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研學活動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文化之旅,普感豆腐生產技藝的魅力,是堅定文化自信、凝聚奮進力量、促進整體工作的生動實踐……”3月6日,鄭州航空港區洧川鎮東街社區文化干部趙衛峰體會頗深。
按照“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周”活動方案,這天上午,該鎮黨群辦、文化站組織全鎮40余名文化干部,信心滿懷地來到花橋劉社區非遺研學基地,走近傳統文化,探秘非遺豆腐,參與文明實踐,體驗經典美食,取得明顯效果。
在非遺豆腐展覽館,一件件制作豆腐用過的老物件排列有序,如同是在敘說著豆腐制作技藝的歷史,見證文化傳承的精湛技藝。大家在基地現場領略非遺美食魅力,品味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的融合,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是讓中小學生進行研學的八盤小石磨,這兩盤是每天生產豆腐的大石磨,磨盤分為上下兩扇,兩扇磨盤之間的一道道紋理,經相互咬合形成摩擦,將用水泡好的大豆原材料研磨得細碎……”研學基地經理劉軍獻向大家介紹。
在管理規范、窗明幾凈的生產車間,統一身著淺藍色工作服、佩戴口罩的10名員工,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優質水源,將大豆經磨漿、過濾、煮漿、點制、成型等……
“在現場的勞動實踐過程中,大家通過親手體驗用老漿點制豆腐的神奇技藝,普遍感受到洧川豆腐以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備受用戶和游客的青睞,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之心……”在場的鎮美食協會成員如此描述。
如今,該鎮省級非遺豆腐的暢銷,既帶動地產大豆實現就地銷售,又促進當地文旅的深度融合,還借助每逢農歷每月三六九的洧川大集,推進旅游業的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新路徑,持續提升洧川豆腐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這里的一件件珍貴展品、一幅幅生動的豆腐制作畫面,讓同志們大飽了眼福,增長了見識……”“通過這次實踐研學,明白了肩上的責任與使命,激發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參與研學的同志們紛紛道出自己的心里話。
“以‘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共享利益鏈’為思路,聚焦豆腐產業發展和人民群眾增收,將豆腐生產技藝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助推產業提質增效,實現經濟效益與文化傳承雙贏。”該鎮黨委書記孔凡彪表示。(王水田 李長亮 朱琪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