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譯自彭博社,原標題:The Hottest AI Companies Right Now Are ‘Apps’】
▍硅谷對AI初創公司態度的轉變
不久前,硅谷對 Harvey 這樣的初創公司還嗤之以鼻。盡管 OpenAI 開發的尖端人工智能模型幾乎能顛覆所有行業,但 Harvey 的目標卻顯得更為務實:開發軟件,讓 OpenAI 的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律師群體。
“市場對我們這類公司的看法……就是所謂的‘GPT套殼’(GPT wrappers,),”Harvey 的首席執行官 Winston Weinberg 說道,他用這個略帶嘲諷的術語來形容那些基于 OpenAI 模型二次開發的產品。他補充道,如果投資者“要投資某個領域”,“那一定是 OpenAI 或 Anthropic 這樣的公司?!?/p>
▍AI 套殼的崛起
然而,如今這些所謂的“AI套殼”卻成了香餑餑。走進硅谷的任何一家風投公司,你都能聽到投資者對各類 AI 初創公司的熱議。這些公司提供 AI 聊天機器人、研究工具,以及面向編程、醫療和客戶服務的軟件應用,而這些產品的核心都建立在其他領先 AI 開發者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之上。
這些初創公司的收入和估值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而它們在芯片、數據中心和人才上的投入卻遠低于頂級 AI 模型開發者。
Harvey 成立于 2022 年,其首席執行官 Weinberg 表示,公司在去年 12 月的年經常性收入已突破 5000 萬美元。同樣,開發熱門代碼編輯工具 Cursor 的初創公司 Anysphere 也實現了 1 億美元的年經常性收入,這一消息來自匿名知情人士。
▍AI 熱潮與投資趨勢
光速創投的合伙人 Michael Mignano將當前的 AI 熱潮比作二十年前的智能手機應用爆發期。“就像 iPhone 問世后,涌現了數百萬款新應用一樣,”Mignano 說道,他是 AI 筆記服務 Granola 的投資者,該服務使用了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技術。“如今,隨著 AI 和 LLMs 的發展,我們將迎來數百萬款新的 AI 產品。”
投資者對這些服務趨之若鶩。Harvey 在今年早些時候由紅杉資本領投,完成了 3 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 30 億美元。Anysphere 則在 1 月由 Thrive Capital 和 Andreessen Horowitz 領投,籌集了 1.05 億美元,估值達到 25 億美元。目前正在進入新一輪融資,估值已飆升至 100 億美金。風投需求如此旺盛,以至于像 Varun Mohan 這樣的創始人表示,傳統的融資流程“已經不再是必選項”。
據知情人士透露,Mohan 的公司 Codeium 也為程序員提供 AI 工具,目前正在由 Kleiner Perkins 領投的一輪融資中以接近 30 億美元的估值籌集資金。
▍AI 模型開發與應用的未來
當然,風投對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興趣依然濃厚,這一點從它們近期的巨額融資中可見一斑。但對一些公司來說,投資這些高估值企業的成本已經過高。此外,隨著中國初創公司 DeepSeek 聲稱僅用 560 萬美元就開發出了具有競爭力的模型,投資者開始質疑 AI 公司投入數十億美元開發模型是否明智。一些知名模型開發商已經退出了開發更先進 AI 系統的競賽,或被大型科技公司部分收購,這引發了市場對行業進一步整合的擔憂。
“目前來看,應用程序顯然是投資的最佳領域,因為那里有收入,也有客戶,”Decagon 的首席執行官 Jesse Zhang 表示,該公司利用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模型開發 AI 客服代理。“模型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便宜,”他補充道,“而應用程序將從這些進步中獲益最多?!?/p>
▍Anysphere的崛起與挑戰
Anysphere 或許是 AI 應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公司。這家公司由四位麻省理工學院的朋友于 2022 年創立,他們幾乎沒有正式工作經驗,但其開發的 AI 代碼編輯器 Cursor 卻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Anysphere 的投資者稱其為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軟件初創公司,這一頭銜此前屬于云安全公司 Wiz,后者在 18 個月內實現了 1 億美元的年經常性收入。而據知情人士透露,Anysphere 僅用 12 個月就達到了這一里程碑。
Anysphere 通過整合多家提供商的 LLMs,開發了一款能顯著提高編程效率的工具,并吸引了一批愿意付費的工程師和技術精英。Coinbase Global Inc. 的首席執行官 Brian Armstrong 在 X 上發文稱,公司 100% 的程序員都在使用 Cursor。
“新一代的杰出工程師們懂得如何利用這種新的計算范式,重新定義產品體驗,”Thrive Capital 的普通合伙人、Anysphere 的投資者 Miles Grimshaw 表示。
▍快速擴張與挑戰
盡管公司增長迅猛,Anysphere 目前僅有約 40 名員工。這與 Instagram 等早期成功應用的路徑相似,后者憑借極少的員工在硅谷站穩了腳跟。
盡管 AI 應用公司向投資者承諾高效運營,但一些公司也在為快速擴張做準備。Anysphere 計劃在今年擴大團隊規模,而 Harvey 的員工數已增至 260 人,并計劃利用部分融資在今年將團隊規模翻倍。
然而,快速擴張也帶來了挑戰。與 Anysphere 的創始人一樣,Weinberg 在創立 Harvey 之前幾乎沒有管理經驗,僅短暫擔任過律師。“我從未做過這些事,這一點我不會隱瞞,”他坦言,“關鍵在于如何擴展——不僅是公司,還有你自己。”
▍資金與競爭的雙刃劍
這些公司獲得的巨額資金也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我不認為僅僅因為資金充裕就去融資是個好主意,”Abridge AI Inc. 的首席執行官 Shiv Rao 表示,這家專注于臨床對話的 AI 平臺在過去一年籌集了 4 億美元。“如果初創公司不夠自律,這很快就會帶來麻煩。”
但最大的擔憂或許是,OpenAI 或其他頂級 LLM 開發者可能會直接與這些應用公司競爭,就像蘋果公司在 App Store 上復制熱門應用,或 Meta Platforms Inc. 通過小規模軟件更新顛覆小型應用一樣。
目前,風投們仍持樂觀態度。光速創投的 Mignano 表示,認為“這些大型語言模型提供商會為每一個可能的用例開發垂直應用”是“天真的”。相反,將 AI 帶入從法律到醫療等各個行業的任務,可能會落到一大批初創公司肩上。
? AI范兒
要進“交流群”,請關注公眾號獲取進群方式
投稿、需求合作或報道請添加公眾號獲取聯系方式
點這里關注我,記得標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