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關系里雙方都普遍都缺乏一種能力,那就是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想象對方所承受的痛苦。
這需要兩個關鍵點:
第一是先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
第二是能夠想象對方的痛苦。
基本上很多的夫妻是兩層都做不到或者只能做到第一層,因為要做到第二層非常艱難,簡直是在突破人類的極限。
但是只有做到第二點,女性在婚姻里的付出才能夠被真正地看到和被尊重。
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這一點很好理解——
婚姻是兩個人共同經營的,如果只是看到自己的付出而看不到對方也在掏心掏肺地付出,那對方很容易產生不被看見的憤怒和失落。
比如一方把獲得照顧當做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而不知感激對方的默默付出。
理解到這一層還不夠,婚姻里更重要的是能夠切實地“想象”對方的痛苦。
不要小看這個“想象”的力量。
因為如果婚姻只是需要你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那婚姻里的大部分問題其實都可以迎刃而解,畢竟我們人人生活中其實都不缺乏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的情境。
比如作為孩子,看到你的父母掙血汗錢低聲下氣的不容易;作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雞得失去精氣神,我們都會心生憐憫。
尤其是當婚姻里涉及到自身利益時,當我們被伴侶要求說你要是還把拖地、做飯、帶孩子看做理所應當的那我就和你離婚,另一方自然會被一錘子敲醒愿意去看到你的付出。
只要這個人心地善良,擅于反思,他這個時候就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哦,原來她每天做家務有多枯燥,每天帶娃有多么辛苦,我一直把這當做理所應當,多么不應該,我得要犒勞犒勞她——
但是他所有的同情和憐憫也就止步于此。
因為人生正在經歷的事件不同讓他對痛苦“想象力”有限。
就像你能從認知知道雞娃不對,但是最后該雞還是在雞。
你知道父母掙血汗錢不容易,但是在用錢的地方該花還是在不眨眼地花。
因為最后承擔被雞的痛苦的不是你,最終掙辛苦錢的人也不是你。
他可能真的也知道你做家務很累,告訴你讓你歇會,別那么累,過節給你發個888紅包,安慰你帶孩子辛苦了。但是落實在生活細節上,他還是不會幫你分擔家務,孩子還是會兩手一背交給你來帶。
為什么我會說這樣的結果這是源自婚姻里對對方痛苦的想象力的匱乏?
因為他在認知上理解你,但是情緒體驗上沒法理解你,這就好比你的大腦告訴你,他愛我,但是你的情緒體驗卻在說:咦,他愛我嗎?
他能知道你也不容易,但他很難切實的體會到你真實的處境到底有多不容易。就像你也沒正兒八經體驗過他的處境一樣。
因為他自己沒有正兒八經經歷過你每天變著法給他和孩子做飯,還要忍受你倆不滿意的那種憋屈,他也沒經歷過一分錢不收一句謝謝沒有,還要起早貪黑照顧一家人的那種耐力,他更沒經歷過明明在照顧老,人但最后還要被背后蛐蛐的那種心意被辜負了的反胃。
當一個人沒有經歷過一些事情時,他對這件事所要經歷的不易只能全靠想象,可是人的想象力總有個盡頭吧,他很難真正體驗到伴侶真正的付出背后的難處,除非他自己也去經歷。男人女人都是這樣。
第一,婚姻里一個缺乏去想象他人痛苦的伴侶會想不明白,為什么妻子/丈夫會那么執著于要去為ta的“付出”求一個說法。
這里的“ta”可以代指任何一位在婚姻里體會到自己的付出不被看到的人,可以是男性,可以是女性,只不過在這方面女性更多些,也許擁有女性視角的人往往對痛苦更有深刻的感知。
在缺乏女性視角的人看來,他的認知、他的成長軌跡沒辦法從根本上去理解家務、帶娃、做飯、掙錢、養家這些本該就是女人/男人要做的事情為什么“她”(包括男性)到頭來竟然想要一份理解?
