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誠藥業業績持續承壓:原料藥業務失守,核醫藥布局成敗未卜
截圖來源于華夏健康網健康領域專欄創作者《愛健康》
來源|愛健康
編輯|張澤明
近幾年,東誠藥業(002675.SZ)的發展軌跡可謂一波三折。在2024年財報發布后,公司業績再次令市場失望,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原料藥業務持續萎縮,核醫藥業務未能有效填補缺口,公司整體增長乏力。
盡管東誠藥業過去幾年積極布局核醫藥,并將其作為新的戰略增長點,但該業務發展進展緩慢,短期內難以改變公司業績承壓的現狀。同時,大規模投資和融資帶來的財務負擔也在加劇公司經營壓力。面對行業競爭加劇、傳統業務盈利能力下滑以及新業務轉型的不確定性,東誠藥業的未來正籠罩在不確定的陰影之下。
凈利潤持續下滑,業績未見好轉
2024年,東誠藥業的業績再度下行,延續了過去三年的頹勢:
全年營業收入28.68億元,同比下降12.42%,已連續三年下滑;歸母凈利潤1.8億元,同比下降12%,處于近八年中的中間偏下水平;毛利率雖有所反彈,但復蘇乏力,仍遠未回到疫情前的高點。
事實上,東誠藥業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凈利潤下跌,目前的盈利水平不到峰值年份的一半。尤其是在2023年四季度,公司更是出現了罕見的虧損,2024年雖然沒有再陷入虧損,但盈利能力依然疲弱,全年利潤依舊同比下降。
不僅如此,2023年至2024年的四個季度中,東誠藥業僅有一個季度的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其他三個季度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下跌最嚴重的時期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雖然2024年四季度有所回升,但仍不足以扭轉全年的低迷表現。
原料藥業務萎縮,市場競爭激烈
原料藥業務曾是東誠藥業的核心收入來源,但近年來市場環境變化、價格戰加劇以及行業競爭加劇,使該業務逐漸式微:2024年,原料藥業務收入為12.5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5.17%;
其中,公司核心產品肝素鈉原料藥收入8.44億元,同比下降36.32%;原料藥業務的營收占比已經從2021年的57.92%下降到2024年的43.76%,市場份額持續萎縮。
東誠藥業的肝素鈉業務受到全球市場價格下滑的沖擊,雖然銷量有所增長,但價格的下降導致收入仍不理想。同時,原料藥的主要原材料——肝素粗品的供應鏈不穩定,因生豬出欄量波動而出現價格起伏,給公司原料采購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原料藥業務的毛利率雖然在2024年有所反彈,但與疫情前的高點仍有較大差距。未來,該業務的盈利能力依然面臨市場價格波動、行業競爭和成本壓力的挑戰,能否穩住當前市場份額仍是未知數。
制劑業務承壓,集采沖擊利潤空間
東誠藥業的制劑業務同樣遭遇市場挑戰:2024年,制劑業務收入3.25億元,同比下降18.66%;毛利率從2021年的76.26%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39.73%,跌幅驚人。
這主要是因為東誠藥業的核心制劑產品那屈肝素鈣注射液于2023年下半年進入國家集采,導致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使該業務的盈利能力大幅受損。
制劑業務原本是東誠藥業在原料藥之外的第二大收入來源,但由于行業政策變化和價格壓力,該業務未來能否恢復增長仍充滿不確定性。
核醫藥轉型步履維艱,投資風險高企
面對傳統業務下滑的現實,東誠藥業近幾年大力押注核醫藥,希望借助這一創新賽道扭轉頹勢。然而,從2024年財報來看,核醫藥業務的增長遠不及預期:2024年核藥業務收入10.12億元,同比微跌0.52%;重點產品18F-FDG僅增長0.25%,云克注射液、锝標記藥物收入均同比下降;核醫藥業務的增長未能有效抵消原料藥和制劑業務的下滑。
更值得關注的是,東誠藥業在核藥領域的研發投入巨大,但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2024年研發投入達4.32億元,同比增長37.67%,占總營收的15.03%,大幅高于上一年的9.56%;
其中,86.62%的研發資金投向核素藥物,表明公司正在孤注一擲押寶這一新興領域。
然而,核醫藥行業存在高技術壁壘、審批流程復雜、市場準入嚴格等問題,東誠藥業的研發能否最終實現商業化仍是未知數。此外,公司旗下藍納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正在進行C輪融資,若未能在2026年6月30日前實現IPO,投資方有權要求東誠藥業回購股份,這可能加劇公司的財務壓力。
財務壓力上升,現金流承壓
由于持續的高額研發投入和核藥業務擴張,東誠藥業的資金流動性壓力加劇: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入30.31億元,同比下降19.86%;現金流出27.44億元,同比下降21.72%,整體經營活動的現金流規模縮小;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7.15億元,同比下降18.61%,顯示出公司在投資上的激進態度。
此外,公司2024年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凈額5.44億元,較上一年明顯增長,表明公司正在通過融資來緩解現金流壓力。但未來,如果核醫藥業務短期內無法實現盈利,公司可能面臨資金鏈緊張的風險。
“買買買”策略失靈,并購擴張難以提振業績
過去幾年,東誠藥業曾通過頻繁的并購擴張來提升市場競爭力和估值,但如今看來,這一策略并未帶來預期的增長:2016年至2017年,東誠藥業進行多次并購,累計斥資超20億元收購云克藥業、安迪科等公司;但并購后的整合效果有限,部分子公司甚至出現虧損,反而拖累了整體業績。
如今,東誠藥業的市值已經遠遠低于并購高峰期的水平,市場對其擴張模式的可持續性產生質疑。
業績持續下滑,東誠藥業轉型存隱憂
東誠藥業的原料藥和制劑業務持續下滑,毛利率受壓,核醫藥業務短期內難以成為盈利支柱,加之高額的研發和投資,導致公司業績承壓,現金流壓力加大。
面對行業競爭加劇、市場環境變化和核藥轉型的不確定性,東誠藥業能否扭轉頹勢仍是未知數。如果未來核藥業務無法快速放量,公司可能陷入更深的業績困境和資金壓力,這無疑是投資者最為擔憂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