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龍南山區的大竹海的薄霧之中,古鎮溪口老街斑駁的墻磚正被青年的歡語聲喚醒。這座承載著"龍游商幫"八百年傳奇的古鎮,此刻正見證著一場傳統與現代的青春碰撞。
一場以“創享青春 創業無界”為題的沙龍在溪口老街“龍商碼頭(禹王書吧)”進行。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龍游商幫研究院院長姜建軍,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海霞,溪口鎮黨委書記高明月,溪口鎮鎮長周葉龍,以及縣新聯會、浙工大生態工業創新研究院、創業青年代表等參加沙龍茶敘。
作為龍南中心鎮,近年來溪口未來鄉村建設已有一定基礎,龍游通過打造產業共同體、善治共同體和民生共同體,以“一鎮(溪口鎮)帶三鄉(廟下鄉、大街鄉和沐塵鄉)”集群發展模式,探索山區特色共富之路,橫貫產業、治理、民生等多方面,打通了治理領域的體制機制梗阻,加強了經濟領域的資源要素流動性,擴大了優質民生服務的覆蓋面,也吸引了一批青年來此創業。
當越來越多的青創力量回歸縣域、進駐鄉里的同時,怎樣給予他們深入扎根更適宜的土壤,助力青年創業健康成長。高明月希望小伙伴們結合中心鎮打造規劃,以及作為龍游重點景區“六春湖”游客溢出區和配套區域,要設計和創造出更有個性特色的產品來滿足消費需求。
作為曾經的溪口鎮領導,在縣規劃局、水利局等多部門擔任過領導崗位的王勝表示,溪口的空間位置很好,是金衢盆地中心龍游縣的小盆地中心,“一鎮三鄉”都應當有各自明確定位,比如廟下鄉以六春湖景區突出運動型,大街鄉可突出龍游商幫傳統造紙體驗型,沐塵鄉主打畬族文化風情,而溪口鎮人口歷史上匯集了福建、江西、安徽等域外人群,可在海納百川的包容文化上進一步做好文章、在商幫文化和水文化上做好文章。
應逸,回鄉創業是從溪口打造未來鄉村建設時便以介入,如今成為本地地接能力最強的一位“導游”,幾乎參與接待所有來溪口參觀考察的團隊,了解“一盒故鄉”農產品、“瓷米文創”陶瓷作品和青年創業空間成長的每一過程。他說,現在在直播和短視頻,把溪口好吃好玩的資訊傳播出去。
曾慶,回鄉傳承農家粉干等特色生態農家小吃,在口味上、方便食用上、健康潮流上下足功夫。
姜媚燕,長期工作生活在寧波、杭州,利用自己新媒體團隊優勢+老家釀酒,通過“溪口”商標品牌,打響家鄉味道。
鄭旭,在杭州房產營銷和文創產品設計領域小有成就,如今回鄉希望以自己的專長找到家鄉產品包裝、造型和功能上的突破口。
董鈺雯,愿意將創業青年把自己的產品和宣傳,植入到她家族企業旗下所有的酒店里面,更加精準地做好客戶營銷。
姜建軍表示,溪口鎮近年來變化很大,生態環境好,青年創客也有一定氛圍。希望創業青年的項目要注意與政府的布局相結合,借勢而為,抓住新一輪小城鎮提升改造的機會,在政府打造的平臺上大顯身手。
創業青年已不是簡單的傳承者,而是商業文明的翻譯官。但在創業理想的通途上,青年創業者們如何快速打通商業化路徑,把歷史窖藏轉化為“即戰力”,實現從“游商→坐商→行商→云商”的轉變,考驗著一眾創業小伙伴。
而年輕人更懂年輕人。竹海直播、非遺工坊、研學體驗等業態編織成沉浸式文旅矩陣,傳統技藝在短視頻時代煥發新生。今天的沙龍茶敘上的創業青年希望通過自己主導的策劃、設計、創造,構建年輕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園。
在龍游、在溪口,可以真切感受和體會到,無論是各級政府,或是各類商會協會,都在支持著青年創業,幫助對接資源,提供智慧創意,一個"青創生態圈"的版圖正在形成。
心靈相通,就有共鳴;同心攜手,便有共情,創業在龍游,不再是孤勇者的游戲。龍游青年,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正在用八百年積累的商業智慧為燃料,以數字技術為引擎,駕駛著鄉村振興的“時空航船”,從龍商碼頭出發,駛向充滿想象的未來。
溪口古鎮斑駁的墻磚上,那些被歲月侵蝕的商幫印記,正在被Z世代的代碼賦予新的生命維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