有這樣想法的人首先不理解到底什么才是“被看到”。
一些丈夫很難理解妻子想要被看到的下面究竟隱藏著什么天大的苦楚,當妻子表達家務做不完,孩子照顧起來沒有一個底,婚姻瑣事太多,在丈夫看來,這比起我在外面的風吹雨打又算得了什么呢?你好歹還在家里面被保護著。
所以當聽到你在表達你的付出時,他內心可能在想:我那么辛苦我都不需要你諒解,我自己作為一個男人,家里的頂梁柱,承擔著養家糊口的重任,也很苦啊,但我一聲苦都沒說啊。
這種不被理解也會讓婚姻里的妻子更加想強調自己的付出,生怕對方聽不懂,可是你越是強調,對方也許越會感覺到被刀架在脖子上的逼迫,仿佛是被要求著要去承認你付出的多,我付出的少,你更辛苦,我在享福,這也會激發更多的家庭矛盾。
當伴侶一方提起我在家里多苦多累,為孩子、為我們整個家操了多少心,這些話題在一個缺乏痛苦感知力和想象力的人來看不僅是天書,也是沉重的和更是危險的。
這往往會牽扯很多的情感披露、自我暴露,還需要對自己的痛苦保持開放性,不斷地覺察自己的付出不被看到時的委屈,所以不少人在聽到伴侶的抱怨、吐槽時會想要躲,因為他首先缺少去感知自己痛苦的能力,更別說還要想象伴侶的痛苦。這題對他超綱了。
當一個人自己都不把自己的付出當回事,他怎么會對別人的付出保持敬畏呢?
第二,婚姻里兩個人的“付出”本來就是更難被精準劃分的,兩個人都在付出,但是女性為婚姻的付出很多都不會獲得“金錢”報酬,所以女性真實的付出很容易被忽略,這也是為什么妻子會經常在婚姻里為自己的付出“斤斤計較”,她是在為自己爭取社會的尊重。
婚姻里說到底其實兩個人都在默默地付出,希望自己的家庭越來越好,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也都知道這一點,也把對方的付出看在眼里,但時間久了人的心里就會有桿秤開始衡量,我拿了多少你拿了多少,稍微不注意天平就會傾斜。
因為婚姻與愛情不同,愛情力圖一個“我愿意”,但是婚姻里講究角色扮演與角色分配,這種角色分配本身很合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似乎錢掙得越多、社會地位越高的人好像更容易獲得尊重,反之就不容易被尊重。
而那些承擔著傳統妻子角色的人在婚姻里,往往要承擔的都是沒有金錢支付的工作,比如做飯,整理房間,打掃家務,照顧家庭成員,當你做了這些,也許會贏來孩子的微笑,但是不會贏來金錢的微笑。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我們對于人的期待往往是可以創造更多地實際的、高效的價值,最能證明這點的就是“金錢”,你的工作有金錢的支付說明你是在工作的,金錢反饋越多說明你越能干,但很多家庭主婦尤其全職家庭主婦,也是因為缺少金錢的回饋,她的付出很難得到家人的看到。
所以家人會覺得妻子沒有為家庭付出太多,或者你的付出不是很多,你也沒有很累吧,不就是做家務嗎?家務誰又可以做啊——
因為在外人來看她的這些勞作沒有工資,沒有收益,沒有金錢。
可是婚姻里的很多真正的付出很難被金錢衡量的,沒有金錢反饋的勞動就是很難被尊重,這是事實。所以當妻子在婚姻里期待自己的付出被看到時,這種期待越激烈可能越說明她自己的付出本身就更不容易被看到。
而如果缺少對這種境遇想象能力的人,自然會把這想象成一場無病呻吟的鬧劇,無法真正的理解她之所以那么斤斤計較是因為如果再不斤斤計較她就什么都沒有了。
第三,從事實角度來說,妻子在婚姻里真實的痛苦往往更難被丈夫和社會想象,因為她自己都很難描述清楚她在婚姻里的真實痛苦。
所以她希望通過讓別人看到她的付出從而明白自己到底在痛苦什么。
妻子在婚姻里獲得的被看到其實有很多錯位。
你和丈夫說孩子太調皮了怎么帶,丈夫沒有這個經歷,他只能從他的媽媽如何帶他開始想象入手,所以他會說:你再熬一熬吧,你看我媽不也把我帶大了嗎?但這并不是妻子真正想被看到的。可是她只能收著,再怎么說,這些關心有總比沒有好吧。
再說,孩子,家務,這些老生常談被妻子拿來抱怨的話題真的是妻子真正煩惱的嗎,她想讓外界看到的真的是這些付出嗎?她們其實不缺乏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
她們想要被看到的也許是——為什么你會把我的付出一直當做是理所當然?
