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女星金賽綸于2025年2月26日自殺,而當天正是金秀賢的生日,家屬爆料,金賽綸的自殺或許與與和金秀賢的情感糾葛有關。
據韓國媒體爆料,金秀賢與金賽綸于2015年開始交往,那一年金秀賢27歲,金賽綸年僅15歲,還未成年,二人的交往持續到2021年。
且不管這些是不是真的,現在矛頭直指金秀賢是不是對他的網暴,金秀賢此前的一些言論著實讓人不爽。
比如他曾說,“希望41歲時與21歲的女性結婚”“未來的妻子要愿意為我而死”,赤裸裸的對女性的物化。
金秀賢所塑造的角色大多專一、深情且完美,特別是《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敏俊教授,粉絲們很容易將對角色的情感延伸到演員身上,這下,濾鏡碎了一地。
明星不過也是普通人,實在不應該把過多的情感傾注在他們身上。
一個人長大心智成熟的標志,便是對一些包裝出來的假象“祛魅”。
“祛魅”這是哲學家韋伯提出的概念,也就是看待事物的時候要帶著挖掘真相的眼光,而不是被表面上的光環所迷惑。很多你所羨慕、渴望的東西,或許都是被包裝出來的虛幻形象。
1、很多明星、網紅的人設是虛假的,要對他們“祛魅”。
B站UP主“正經的老邪”就做了一系列大快人心的視頻,揭露了網上很多“精致女孩”“自律學霸”“一天打8份工月入8萬的小富婆”,他們的視頻都是按照劇本擺拍,都是作假,比如說是早上6點起床,但是太陽的影子都不對,說是學習了3小時,其實電腦上的時間只過去了10分鐘。
不要看到別人的優秀就焦慮,大家都是凡人。一個女生能花幾個小時化妝,她就不可能再精進學習工作一整天,某些明星和大V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其實背后都是有槍手寫稿子。
所以,放輕松,你真的沒那么差啦。
2、對互聯網上眼花繚亂的生活方式“祛魅”。
現代人為什么很焦慮?因為智能手機、互聯網把所有精致生活的可能性鋪展在你眼前,制造了太多的“相”,讓人迷在其中,身心交瘁,剛剛擺脫了一個,又會去貪戀另一個。
然而仔細看,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生活方式不外乎就是穿搭、化妝、旅游、美食,一年讀完100本書……其底層邏輯不過是要把人包裝成一個精致的“商品”。
而我們真正要去追求的,是學業、事業上的實績,是對人生的掌控力,是對社會能做出貢獻,一個有足夠穩定內核的人,表面上看起來生活可能會是非常簡單的,這種簡單來自于價值觀的穩定。
3、對所謂能“拯救”你的那些人“祛魅”。
很多人在學習的路上遇到了很厲害的老師,往往會產生依賴心理,覺得光靠自己不行,這個老師肯定能幫助我很多,甚至能“拯救”我。
但是,你自己不付出行動,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改變。
以上所有的這些之所以能迷惑到我們,都源于我們內心的“不配得感”。
面對一些機會,可能會覺得別人都好厲害,我還是算了吧,于是試都沒試就放棄了。
怎樣能夠變得自信?
要知道,我們本身是有力量的,有智慧的,一點點撤銷對外界那些打擊你自信的標準的認同,外在任何事物都無法剝奪你對自己的信賴與愛,不經過你的允許,它們什么都不是。
你得有能力聽到你內心的聲音,而不是終其一生都在被外界的聲音所支配。
當我們停止用他人的火把灼燒自己,屬于本真的光芒自會照亮前路,扎根于真實的生活,“不配得感”終將消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