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研新能源 編輯|Emma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作為光伏逆變器和儲能領域的巨頭,陽光電源曾一度被視為新能源板塊的“抗跌之王”。
截至2025年3月7日收盤67.74元/股,陽光電源已連續下跌5個月,跌幅超30%,股價距離2021年的歷史高點127.76元/股,已接近腰斬。
圖片來源:官網
如今的陽光電源,一邊因盈利神話被捧上神壇,一邊是負債與現金流的步步驚心。對于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場“信仰與風險”的博弈。
1
16年1100倍的盈利神話
或許有些朋友還不知道,那個曾經股價1年瘋漲15倍的陽光電源到底是何方神圣?
簡單來說,它就是新能源電源設備領域的“超級玩家”,太陽能、風能、儲能、氫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電源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它都做得風生水起。
光伏逆變器產品(圖片來源:官網)
過去的16年里,陽光電源營收增長超700倍,凈利潤增長超1100倍。2023年,陽光電源實現營業收入722.51億元,同比增長79.47%;歸母凈利潤94.4億元,同比增長163%。其中三大核心業務,光伏逆變器、電站系統集成和儲能系統分別貢獻了277億元、247億元和178億元的收入。
睿研制圖(數據來源Wind)
根據 HIS數據統計,2023年在光伏逆變器領域,陽光電源全球市占率達23%,位居行業第二。2023年,其儲能系統出貨量達10.5GWh,市占率10.9%,位居全國第一、全球第二。2024年,陽光電源的儲能業務更是迎來爆發,先后拿下沙特7.8GWh、拉美880MWh、法國800MWh等多個海外儲能大單,出貨目標更是定在20GWh以上。
7月簽訂的沙特7.8GWh儲能項目,刷新了全球最大儲能項目的記錄。11月與英國 Fidra Energy簽署的4.4GWh儲能合作協議,是歐洲最大的儲能項目,助力英國實現2050年脫碳目標的同時,進一步鞏固了全球儲能市場的領先地位。
2011年上市以來,陽光電源的股價一路“狂飆”。按照前復權價格計算,至2021年7月,10年的時間公司股價從3.23元/股上漲至127.36元/股,且絕大多數的漲幅都是在2020年6月-2021年7月完成,這一年的時間公司股價上漲近15倍。
2
技術霸主構建新能源生態閉環
股價的上漲主要得益于它出眾的價值底色。
光伏行業競爭激烈,技術實力是陽光電源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公司以“電力電子+電化學+電網支撐”三電融合為核心技術理念,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截至目前,已經成功突破了2000V逆變器、35kV中壓直掛等一系列前沿技術。
陽光電源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匯聚了一大批行業頂尖的科研人才,2024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人員占比約40%,研發投入14.86億元,占營收的比例達4.79%;公司已累計獲得4906項專利,專利數量吊打同行,為公司構建穩固的技術壁壘。
此外,陽光電源的全球化布局也為其加分不少。其海外收入占比常年超40%,產品已遠銷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美澳等高價值市場占據領先地位。
近年來,陽光電源將業務不斷從逆變器延伸至儲能、充電樁、氫能等領域,形成“發電-儲電-用電”的生態閉環,在生態協同下客戶粘性逐漸增強。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年度《中國 500 最具價值品牌》榜單,2024年陽光電源品牌價值突破千億,達到1008.4億元,品牌認可度全球領先。
3
現金流、應收賬款、存貨三重暴擊
然而,陽光電源看似風光的業務背后,卻隱藏著不少風險點。
2024年三季報,陽光電源交出了一份“矛盾”的成績單。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9.46億元,同比增長7.61%;歸母凈利潤76.00億元,同比增長5.21%;雖然業績保持增長,但增速已明顯放緩。
與此同時,陽光電源總負債攀升至694.41億元,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高達315.16億元,存貨積壓至321.51億元,被戲稱為壓在公司身上的“三座大山”。若回款不及預期或行業需求放緩,公司恐將計提大額壞賬或面臨減值風險。
雖然陽光電源賬上176.3億貨幣資金看似寬裕,但拓展的氫能業務連年虧損,技術路線尚未成熟,被質疑是“燒錢無底洞”,在內卷式競爭階段,公司現金流壓力將陡增。
2024年上半年,陽光電源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26.04億,同比暴跌154%,被調侃“賺的是數字,花的是真金”。三季報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8.04億,雖然由負轉正,但與2023年三季報的45.52億元相比相差甚遠。如今,這已經是陽光電源連續第二個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同比大幅下降,顯示出公司現金流已經告急。
對于投資者而言,陽光電源是一場“信仰與風險”的博弈——若公司能穩住現金流、加速回款、兌現氫能業務,未來萬億市值可期;若任一環節爆雷,近700億的負債或將演變成“雪崩導火索”。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