞西莉亞》《鉆石》以及《遠古的思念》等作品,拿到的稿費不多,卻讓她頗有成就感。
如果不出意外,她真的會成為一名職業漫畫家。
但人生畢竟不是畫畫,每一筆落在哪里都是提前定好的,人生恰好相反。約摸千禧年左右,國內的紙質漫畫雜志紛紛停刊,不少學校開設了動漫專業,培養專業人才,規范行業準入門檻
這些還只是外因,張俊莉發現自己的功底根本比不上那些專業的畫家,她畢竟都是琢磨著自學的,屬于“業余選手”
于是,在2004年,張俊莉花了半年時間去創作新作品,卻因遇到瓶頸無論如何也畫不下去,只能腰斬
她再從畫板中抬頭向外看,終于明白了這條路行不通
所以,放棄?可放棄之后,我還能做什么?
04.心靈之歸宿
放棄創作漫畫的張俊莉曾一度喜歡上了“碼字”,她自學拼音,用雙手夾著筷子去敲字,先是創作網絡小說,還完成了一部自傳。
就算大部分未能公開發布或簽約,張俊莉也覺得很滿足。
同時,她沒有放棄自己的繪畫夢,既然是基本功不行,那她就練素描,從人體、陰影到明暗,她一點點充實著自己。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上了央視《越戰越勇》的節目,在節目里,她第一次表達了想學油畫的想法,希望節目組可以送她一套油畫工具。
時間來到2015年,這一年她在朋友的鼓勵下決定嘗試創作油畫。一邊臨摹莫奈的作品一邊學習技巧。
期間也在一些比賽中獲獎。
2021年時,張俊莉的病還經歷了一次嚴重的發作,全身上下幾十處關節潰爛,但沒有阻攔她畫畫的熱情,仍是稍有好轉就夾起畫筆。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她的畫展在22年順利開展,為此,她特意穿上了一條白裙子,想在這個時刻留下最體面的記憶。
在八十幅精彩的作品中,《日出海濱》里,是光與海的交融;《山間暮色》中,是林與影的交織;《春日原野》間,是花與風的共舞。
張俊莉面對著大家,笑得很快樂。
這次,她終于找到心靈的歸宿了。
05.現在怎么樣
如果自己是正常人的話,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這個問題,張俊莉想過,但她也沒法斷定會怎樣。她可能會更快樂,也可能不會走上繪畫這條路。
在微紀錄片中,每逢閑暇時刻,爸媽都會帶著張俊莉去公園走走,見一見外面的世界,親友們也會將在外旅游時拍下的美景發給她,讓她參考。
所以雖然她沒有去過大江南北,但她的畫去過,就比如那幅《茶卡鹽湖》,天地一色的湖泊邊,站著一個小女孩。
也許那就是張俊莉。
家里的畫越積越多,在親友的建議下,張俊莉開起了一家微店,名叫“莉莉的畫架”。
點開最新商品,你會發現,被購買次數最多的就是明信片,大多數都是風景,雪山、大漠、海邊......
而店鋪的簡介是“每幅畫都是莉莉的寶貝,您能給‘她’一個家嗎?”
結語:
繪畫之路,也是張俊莉抗擊病魔,向命運大聲宣戰的艱難之路。
這一支畫筆,兩只不夠美麗的手,卻繪出了許多正常人也畫不出的動人作品。
人生不是考試,沒有答卷,也不需要誰給出答案。
但捫心自問,如果我是張俊莉,如果你是張俊莉,我們能像她一樣堅定地握住畫筆永不放手,甚至還將命運給予的折磨化作賜福嗎?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張俊莉還會并且會一直畫下去,她所有的人生答案都在那一幅幅油畫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