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覆滅,是整個20世紀最重大的國際政治事件之一。
為什么如此強大的蘇聯會在一夜之間走向覆滅,又為什么蘇聯的民眾對于國家的崩潰,如此漠然?
這其中有這樣一件事或許能夠說明一二,到底當時發生了什么呢?
教育工作,在蘇聯發展的歷史中,或許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從十月革命開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整體來看,蘇聯的政局都是相對穩定的狀態。
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統治蘇聯時期,蘇聯在軍事上一度處于領先地位,并且在越戰的特殊背景下,形成了蘇攻美守的罕見格局,這在冷戰時期,是不多見的局面。
雖然勃列日涅夫在軍事上很有作為,但是他的改革使得蘇聯又重回老路。
因為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將國家發展的重心,重新推回到重工業和軍事工業上,這讓本就重心失衡的蘇聯經濟,再度向著更加偏科的角度上去傾斜。
在勃列日涅夫逝世之時,雖然蘇聯在軍事上有壓過美國的態勢,但實際上蘇聯就像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吃了一口興奮劑一樣:
看起來容光煥發,實際上已經是底子非常虛浮了。
當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后,實質上接手的并不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強大蘇聯,而是一個外強中干,渾身是病的蘇聯。
這就是戈爾巴喬夫實施改革,引入新思維的一個重要背,而戈爾巴喬夫的眾多改革措施中,對于教育體制的改革,可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板塊。
不過,在戈爾巴喬夫時代,對教育體系的改革,步子邁的實在是太大了。
在他的主導之下,舊有的觀點被拋棄,新的觀點被大量引入,而拋棄的東西竟然就是蘇聯立國的底層邏輯。
譬如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竟然在戈爾巴喬夫時代的教科書中不再被宣揚,代之以對西方國家的大量介紹。
雖然表面上看,這樣的變化,是迎合更加開放的理念,但大量的對西方社會的展示,也無疑極大的沖擊了蘇聯的意識形態。
尤其是在當時,蘇聯的經濟近乎崩潰,老百姓的生活幾乎倒退了幾十年。
教科書內容的變化,無疑是對蘇聯的崩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戰后,世界的政治格局演化成兩強爭霸的局勢,蘇聯和美國分庭抗禮,勢均力敵。
這對于美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從1894年美國第一次在工業總產值,這項標志性數據上超越英國成為全球老大之后,一直到二戰結束,美國都是當之無愧的全球老大。
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美國在世界范圍內沒有敵手,逐漸養成了呼風喚雨的習慣,但蘇聯崛起之后,美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一旦蘇聯的實力與美國相差無幾,甚至還有超越的趨勢,未來世界的走向到底是誰說的算就不一定了。
所以,美國在二戰之后就開始了布局,可以說全方位的與蘇聯展開競爭。
在赫魯曉夫時期,蘇聯的政治局勢發生了巨大的動蕩局面,當時,赫魯曉夫對斯大林幾乎是全盤否定的態度。
既然赫魯曉夫不認可斯大林,自然在各種文獻,資料,以及教科書中,對于斯大林時代的很多事情,人物都要做出必要的修改。
乍一看,這是蘇聯內部的權力斗爭的必然結果,但對于美國來說,卻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赫魯曉夫對于美國人的態度,實則相當曖昧。
一方面,在軍事上,赫魯曉夫曾經主導過古巴導彈危機,看似激進,而且呈現擴張的態勢,但另一方面,赫魯曉夫又與美國試圖保持相對緩和的態度。
為什么赫魯曉夫會如此矛盾呢?
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肯尼迪在察覺到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態度之后,著手干涉的結果。
他與赫魯曉夫展開會談,試圖化解矛盾,甚至提出幫助赫魯曉夫解決蘇聯一直難以解決的經濟問題。
這些都讓赫魯曉夫對美國產生了一定的好感。
也正因為如此,赫魯曉夫在去斯大林化的過程中,有意無意的在教科書中增加了不少關于美國的介紹,甚至對美國在二戰中的作用,也有意識的夸大。
這是美國形象在蘇聯扭轉的第一次契機。
通過這一次的改革,美國在蘇聯的形象從一個霸權主義國家,逐漸變化成一個繁榮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
雖然整體看,美國在蘇聯的形象仍舊負面,但總體來說已經去妖魔化,開始變得正常了不少。
甚至,在教科書中,對于資本主義社會對勞動者的壓迫,以及曾經美國等西方國家爆發過的眾多工人運動,也絕口不提。
而真正讓蘇聯的教科書全面美化西方,則是20年后的戈爾巴喬夫時代。
戈爾巴喬夫在文化思想改革上的動作可謂激進,他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放蘇聯民眾的思想,從而獲得改革的主導權。
這個思路看起來邏輯嚴謹,有的放矢,但是,怎么解放思想,如何操作,空間就非常巨大了。
戈爾巴喬夫一方面放開了對文學創作的限制,另一方面則開始對歷史進行清算,對于曾經有爭議的歷史事件,戈爾巴喬夫開始進行溯源,企圖對一些事情進行定性。
原本,對于有爭議的歷史進行考證,進行定性也沒有什么太大的疑問,畢竟搞清事實真相也是正確的思路。
但是戈爾巴喬夫的定性動作顯然丟掉了本意,而是對很多宣揚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事件進行強行定義,甚至開始有了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含義在了。
在這個背景下,不但書籍,報刊,雜志的內容開始倒向資本主義,更可怕的是,蘇聯的教科書也開始倒向資本主義。
比如一個最顯而易見的案例就是,在蘇聯的教科書中出現了慶祝12月25日圣誕節的內容。
要知道,蘇聯主流意識形態,該是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
而且基督教卻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兩者的教義基礎相似,但實際上卻并不相同。
在美國等國的圣誕節是12月25日,而在東正教地區的圣誕節則是1月7日。
連日期都不同,就足以知曉兩者的差異有多大了。
由此可見,蘇聯在修改教科書的過程中,不但是沒有堅守社會主義底線這么簡單了,而是連自己的民族習慣都丟的一干二凈。
到了蘇聯的最后時光,甚至連斯大林,社會主義這樣的詞匯,都成了而歷史教科書的禁忌。
要知道,不論如何,蘇聯都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無論如何,就算后來的領導人與斯大林之間的政見有多大的矛盾沖突,斯大林都是蘇聯歷史上跨不過去的一位領導人。
但到了最后,戈爾巴喬夫的教育改革連這些內容都被刪除。
由此可知,對于蘇聯當時的青少年來說,想要完整的,客觀的認識歷史,認識自己的國家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么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蘇聯上下,竟然沒有多少民眾對這一事件表達難過的情緒。
如此重大的事件,竟然以克里姆林宮的國旗緩緩降落的形式,就完成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在蘇聯歷史上,是兩個受到美國和平演變影響最大的領導人,尤其是戈爾巴喬夫,面對美國人開展的攻心之戰,毫無戒備。
你以為這是一本小小的教科書,可背后竟然是徹底改變一代人思想的工具,其威力之大,恐怕連原子彈來了,都未必能與之相提并論。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