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的一天,毛主席看到一份來自臺灣的絕密軍事情報后,得知這些情報是一位秘密女特派員通過一位國民黨上層人士“密使1號”那里取回時,當即囑咐有關人員:
“一定要給他們記上一功喲!”
這位國民黨上層人士就是電視劇《潛伏》里面的原型吳石。
吳石是新中國成立前夕,我黨潛伏在國民黨內部職務最高的將領。
吳石出生于1894年,是福建省閩侯縣螺洲吳厝村人。
1911年吳石和好友吳仲禧作為學生軍一起參加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他被保送到昌預備軍官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先后學習四年,和白崇禧是同期同學。 在校學習期間,無論年終或是畢業(yè)成績,均名列第一,被稱為“狀元”。
1929年35歲的吳石東渡日本留學。正值國內軍閥混戰(zhàn),吳石敏銳地覺察到日本將來是中國最大的敵人,于是他毅然決定東渡日本,并先后就讀于日本炮兵學校、日本陸軍大學,畢業(yè)成績名列兩校第一,在中日軍界名噪一時,是國民黨軍界難得的軍事奇才。
在學習期間,他生活非常清貧,省吃儉用。他把節(jié)省下來的錢用于購買軍事書籍和有關日本情況的資料,在陸軍大學任教多年,培養(yǎng)了眾多門生,是公認的“日本通”,這也為日后的地下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
在陸軍大學任教期間,潛心研究兵法,并撰寫了《孫子兵法解析》、《兵學辭典綴編》、《克勞塞維茨戰(zhàn)爭論之研究》等多部兵學著作,引起軍事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兵學辭典綴編》 一書,被稱為最優(yōu)良的軍學參考書。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吳石擔任了參謀本部廳長,專門負責對日的情報收集、研判工作。吳石深受老蔣的欣賞,每月都要數(shù)次被老蔣召見,向他咨詢日軍的動態(tài),吳石成為老蔣極為倚仗的高級參謀之一。
淞滬會戰(zhàn)中,日軍的兵力組合和攻擊動向,大多早已出乎他的預料。
吳石才華橫溢,卻又得不到重用。其中原因有二:一是吳石不善迎逢;二是國民黨內部派系傾軋,吳石是桂系人馬,蔣介石一直不讓他到一線帶兵,而是以參謀人員任用。李宗仁、白崇禧雖然也賞識他,但一直沒有給實權,因此立志報國的吳石心里很郁悶。
直到抗戰(zhàn)中期,白崇禧才將其推薦到第四戰(zhàn)區(qū)擔任參謀長,吳石才有機會到一線指揮部隊作戰(zhàn),吳石先后指揮了桂柳大會戰(zhàn)、和及中越邊境保衛(wèi)戰(zhàn),吳石終于有機會發(fā)揮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取得昆侖關大捷。
1944年時,日軍調集大軍進湘桂地區(qū),國軍節(jié)節(jié)敗退。吳石多次發(fā)電報給蔣介石希望能迅速派兵增援,但蔣介石心中想的是借日軍之手消滅桂系 ,因此對吳石的求援,不發(fā)一兵一卒,最終導致國軍大敗。由于蔣介石的冷眼旁觀,導致大批難民死在逃往的路上。
蔣介石的種種作為和國民政府的腐敗使吳石對自己效忠的“黨國”產生懷疑。吳石回到家后對家人說:我不干了。
吳石憤而辭去第四戰(zhàn)區(qū)參謀長之職。更加令吳石失望的是老蔣要打內戰(zhàn),而在各地接收的官員巧取豪奪、濫發(fā)金圓券,全國各地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極度絕望痛楚的吳石喟嘆“老蔣不亡是無天理”的感嘆。老蔣聽說后,曾經(jīng)派人調查此事,由于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也就不了了之。
在擔任第四戰(zhàn)區(qū)參謀長時,吳石遇到了多年的好友吳仲禧,吳仲禧在“七七事變”前夕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吳仲禧擔任韶關任國民黨第四戰(zhàn)區(qū)長官部軍務處處長時,因工作關系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共事,吳仲禧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吳石的思想變化,在吳仲禧的慢慢開導之下,吳石開始秘密為組織工作。
