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局部
說起《千里江山圖》,我們自然想到那幅青山綠水、色彩艷麗,由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創作的這幅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國寶作品。
江參 千里江山圖 局部
但其實除了這幅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圖》,還有一幅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圖》。而這幅作品的作者是南宋畫家江參。
江參 千里江山圖 局部
江參,字貫道,南宋南徐人,形貌清癯,平生特嗜香茶。曾居三衢,治園筑館,園館取《楚辭》之言名曰“崇蘭”,平日與葉夢得、陳與義、程俱等交往甚多,生卒年不詳。繪畫以山水見長,師董源、巨然、趙叔問,參以“范郭”畫法,創“泥里拔釘皴”,自成一家。得到高宗趙構召見,授臨安府治一職,不意竟得暴病而亡,人惋惜其“未盡其才”。
江參 千里江山圖 局部
江參的這幅墨筆《千里江山圖》,縱46.3厘米,橫546.5厘米,是一幅筆墨渾厚、意境深遠、博大宏深之杰作,人道“即今海內丹青妙,只有南徐江貫道”。
江參 千里江山圖 局部
畫上有元代柯九思題:“江參,字貫道,千里江山圖真跡”;又有清乾隆帝御題,梁詩正、汪由敦、嵇璜、董邦達和詩,卷后有宋人及明董其昌等題跋。
江參 千里江山圖 局部
該圖采用了平遠構圖,水墨寫江南景色,意境開闊。長卷中從始至終有一曲折的蛇形小道貫穿其中,圖中山、水、橋、亭、村落、棧道、人物皆圍繞這條山道而布置。故雖景物眾多,連綿無盡,然皆循循可尋。
江參 千里江山圖 局部
江參作此圖,用筆全用中鋒,旋頓旋收,圓融老辣。全幅多用水墨,僅在水天處用螺青漬染。從蟹爪樹法等技法的使用上,可發現江參不僅僅承襲了董源、巨然的江南畫派的風格技法,更參以范寬、郭熙等北方畫派的技法。
▼ 南宋 江參 《千里江山圖》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江參 千里江山圖 絹本水墨 46.3cmx546.5cm 臺北故宮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