這種理所當然,最終會讓一個人每天都是被這些事情圍繞,所以她很難搞清楚她自己在婚姻到底在不滿意著什么,需要被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渴望的到底是什么。
她不停地通過向你訴說她的這些付出,下面是她在表達她在婚姻里的渴望。她渴望的是可能是很簡單地被尊重。
但是傳統社會的視角讓人們以為妻子需要的是被愛。
所以丈夫會不停地哄,不停地美言幾句,但妻子就是無法滿足,有人會說她不知足,但問題并不在于此,她意識到了她在婚姻里反饋她面貌的鏡子可能也是扭曲的,那些鏡子告訴她你再熬一熬就好了,孩子考上大學就好了,老人病好了就好了……
這并不是妻子真的想被看到的,她自己真實的感受往往是失聲的,甚至無法去表達的,也找不到詞語去表達的。
同時當她在為自己發聲同時也是在為家庭發聲,家庭往往也是失聲的,它在經歷著很多的非常多的難處,但是卻很少有人也看到家庭它的付出。
所以我們要歡迎妻子(包括擁有女性視角的丈夫)多去表達在婚姻里的真實感受,這些感受是細膩的,當這些感受、聲音越來越多,那些被隱藏在婚姻下面的苦楚會被真正看到,而這才是推動婚姻幸福最切實的力量。
總結來說,結婚后男人普遍看不到妻子的付出是常態,因為他沒經歷過,所以他也無法盡力的想象,這不能完全怪他,不僅丈夫無法想象,社會普遍的視角(包括女性自己)也無法想象妻子在婚姻里的付出不被看到下想要破土而出隱藏著的真實感受。
有些妻子放棄了被看到的欲望,而有些妻子還在不斷努力,不斷發聲,不斷表達,只是為了獲得最基本的尊重。
雖然我們都缺少對痛苦的想象力,但在婚姻里更重要的是愿意去想象痛苦的那份“態度”。
這份真誠的“態度”,便可以打開一個人緊閉的心房,讓我們看到雖然婚姻是由兩個不同成長環境的個體組成的,雖然我們沒有相同的成長經歷,沒有相似的性別視角,但是永恒不變的是一份愿意想象你所正在經歷的痛苦的那份態度。
我們可以從培養這份態度入手,當我們愿意牽起對方的手聆聽對方的痛苦,橫跨在倆人之間的那些隔閡也許就會在一天天實踐這份態度中開始消失。
婚姻里需要有站在對方立場上的能力,如果沒有這份能力,那么婚姻里就沒有平等對話出現的可能性,但是沒有愿意去想象對方在婚姻里經受著什么痛苦的這份態度,平等對話也就沒有辦法持續下去。
不然婚姻很容易變成對立的站位:一方淪為付出方,另一方淪為享受方。并且都同時偏執地認為自己付出的比對方多。
那些在婚姻里能體驗到平等和包容的婚姻,往往是雙方都可以既站在對方立場上去思考對方所想,又能在這個基礎上進入ta的視角去體驗ta真實的痛苦的婚姻。
女人需要這樣,男人也需要這樣。
婚姻會讓兩個人朝夕相處,有些人在朝夕相處中開始生厭,而有些人會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去從對方的視角學習愛護對方、照顧對方、尊重對方。
真正會愛的人會放棄用自己的習慣去想象對方的喜怒哀樂。培養出一種新的習慣和新的視角,這也許也是婚姻的意義。
本文首發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