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外賣大戰打得風生水起,但是餐飲企業卻開始感覺到有些苦不堪言。
7月14日餐飲連鎖品牌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在微博發文,控訴因平臺補貼亂象而帶來的經營困境。
“各平臺都是百億補貼開戰,但其實最受傷的是商家。顧客享受到的各種滿減、補貼,每10元,平臺只出3元商家要補7元!大頭都是商家出的。”她在微博中表示,“餐廳堂食面臨三道生死關,因公限酒減少了客流;被團購、直播薅了一道羊毛;又被外賣平臺一天搶走兩三億的客流,還能剩下多少人會去堂食吃飯?”
7月以來,平臺發起0元購,還有很多“滿25減21"、滿16減16”等無門檻的外賣券。在這樣的流量攻勢下,劉京京認為,“上千萬的商家,都淪為了外賣的加工廠,變成三巨頭混戰的子彈。這完全是與堂食的不公平競爭!當顧客習慣了低于成本價用餐,0元配送費,到餐廳吃飯的人只會越來越少!而當有底線,有品質的餐廳都倒閉了,顧客還能吃到安全的飯菜嗎?”
因此,她提出了四點呼吁:1、平臺不應再裹挾商家,參與巨額補貼,不能迫使商家降低底線;2、補貼大戰,促使低價傾銷,不正當競爭,擾亂市場,應該被明令限制;3、降低平臺傭金,支持商家提升品質,合理定價,促進三方共贏的消費繁榮;4、為全職或自由騎手提供多模式的保險福利保障。
不僅是嘉和一品,連鎖快餐鄉村基創始人李紅發了一條視頻《誰是外賣大戰最后的贏家》,朋友圈配文為”我服了“,并發了一個暈眩的表情包。視頻開始,截取了大米先生門店門店,兩名外賣員為了搶餐大打出手,甚至用板凳掄對方的影像片段。
無獨有偶,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南城鄉創始人、董事長汪國玉表示,雖然外賣大戰帶來了總利潤15%的增長,他卻高興不起來,一是門店太忙了,二是產品價格會持續下降。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則發出倡議:規范即時零售市場秩序,聯合抵制價格補貼“內卷式”競爭。倡議內容表示:規范低價補貼競爭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秩序;堅守經營底線,保障消費權益;構建多元競爭體系,樹立長期經營理念;加強主動自律,強化合規管理;踐行社會責任,守護行業生態。
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此一輪外賣大戰在鋪天蓋地的優惠紅包中,又一次升級了。
7月13日凌晨,美團發布戰報稱,截至7月12日23時36分,美團即時零售日訂單量超過1.5億單。其中,神搶手訂單量超5000萬單,拼好飯訂單量超3500萬單。
7月14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發布戰報稱,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單(不含自提及0元購)。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數在突破2億基礎上,本周又環比凈增15%。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希望淘寶閃購訂單能夠穩定在8000萬單。
從京東入局外賣,到如今美團與淘寶之間的較量,這場持續了100多天的外賣大戰,愈演愈烈。
從“滿25減21”到“滿16減16”,甚至“0元購”,罕見的優惠力度,將市場規模進一步拉大。
據媒體報道,當外賣大戰進入到7月12日,整個市場總量從年初的日均 1 億單翻倍至單日規模約2.5億單,比上一周多出 3000 萬單,主要增量在美團,達到 1.5 億單,淘寶閃購 8000 萬單,京東 1000 多萬單。
而在數千萬訂單增量的沖擊下,各個餐飲門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很多餐廳的訂單量一度暴漲10倍,所有人都在連軸轉的備餐。各個奶茶店的窘境則更為顯著,打印機里源源不斷的訂單幾乎讓店員們崩潰,凌晨收工幾乎成為了外賣大戰期間的常態。
不過,站在資本的角度,各大機構對于這場商戰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摩根大通表示,這場補貼戰在短期內對所有參與者(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的盈利都是負面的。預計未來3到6個月,三家公司的股價都將因盈利預期下調而面臨壓力。
而對于外賣大戰的長期價值,摩根大通也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為此,摩根大通算了一筆賬:如果即時零售市場能在2030年達到4萬億人民幣的規模,那么目前的投入是合理的。但如果市場規模只有預期的一半,那么當前的投資強度就顯得“過于激進”。這其中,阿里 憑借近6000億人民幣的現金儲備和每年近1000億的自由現金流,在這場消耗戰中擁有最充足的彈藥。
雖然外賣大戰前景不明,但是市場的天花板確實被大大抬高了。
高盛在相關研報中預計,行業訂單量同比將增長30%,而在二季度之前為高個位數增長。阿里巴巴、京東和美團在外賣/閃購領域的競爭強度已經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其估測僅6月份所在季度,三家企業的總投資就達到了250億元/30億美元。
高盛預測,在基本情景下,未來12個月(2025年7月-2026年6月),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外賣業務將分別虧損410億元、260億元,美團的EBIT將下降250億元。
而外賣格局的動蕩,背后則意味著即時零售的爭奪戰。
摩根大通在報告中估計,即時零售的增長將不可避免地對其傳統的電商業務產生“cannibalization”(蠶食效應)。到2030年,即時零售GMV的56%將來自食品飲料、煙酒和日用品,這些正是傳統電商的重要品類。
這對于沒有電商業務的美團來說,的確是個極其重要的增長機遇,卻也是其他平臺的攻防戰。
這不僅是一場外賣心智爭奪戰,更是在搶奪即時零售業務的入場券,面對即時零售這個價值萬億的市場,需要平臺實現履約能力、生態協同與用戶價值的三位一體,要以心智和速度,重新定義消費者與商品的距離。
而在這場變革中,餐飲等線下零售連鎖企業的態度仍舊十分重要,無論品牌還是一線員工,他們不該淪為”工具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場外賣大戰的走向如何,值得持續關注。(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 | 謝璇,編輯 | 房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