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酒店集團的格局是在2000年后起步并形成的,主要發展起源在經濟型酒店板塊。錦江之星、如家、漢庭、七天、格林豪泰、城市便捷等品牌大都是在這個周期內創立。
這些品牌所屬的集團,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如今都已經成為國內前十的酒店集團。也正是依靠經濟型酒店,中國酒店集團在世界酒店舞臺上有了一席之地。上海錦江、華住集團、首旅如家三巨頭躋身全球酒店集團前十強。由于經濟型酒店的開端,中國酒店業逐步進入多元化、多品牌化的酒店發展之中。
中國酒店發展經歷了幾個重大的階段,如八、九十年代的大酒店時期。2000年后的大酒店與經濟型齊頭并進的時代。進入到最近的一個十年,中國酒店業呈現的是更為多元化和多品牌化時代。
汽車旅館的概念引入讓國內經濟型連鎖酒店有了方向。第一家錦江之星產品就是其創始人徐祖榮被上海錦江派往在美國工作期間,當時受到汽車旅館的啟發從而開創了國內經濟型酒店創立的先河。
美國的汽車旅館對中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汽車旅館這個產品源自于美國。與普通旅館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國汽車旅館提供的停車位與房間相連,一樓是車庫,二樓是房間,這是早期美國汽車旅館的典型設計。
1929年至1933年期間,美國正值經濟大蕭條,汽車旅館業卻逐漸興起。為了在旅途中節省開支,人們選擇開車出行住宿在公路邊的汽車旅館,取代坐火車出行住在消費高的市中心酒店。
到了20世紀50年代,二戰結束后的美國汽車工業和汽車文化迎來了發展熱潮。對于投資者而言,建汽車旅館比在大城市建酒店要更節約成本,這使得美國汽車旅館的數量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間達到了歷史高點。在1950年,美國大約有50000家汽車旅館,截止到1964年數量達到了61000家。
隨著美國經濟騰飛,酒店也開始迎來變革。在汽車旅館的基礎上,這類產品逐步開始衍生變成現代經濟型酒店的一種,并且其他多樣化的產品開始呈現。從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進入蓬勃發展時期。酒店數量迅速增長,而且產品形態呈現豐富的層次性,開始朝著多元化經營方向發展。
連鎖經營開始取代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單體酒店開拓出快速發展的擴張途徑,一些發展比較成熟的經濟型酒店連鎖開始并購整合單體酒店。同時,經濟型酒店也開始了國際化的發展,從美國傳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歐洲。這種擴張方式同時刺激了本土經濟型酒店的興起,尤其是歐洲的經濟型酒店開始快速發展。
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已經成為歐美發達國家的成熟酒店業態。從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經濟型酒店行業開始進行品牌調整,品牌優勝劣汰,產品也迭代更新。經濟型酒店經過長期的快速發展,開始邁入了市場的成熟期。
2010年我到西安,住到了市區的一家如家酒店。這是我第一次住進了經濟型連鎖酒店。當時對這個酒店的體驗感覺是還不錯,酒店很簡單,客房有床、熱水、有線網絡等基礎需求都能滿足,當時這家店沒有早餐。
但初到蘭州的外地人一定會在第一個早上,品嘗一下當地正宗的蘭州牛肉面。所以酒店沒有早餐這件事在當時沒有給我帶來不好的印象,但如今經濟型酒店的早餐是一個門檻,是反映酒店的價值和層次最基礎的標準。有沒有是一回事,做的如何又是另外一回事。
2012年我進入酒店行業工作,那時候因為市場上品牌可選擇性少,經濟型品牌在酒店加盟市場依舊是追捧的。作為國內首家全國性經濟型酒店品牌,錦江之星確實有它本身自有的價值。
也是在那個時期,這些錦江之星引以為傲的資本在全方位影響著它。就是這種引以為傲,影響了錦江之星向更高維度的成長,也讓這個品牌在后來的競爭者逐漸沒落下來。
雖然離開錦江多年,但我依然會時刻關注著錦江之星品牌的發展。因為這個品牌來之不易,來之不易的主要原因是它是在體制內創業,并且是獲得成功的一個典范,這點是極為難得的。當然,如今已經很少有人會提起這個品牌的創始人,只知曉這個品牌是錦江滄桑大海里的一個很小的板塊。
如今國內集團的品牌序列逐漸完善,眾多品牌在市場上發展,呈現大全而亂的品牌格局。國內酒店集團前十強品牌總數超過兩百個,品牌細分到各個板塊和領域。由此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品牌大躍進帶來的就是大多數品牌層次不齊,雜亂無章,品牌標識度低,品牌價值無法凸顯,在市場上很難有所作為。
