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加速發展,社保就業支出成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第一大項目。根據財政部數據,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科目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為42114億元,而教育支出為42076億元,社保就業支出超過教育支出,成為最大支出科目。
來自財政部數據顯示,過去幾年教育支出規模一直穩居榜首,如2012年教育支出超出社保和就業支出約8623億元,近些年這一差距持續縮短,2020年約3756億元,2022年約2852億元,2023年約1359億元,而2024年被社保和就業支出首次反超教育支出。這一現象引發關注。
在很多人的眼里,財政資金對哪個領域支出最大,說明對該領域最重視。過去多年,財政對教育支出規模一直穩居榜首,的確反映了我國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比如,“確保教師平均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確保“兩個只增不減”落實到位等,無不體現出國家財政對教育的“厚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財政支出“厚愛”教育是應有之義。不過,我們要客觀看待“一般公共預算中的社保和就業支出首次超過教育支出”。可能有人會據此認為,國家財政對社保、就業的重視程度,如今超越了教育。坦率地說,這種認知是狹隘的偏見,未客觀看待社會變化。
先說人口老齡化。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億人,占總人口的22%。這意味著領取養老金的人口增多,當養老金現收現付不足以支撐發放,財政補貼是應有之義。《社會保險法》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對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是當前和今后我國的頭等大事。其中,財政支出是確保養老金正常支付的兜底保障。另外,隨著老齡人口增多,醫保基金支出也在增加,也需要財政提供必要的補助。如此一來,社保就業支出最大,也就不奇怪了。
再看就業領域。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在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為確保畢業生和社會待業人群應就業盡就業,國家有關方面出臺了一攬子促就業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2024年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而促就業的政策措施,都需要“真金白銀”作為基礎支撐。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社保是民生的最重要保障。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根據社保和就業需要進行調整,這完全是公共財政支出的科學安排。“社保+就業”成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第一大項目,這沒有什么可爭論的。坦率說,社保就業支出未來可能坐穩了財政支出的“第一把交椅”。
回頭看教育支出。2024年,教育支出42076億元,比上年增長2%。兌現了確保“兩個只增不減”的承諾,即“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所以,社保就業支出首超教育支出,并非不重視教育。
我們還要理性認識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對不同項目的比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國情變化與時俱進靈活調整。當社保問題、就業問題更加突出,公共財政支出就要“好鋼用在刀刃上”,重點解決突出問題。而對教育等支出相對穩定、合理,不會因“第一”被搶占而打折。
簡而言之,對于財政社保就業支出“最大”,我們不必詫異,教育領域的從業者更不必有疑慮。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號文章,請訂閱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