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有關小學生的數據如下:2024年全國普通小學招生1616.6萬人,在校生10584.4萬人,畢業生1857.3萬人。
而根據《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全國普通小學招生1877.9萬人。可見,2024年全國小學招生人數比上一年減少261.3萬人
中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因此,理論上2024年的小學招生人數應主要對應2018年的出生人口。
根據七普修訂數據,2017年出生人口為1765萬人,2018年出生人口為1523萬人,比上一年減少242萬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解釋,2018年出生人口減少,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育齡婦女持續減少。2018年,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7年減少700余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500余萬人。
二是生育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全面二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釋放,2018年政策集中釋放效應弱化,二孩生育趨于平穩,受此影響,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使整體生育水平略低于上年。
可見,2024年小學招生人數比上一年減少200多萬人的根本原因是,2018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減少200多萬人。
不過,2018年出生人口與2024年小學招生人數并沒有完全一致: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而2024年小學招生人數為1617萬人(四舍五入取整數),可見,2024年小學招生人數比2018年出生人口多94萬人。
為何有94萬人的差異呢?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入學時間差異。出生人口以自然年為統計時間,而入學年齡以學年(以9月1日為界)劃分,如果嚴格按照6周歲入學,那么2024年小學招生應覆蓋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出生的人口。但事實上,各地對入學年齡的具體截止日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部分地區的學校要求學生在入學當年的8月31日前滿6周歲,而另一些地區可能放寬到12月31日前滿6周歲。
二是流動人口影響。由于人口流動的存在,某些地區的實際招生人數可能會受到外來人口、戶籍遷移的影響,有少數學生可能會被重復統計。不過,2015年1月,教育部通過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全國中小學生發放正式電子學籍號后,重復統計現象已經大為減少了。
三是政策調整。部分地區可能因出生人口下降而調整招生政策,如適當放寬入學年齡限制,這也會導致招生人數與出生人口之間的偏差。
四是超齡或延遲入學。少量兒童可能因身體或家庭原因推遲入學,導致跨年度統計偏差。
另外,嬰兒出生后,活到上小學年齡時,還存在某種程度的死亡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嬰兒死亡率越來越低了)。例如,根據七普數據,2020年0-4歲人口死亡率為0.51‰,5歲人口死亡率為0.17‰。
綜上所述,雖然2024年小學招生人數與2018年出生人口有較強的對應關系,但由于上述因素的影響,兩者不會完全一致。不過,如果出生人口數據和小學招生數據都是準確的,那么,連續多年的小學招生人數和連續多年的出生人口應該是大體一致的。
下表是2011-2018年出生人口(采用經過七普修訂數據)與對應年份(2017-2024年)小學招生數,單位萬人。下表數據均為四舍五入取整數。
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有個別年份的出生人口與對應年份的小學招生數有較大差異(例如2012年出生人口1973萬人,對應的2018年小學招生數為1867萬人,兩者相差106萬人),但如果看連續幾年的合計數,則相差不大:2011-2018年出生人口合計為14257萬人,而對應年份的2017-2024年小學招生數合計為14290萬人。可見,教育部公布的小學招生數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對應年份的出生人口數據基本一致。
文章轉載:何亞福園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