從單一的經濟型品牌到中檔再到更加細分的市場,如今開始覆蓋度假、民宿、中高端、生活方式等各個維度,連鎖品牌規模上得到空前發展。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公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連鎖化程度達到40%,連鎖酒店數量突破十萬家,而中國住宿總體量在45萬家左右。這個數量其實相比2018年還有大幅減少,因為供需關系和疫情的問題,2018-2019年是中國出行人數的轉折。
根據文旅部的數據公布,2019年中國旅游出行統計超過60億人次,而在三年疫情期間,這個數字減半。三年疫情酒店總供應量減少了15萬家,但在疫情結束之后,又恢復了近十萬家。疫情讓整個酒店業加快了供給側調整,大量“殘次品”被淘汰出局,產品供應進一步升級,市場朝著更為專業化方向發展。
經濟型酒店開創了中國連鎖酒店體系,成就了中國本土集團的格局。經濟型酒店是中國大眾出行的基礎,也是酒店市場的基石。這些品牌的創立和發展離不開領袖人物的引領,我們在此也列舉了從經濟型酒店走出了行業領袖,從他們的創業故事中解讀中國酒店業的未來。
錦江之星品牌創始人-徐祖榮
1996年徐祖榮創建錦江之星時,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還在北京中化英華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打工;如家酒店的后來的總經理孫堅剛回國,還在尋找人生的方向;創投教父沈南鵬還在投行上班...一個時代里,開拓一個新產品是很容易的,但開拓一個新的行業一個新的板塊,是需要機遇和膽魄。
作為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徐祖榮是當代第一批接受酒店專業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這和大多數行業品牌創始人的非專業出身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他在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完成學業后,被分配進了上海錦江酒店集團。當時的上海錦江,還沒有完全市場化,旗下的酒店大多扮演著體制內接待場所的角色。
從1981年畢業到1994年,他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積累與轉變,從一名酒店的普通員工做到了錦江集團旗下龍柏飯店、國際飯店的總經理,完成了酒店管理經驗的全過程積累。
據原龍柏飯店老員工張韜介紹,徐總為人親和,雖然在體制內,但沒有官架子,端盤子、清掃衛生,打掃客房經常會與員工親力親為,這是他一貫的工作風格。
在剛畢業那幾年,作為科班出身的大學生身份在當時的各行業本就稀缺,尤其是在酒店行業。但徐祖榮依靠自身謙卑的態度和不怕吃苦的狀態投入到繁瑣的工作當中,這也是他得到快速得到提拔的原因。
1994年迎來了他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也是錦江集團重要的歷史契機。在90年代初,國門洞開,與世界交流成了主旋律。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國內也掀起了出海留學投資熱。錦江集團也順勢嘗試在海外投資。
1994年錦江在美國舊金山開設了一家華人飯店,會說英文的徐祖榮被派前往美國舊金山擔任這家餐廳的總經理,這對于他來說開啟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他曾對媒體坦言,90年代他出差美國加州,住進了當地的經濟型連鎖品牌-DAYS INN,給了自己創業的啟發,錦江之星后來的一大一小兩張床的設計也是來源于這一次的深入體驗。
而目前國內酒店一大一小兩張床被稱為所謂的家庭房概念,實際上是早期錦江之星的代表產品,只是這個概念被現在一些品牌胡亂套用。家庭房并不代表一個客房有一大一小兩個床位。在經濟型酒店領域,這個舉措確實給大眾家庭出行提供了很多便利。
徐祖榮在美國做總經理的兩年是一次看世界的機遇。在當時的中國,正沿著改革開放熱潮蓬勃發展,一些行業需要一些先進的理念和思維來實現系統化發展。錦江集團在美國舊金山的業務只存在了兩年,這家飯店在1996年就出售了。
徐祖榮與經濟型酒店的結緣就來自于這個時期接觸的美國的汽車旅館。在他走訪這些經濟型酒店中發現,這些產品造價經濟,提供衛生干凈的簡約住宿,并能具備洗澡和網絡早餐的基本配置是當時美國社會的主要住宿力量。
反觀當時國內酒店市場,兩極分化嚴重,一邊是高檔的賓館飯店,價格高昂,普通旅客望而遠之。一邊是低廉的招待所住宿環境基本現狀就是臟亂差。當時因為上海經濟的崛起和浦東新區的建設,上海住宿需求大幅攀升,國內急需要這類經濟型但性價比極高的住宿產品。