1948年6月,組織要求吳仲禧盡力收集前方的情報。吳仲禧以國防部中將官員的身份被派往徐州司令部,但吳仲禧跟國軍徐州的高層卻不熟悉。這時吳石親筆修書給他的學生“徐州剿總”參謀長李樹正,給李數(shù)正打招呼要她多加關照。
李見到吳石的信后,對吳仲禧格外客氣,并親自帶著他到總部機要室內查看作戰(zhàn)地圖。吳仲禧趁機暗中把國軍的兵力部署記錄下來。后托病就醫(yī),把情報送給上海地下黨組織負責人潘漢年。
吳仲禧
吳仲禧送出的這份情報對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吳仲禧在后來回憶此事曾經(jīng)這樣說道:
如果沒有吳石的介紹信,是不可能順利地取得這份關鍵情報。
淮海戰(zhàn)役勝利后,吳石又接到了一個重要的任務——急需江防情報。吳石利用在國軍中的人脈,迅速搜尋到江防情報圖。10幾天后,吳石親自將一組絕密情報通過何遂之子何康送出,其中一張大圖是國軍《國軍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圖》,這份情報非常細致,標明的部隊番號細致到了團。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百萬雄獅僅用了2天,以傷亡6萬人的殲敵43萬的代價,一舉摧毀蔣介石精心布局的長江防線,解放南京城,將紅旗插上了“總統(tǒng)府”。
而當時國軍在正面部署了70萬的兵力,如果我軍正面強攻,將付出較大的傷亡代價。
吳石的這份情報對于渡江部隊的主攻方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那段時間里吳石常常冒著生命危險,頻繁給組織傳遞著情報。
他經(jīng)常在晚上9點坐火車從南京趕往上海,親手把情報交給組織后,在次日凌晨三四點鐘返回南京。兩地往返危險無處不在,隨時有可能被特務盯梢。可吳石不顧生命危險,不知跑了多少回。
這位終極潛伏者,就像一把狠狠插入敵人心臟的尖刀。
三大戰(zhàn)役之后解放軍陳兵長江北岸蓄勢待發(fā),李宗仁雖然主張與共產黨談判,但也在做和談失敗的準備。
白崇禧命令當時吳石擔任福州綏靖公署中將副主任的吳石將國防部的500箱重要絕密檔案運往臺灣。
吳石深知這批資料對解放軍的重要性,在接手之后,以“福州進則返京容易,退則轉臺便捷的理由”,建議白崇禧將這批資料暫時保存在福州。因為當時國共雙方在談判,因此采納了吳石的建議。
這批檔案為建國后為一舉肅清了潛伏在大陸的數(shù)十萬武裝特務起了重要的作用,試想如果沒有吳石這些絕密資料,潛伏在大陸的這些特務會給新生的中國造成多大的破壞,如果要肅清這些特務又要多出許多困難。
在福州期間,吳石不僅幫助解放局迅速入閩傳遞了“敵我態(tài)勢圖”及“兵力配備圖”等重要情報, ,還為動員國軍海軍起義做出重要貢獻。
吳石利林遵艦長兩人是同鄉(xiāng),吳石很快就做通了林遵的起義工作。 林遵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侄孫,抗戰(zhàn)結束后曾率領進駐接收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并將主島長島以主戰(zhàn)艦名將其命名為“太平島”。毛主席稱贊這次起義是“在南京江面上的壯舉”。林遵后來成為開國少將,擔任東海艦隊副司令,為新中國的海軍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
林遵
1949年8月14日,在福州任職的吳石接到蔣介石的緊急電令,趕赴臺灣任職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
由于吳石此前冒險多次傳遞重要情報和扣押從福州運往臺灣的絕密檔案資料,此次被緊急派往臺灣,難道是自己暴露了嗎?
吳石心里沒底,但這一次如果赴臺潛伏,絕對是拿生命在作賭注。
吳仲禧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
我曾經(jīng)和吳石商量過去臺灣是否有把握,如果不去臺灣,可以就此轉赴解放區(qū),但他覺得為人民做出的事情太少了,現(xiàn)在既然還有機會,這點風險算不了什么,我到臺后,將繼續(xù)提供情報,爭取早日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
此時吳石完全可以不去臺灣,以吳石的貢獻, 建國后如繼續(xù)在部隊任職,他不會低于中將軍銜!
