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胡潤財富報告出來了,
揭示了一個事實,中國的有錢人又變少了。
國際超高凈值家庭,8.8萬戶,比上年少了4.5%,
億元資產的“超高凈值家庭”,13.3 萬戶,比上年少了3.8%,
千萬資產的“高凈值家庭”,少了1.3%,
擁有600萬人民幣資產的“富裕家庭”,少了0.8%。
但是,有錢人雖然少了,財產分配卻更集中了。
中國億元資產的“超高凈值家庭”的財富占600萬資產“富裕家庭”的比例,從23年的56%上升到了58%,
馬太效應照進現實,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光是2024年一年,就有4.1萬戶富裕家庭,直接被“踢出局”。
只能說財富的游戲規則,越來越殘酷了,跟不上節奏,隨時都可能被淘汰。
那造成兩極分化的原因是啥呢?
以高凈值人群為例:
地域方面,懸念不大,北上廣占據了半壁江山,
但與去年北上廣的數量相比,都降了2個百分點。
其中,
企業主:占比52%,
金領:占比34%,
職業股民:占8%,比上年少了2%,
不動產投資者:占6%,比上年少了2%。
所以,有錢人的數量減少很大程度上與萎靡的樓市和股市有關。
在我國,70%的家庭,資產都是房產,
而這兩年,樓市大跌,北上廣深二手房價也直接跌回四五年前,導致很多人的資產也跟著一起大幅貶值。
比如我有個朋友,21年在北京望京買了套600萬的房子,現在市價300萬,賬戶上直接蒸發了300萬人民幣。
可以說,想要躋身富豪圈,靠買房坐等升值的美夢該醒醒了。
此前高盛預測,25年房價還要再跌25%,理由是供大于求,未售出房地產庫存金額達93萬億,房地產行業的外債總額59萬億。
當然,他預測的再跌25%,是比較極端的假設了(無政策支持的情況下),
目前,2025年3月剛召開的兩會已經明確“止跌回穩”,大幅降低的可能性縮小很多。
但毫無疑問的是,較高的樓市資產占比明顯不合理,需要及時調整策略。
都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籃子里,不僅適用于投資地域,還適用于投資品類,這里結合說一點我的建議。
1、做好全球化資產配置
在內地經濟下行的周期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海內外兼修,除了內地市場,海外美、日、歐州市場也可以留意一下,
投資一定要多元,才能風險對沖,這幾年大A的股債雙殺專治各種不服。
根據胡潤報告,86%的高凈值人群在做境外投資,而香港是首選(37%),其次是新加坡和美國。
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以極低的稅率吸引了很多富豪,再加上無資本利得稅和遺產稅,也使得部分富豪轉移資產到香港。
2024年南下資金凈流入額達8078.7億港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包括美元定存、購買美股美債。
而光是前三季度,去香港購買香港保險的保費就高達466億港元。
2、選擇標類資產
可以投資的資產有很多:黃金、股票、房地產、債券、商鋪、股權、基金、藝術品……
但如果是做理財投資,最好區分標類產品,風險相對更容易控制,不像非標資產那么容易讓人 “踩坑”。
比如:股票、債券、期貨、外匯、黃金等。
3、兜底:保險
買好必要的保險,防止積蓄被突發事件掏空,
很多人有一定的積蓄,但是當風險突然來臨時,其實非常脆弱。
比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或者家庭頂梁柱遭遇的意外事故,都有可能會令一個美滿的中產家庭一夜返貧,保險恰恰能幫中產兜個底。
4、不要杠杠買房、炒股
現在大環境不好,盡量不要放大杠杠,房車等大件都容易傷筋動骨,
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投資能力,不要賭徒心理,不然辛辛苦苦累積的心血,一夜回到解放前。
……
但話說回來,有錢人的財富雖然在下跌,但底子還是有的,無非就是精致與舒適,
而普通人就沒那么容易了,更應該守好財富~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可以關主我的同名gzh: 胡胡的全球筆記,我會持續分享更多關于全球配置、海內外投姿的干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