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培行業,我見過不少老板因為錯誤的決策和盲目追加投資,導致機構陷入困境。
今天就從要不要接手機構和追加投資這個維度,聊一些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我相信你也看到過,在這個行業,不少老板在接手機構時,總是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能扭轉乾坤。
但接手過后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他們在接手之前,壓根就不會意識到,接手一家機構,本身就是在接手一個“燙手山芋”。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于,教培行業的經營邏輯看似很簡單,實則非常復雜。
比如,很多機構明明招生火爆,但最后卻出現巨大的財務危機。
如果要簡單理解,教培機構一直以來都是在玩著“用今天的學費支付昨天的成本”的把戲。
這種模式在短期內可能看起來沒問題,但長期來看,假如不重視現金流管理和成本控制,隨時都會讓機構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包括去年有個客戶找我做遠程電話咨詢,計劃接手一家機構,原因是因為該機構每個月的招生收入看起來很可觀。
盡管基于她提到的數據,我發現了問題,當時講得喉嚨都冒煙了,但最終她還是決定接手。
就在剛剛,她告訴深學邦劉一一,一來一去虧了200多萬。
不僅拿出很多錢出來追加投資,還把自己本身的機構全部拖進泥潭。現在,她面臨的問題是:要繼續經營還是關店。
但這次她知道先算賬,也找到了問題出在哪里。
原來被接手的機構運營成本過高,場地租金、人員工資、市場推廣費用……每一項開支都像一個無底洞,不斷吞噬著資金。
而她接手后,沒有對這些成本進行優化,反而盲目追加投資,試圖通過擴大規模來解決問題。結果呢?不僅沒有改善經營狀況,反而讓虧損進一步擴大。
這種情況在教培行業并不少見。
很多老板接手機構后,沒有對原有的財務模型進行梳理,沒有對成本進行優化,也沒有對運營邏輯進行調整。
他們只是簡單地認為,只要能招到學生,機構就能活下去。但事實上,招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學生轉化為持續的利潤來源。
我們推而廣之,教培機構是否適合追加投資,也是一樣的邏輯。
假如老板一直都在錯誤的模型上做決策,最終只能得到錯誤的執行和結果。
在錯誤的模型上追加投資(或者接手機構),最后也只會帶來更大的虧損金額。
這聽起來很殘酷,但卻是事實。
很多老板在接手別人機構的時候,往往沒有充分考慮風險,就盲目地投入大量資金。結果呢?不僅虧了錢,還把自己的機構也拖進了泥潭。
這種現象在教培行業屢見不鮮。自己拿錢出來,解放上一任創業者的現象,比比皆是。
同樣,自己拿錢出來追加投資,最后導致無路可退的,也屢見不鮮。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首先是企業主得明白,接手機構也好,追加投資也罷,本質上要解決的問題是:
先對過去持續虧損的模型做出修正,把機構重新掰回正常的、健康的經營軌道上來。
不是你能招到學生,你能貸款拿到現金流就認為機構經營能持續下去。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你得明白,教培機構過去很多年的經營邏輯都是:
今天收的學費,用來支付昨天的成本;明天收的學費,用來支付今天的成本;明天需要支付的成本,只能留給后天來解決。
這種模式看似能維持機構的運轉,但實際上是在透支未來。
再說一句很多人估計很難理解的話:
那些值得追加投資的機構,往往不需要追加投資也能盤活!那些盤不活的機構,追加再多的錢,也只能是放大你的負債和退出成本。這句話你得深刻理解一下。
在做決策之前,一定要對機構的各項數據進行評估,這樣才能得到一個大致的答案。
能不能盤活,通過對各項數據的評估,就能得到一個七七八八的答案。
至于真的盤活,就必須下到機構里去,對整個財務模型、經營和運營邏輯進行梳理,成本和數據標準進行測算,最后符合客觀、科學、正確的評價體系。
然后就是企業主再拿著這些推演和測算出來的結論去做決策,該裁員裁員,該縮小場地縮小場地,該優化產品優化產品。
看到了嗎?決策依據真實可信,配上各項投資、經營、運營邏輯(俗稱:公式,算法),然后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從這些結論去做決策,再把所有經營和實操掰回到正常且健康的軌道上來,才算是跟過去的錯誤做了絕對徹底的告別。
而后,到底能不能接手機構,不追加投資能不能盤活機構,繼續經營下去到底能賺多少錢……
所有那些你看不清、理不明的問題結論,也就一目了然了。
最后深學邦劉一一再強調一下:教培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到機構的生死存亡。
對于企業主而言,在做決策時,一定要謹慎,不要盲目跟風,也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承諾。
只有通過科學的評估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讓機構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內容版權歸屬:深學邦劉一一,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X:sxblyy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