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立陶宛史無前例地宣布退出《集束彈藥公約》且自當日生效,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對此深表遺憾。該決定削弱了對平民的重要保護,并有可能加劇這些武器帶來的威脅,而其造成的傷害是不可接受的。
集束彈藥將爆炸性子彈藥散射在大范圍區域內,其中許多未能在撞擊時引爆,這些致命的未爆炸彈藥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使得流離失所家庭難以安全返鄉、危及他們對服務的獲取,并削弱修理或重建基礎設施的能力。
集束彈藥會造成大范圍影響。在城市地區使用集束彈藥尤其會引發人道關切。而且在使用過后很長時間,此類武器仍會造成苦難,尤其是對兒童而言,并阻礙社區進行重建。
——科爾杜拉·德勒格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首席法務官
為終止這些駭人武器所導致的痛苦,124個國家簽署了《集束彈藥公約》,至今仍有123個國家受其約束。該公約于2008年通過,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集束彈藥。作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道條約,它幫助挽救了無數生命。締約國已銷毀了100多萬庫存的集束彈藥,并清理了大片受污染的土地,使其得以安全交還社區用于生產活動。
立陶宛的退約是史無前例的,此前從未有國家宣布退出全球人道條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對立陶宛未曾注意2024年9月締約國發出的呼吁深表遺憾,敦促立陶宛重新考慮其決定。
2008年,老撾,孩子們在學習關于未爆炸彈藥的安全行為知識。
兒童往往會被貌似玩具的未爆炸集束彈藥遺留物吸引,故而尤其易受傷害。根據最新的《集束彈藥監測報告》,2023年,集束彈藥遺留物造成的傷亡人員中近半數為兒童。清除這些彈藥的過程非常復雜且危險,往往需要數十年時間。波黑直至近期才宣布國內集束彈藥清除完畢,而此時距戰爭結束已近30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擔憂以國家安全為由退出國際社會對造成不可接受傷害的武器的限制條約或將削弱國際人道法。安全局勢在不斷演變,但使用集束彈藥、殺傷人員地雷和其他恐怖武器所造成的可怕的人類代價卻從未改變。
01
●集束彈藥,世界上最具欺騙性的武器
02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人質釋放行動中的低調外交
03
●ICRC戈馬負責人談剛果(金)人道危機:繃帶剪成三份用
04
●“心理健康與武裝沖突” |《紅十字國際評論》征稿啟事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