他完全不顧及個人的安危,毅然選擇新的“戰(zhàn)場”。
有如《潛伏》中的余則成一樣繼續(xù)潛伏。
為了不被懷疑,吳石帶著夫人以及幼子一同前往臺灣,把長子、長女留在了大陸。
臨行前,吳石將20美元放在孩子手中說:
你們要彼此照顧,等我回來!
華東局給了他一個代號“”密使1號”,吳石到臺灣潛伏工作受臺灣工委的領導。
剛踏上臺灣的土地,立即聞到了一股血腥味,街上到處都是在抓人、殺人,整個臺灣人民都處在軍警的監(jiān)控之中。
吳石到達臺灣后,立即找到了在島上的何遂,并一再催促何遂趕緊離開。吳石對何遂說:我有參謀次長的牌子做掩護,特務不敢動我,但你沒有,你快走。
吳石派人幫何遂買好了從臺北直飛香港的機票,并親自將何遂護送到機場安全離開。
何遂建國后曾任司法部部長等職務,80歲時因病逝世。
1949年10月和11月,三野在金門和舟山群島戰(zhàn)役先后失利,主要原因是情報失準。 這個時候,吳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與吳石取得聯(lián)系,華東局將任務交予特派員朱楓赴臺與吳石聯(lián)系。朱楓又叫朱諶之,鎮(zhèn)江鎮(zhèn)海人,是一位久經(jīng)考驗的地下工作人員,長期在上海和香港從事地下工作,由于他的女兒和女婿在臺灣工作,赴臺不容易引起懷疑。
朱楓入臺以后,本著情報人員的保密紀律要求,提出一個要求:她本人、“老鄭”、“密使一號”只能單獨會面,不能同時見面。雖謹慎至此,但不幸還是發(fā)生。
在與臺灣工委負責人蔡孝乾取得聯(lián)系后,朱楓在吳石的寓所見到了朱楓。
朱楓
吳石從書房的隱蔽角落里取出一個圓形鐵盒,他鄭重地說:里面裝的微縮膠卷全部是國軍在臺《兵力部署和軍事要圖》,希望你以最快的速度交給組織。
朱楓將這份絕密軍事情報交給了往返于基隆和香港輪船上的地下交通員,這名交通員在海輪上擔任大副。情報先是送往香港后又通過華東局輾轉送到中央。其中部分呈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這份情報包含的內容有內有《臺灣戰(zhàn)區(qū)戰(zhàn)略防御圖》、舟山群島和大、小金門《海防前線陣地兵力、火器配備圖》;臺灣海峽、臺灣海區(qū)的海流資料;臺灣島各個戰(zhàn)略登陸點的地理資料分析;海軍基地艦隊部署、分布情況;空軍機場飛機群種類、飛機架數(shù)等 。
當毛主席看到這份來自臺灣的絕密軍事情報后,得知這些情報是一位秘密女特派員通過一位國民黨上層人士“密使1號”那里取回時,當即囑咐有關人員:
“一定要給他們記上一功喲!”