帶著這樣的研究心態,徐祖榮數次踏上美國的土地考察。
在經歷了對當地眾多經濟型旅館的考察和住宿體驗之后,回國有了創建中國自己的經濟型旅館品牌的想法。當時這個想法得到錦江集團高層的認可和支持,給了徐祖榮一千萬啟動資金,開啟了體制內創業的先河。
這對于體制內企業來說,算是開天辟地的一次。這是當時寬松的投資大環境,錦江高層能審時度勢,具有創新性的魄力。另一方面是徐祖榮確實通過自身親身經歷與案例,以及近二十年在錦江內部建立的好口碑獲得當時的錦江高層的信任。
徐祖榮有了啟動資金后,開始了創建錦江之星旅館之路。在1996年初始創業的路也并不是一帆風順,他先是在繁華路段南京路試驗首家店,但因為產品模式以失敗告終。
在繁華路段做經濟型旅館的初期定位在當時沒有參照物的時代注定要交學費。困難并沒有讓新項目停止下來,徐祖榮帶領幾個人的小團隊反復研究,并再次踏上美國土地考察學習。
通過對產品和定位重新梳理思路后,真正意義上國內首家經濟型連鎖品牌第一家店,錦江之星上海錦江樂園店破土動工,并在1997年2月正式對外營業。這家錦江之星首次通過自建自營的方式實現了首次亮相,也是開了國內經濟型連鎖酒店的先河,讓標準化酒店第一次被國內知曉。
這家酒店背靠錦江旅游旗下的錦江樂園,依靠過硬的產品和當時耳目一新的定位,迅速在行業內掀起模仿的熱潮。
當時的錦江之星上海錦江樂園店主力房型定價158元,內部裝修上在傳統賓館的基礎上進行簡化處理。保證必要的床品和淋浴設備,其他配套也實現簡化,大衣櫥簡化為衣架,浴缸為淋浴,但要保證24小時熱水供應。床架簡化,但床上設備保證品質。
通過對產品的一系列改革,這家店取得了巨大成功,開業五個月之后,就實現了全面滿房并穩定保持超高的入住率。價格低廉,服務與產品保證,成了當時錦江之星旅館的標簽,這一產品模型也迅速取代了旅館招待所,開始走向全國。
到第二年,嘗到甜頭的錦江之星團隊開始謀局全國市場,嘗試走出去戰略。此后一年時間里,錦江之星在上海已經開業了五家店。1999年,錦江之星走出上海,在蘇州開設了第一家店。
據原蘇州店第一家店總經理李志平介紹,當時的門店都是徐祖榮先生親力親為完成籌備到開業,力保每一家店的成功。在徐祖榮的辦公室里懸掛著一副對聯,上聯“始終想著員工”,下聯“心中牽掛顧客”,橫批是“身體力行”。
就是在這種創業精神的指引下,在當時創業的浪潮和精神的帶動下,徐祖榮帶領他團隊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零的突破,開創了服務行業當年體制內成功創業的先河。而在徐祖榮帶領錦江之星走出上海的這一年里,如家、漢庭等后來的競爭者還沒有成立。
蘇州店的成功給了徐祖榮團隊強有力的信心,從此開啟了全國化的發展。在2004年如家、漢庭成立之初,錦江之星全國門店已經突破了一百家,成為當時國內首家破百的連鎖酒店品牌,一舉奠定了經濟型酒店的領導者和引領者地位。
連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曾經在公開場合坦言,漢庭的創立就是先模仿錦江之星的產品模型而出發,在創立漢庭的時候,他幾乎住過了當時錦江之星在華東的所有門店。
一個品牌和一個創始人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甚至性格,愛好,審美等等。2010年如家收購北斗星之后在數量上超越錦江之星成為行業第一。徐祖榮此時也罕見的接受媒體采訪,他坦言:如家完成并購后成為行業第一,錦江雖然數量不是第一,但在品牌影響力上,我可以自豪的說,大家都會認為錦江是第一,并且一直在引領這個行業的發展。
面對“速度”與“規模”的質疑,他拿出雅高“宜必思”的案例來解釋,當然他也希望錦江能做規模和品牌的雙重第一。
錦江之星的成功是因為早期徐祖榮先生團隊秉持的“匠心”思維,這也是區別于其他早期品牌的資本屬性。用“匠心”打造產品是徐祖榮先生秉持的核心理念,也是錦江之星品牌早期一直以來堅持的產品理念。
當然很多東西要肯定,但也要注意發現問題。錦江之星的因為體制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導致在后期后勁不足,逐步落下腳步。
應該是在2012年前后,徐祖榮逐步推出錦江之星的管理工作。因為市場的變化之快,讓錦江高層應接不暇。加上經濟型酒店在第一個黃金周期內已經結束,國內加盟市場逐步向中檔傾斜,錦江之星在經濟型陣營的排名逐步被其他品牌趕超。
錦江之星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出五代,如今是酒店市場早已不是經濟型品牌當年統治國內酒店加盟市場的時候了。但這些依靠經濟型酒店起來的酒店集團卻在逐步壯大,錦江如今擁有四十個品牌,錦江之星已然成為一個很小的板塊。但錦江之星和徐祖榮帶給行業的思考遠不止這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