就在這時臺灣的地下工作風云突變,隨著地下黨在臺灣因為“光明報”案的追查,蔡孝乾被捕叛變。蔡孝乾被捕后曾一度逃脫敵人的魔掌,但當時臺灣處在白色恐怖之中,到處都有便衣特務,蔡孝乾的行蹤很快就被發(fā)現(xiàn),再次被捕。
其實特務在第一次抓到蔡孝乾時,特務就在蔡孝乾的包中看到了一張名單中寫著“吳次長”的三個字,但特務看到吳石身居高位,又看到他與陳誠關系不錯,特務沒有抓到充足的證據(jù),所以就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蔡孝乾叛變的根源是在思想上腐化墮落。到達臺灣后在會上會下大講反腐敗,說自己是廉潔奉公的好干部,在實際生活中,他侵吞工作經(jīng)費10000美金,天天下高檔餐廳享受著山珍海味,地下工作完全不放在心上。但凡能嚴守工作紀律,也不會在筆記本上記載有吳石職務的“吳次長”三個字。
就憑這點,蔡孝乾連一個普通地下工作者的標準都達不到,他將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如蔣介石所言,最“無志無用”的他背叛了他20多 年來一直追求的紅色事業(yè)。他的叛變猶如當年上海顧順章的叛變,直接導致臺共高官大部分被捕,臺灣左翼機關紛紛被破壞,造成中共臺灣省工委會成立以來的一次毀滅性打擊,組織幾乎全部瓦解。
蔡孝乾最先供出吳石后,緊接著又從吳石的寓所搜出一張他冒險簽發(fā)給朱楓的一張?zhí)貏e通行證,讓其火速離開臺灣。
保密局將情況上報給蔣介石后,得知吳石也是地下黨,蔣介石當即震怒。下令立即將吳石逮捕。
老蔣在日記中寫道:殊甚寒心,令即逮捕。
當時朱楓已經(jīng)坐飛機到了舟山,與大陸近在咫尺,由于無船繼續(xù)渡海,最后還是被特務抓回臺灣。
臺灣在這次事件中先后共有 1100相關人員被捕, 臺灣的地下黨遭到嚴重的破壞,吳石由保密局的特務處長葉翔之親自審訊。希望能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
吳石在獄中遭遇酷刑,一只眼睛因此失明,但無論特務對吳石用了什么酷刑,信仰堅定的他都始終不愿透露任何秘密。最后老蔣親自核準了《390084 號》殺人密令。曾參與審訊后吳石在保密局的特務里葉翔之來回憶:
對于吳石的審訊爭取是最困難的事。
國民黨在對吳石游街之時,他對站在街道邊的群眾說道:
臺灣、大陸一家親,這是血脈、民心。幾十年后,我會回到故里!
在當國民黨保密局搜查清理這位位居國民黨高位的“國防部”參謀吳次長家中時,僅僅查出一根四兩重的金條,就連搜查的特務也為吳石的清廉感到動容,把“吳次長”僅有的這一點財產留給他年幼的子女。
1950年6月10日,吳石在臺北的馬場町刑場馬場丁英勇就義。在吳石被押往刑場時,從容淡定地寫下了的絕命詩,:
天意茫茫未可窺,悠悠世事更難知。平生殫力唯忠善,如此收場亦太悲。
五十七年一夢中,聲名志業(yè)總成空。憑將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對我翁。
一同犧牲的還有吳石的好友陳寶倉中將、吳石的副官聶曦上校及特派員朱楓。
吳石將軍是身穿西裝走上刑場,兩粒罪惡的子彈穿透他的心臟……,為了心中的信仰,吳石將軍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擔任“國防部”中將高參的陳寶倉也是身居高位的隱秘戰(zhàn)線的英雄!
陳寶倉
吳石的副官聶曦上校,臨刑前,正氣凜然,面帶微笑,坦然赴死。
聶曦
朱楓在就義前毫無懼色,大聲高呼“新中國萬歲”,身中7 彈 ,英勇就義。
吳石夫人王碧奎受到了牽連一起被捕,判刑9年,后在友人的幫助下獲釋出獄,后定居美國。
吳石將軍犧牲后,他的身份在大陸曾經(jīng)長期處于保密狀態(tài)。23年后周總理力排眾議,在毛主席的支持下,追認吳石將軍為革命烈士。
2年后,在病重中的周總理召見羅青長:
我們我們絕不會忘記在臺灣的老朋友,一個是張學良、一個是吳石將軍……
1994年,吳石的兒子吳韶成終于踏上父親灑下鮮血的土地,他把父親的骨灰抱回了祖國大陸,供置于自家堂前。到過年過節(jié)過生日的時候,給他燒燒香,端上一盤餃子……。
左:吳韶成
2000年,吳石與夫人王碧奎的骨灰合葬在北京郊外的福田公墓,兩人漂泊半個世紀后葉落歸根。
吳石終于如他犧牲前所言,回到故里了!盼寶島臺灣,也早日回歸祖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