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渴望能有“貴人”相助,托舉自己一步登天,收獲成功。
在不少人眼里,這種“貴人緣”,是可遇不可求的福運。
可實際上,這世界上哪有什么“貴人運”,不過是父母在人生風雨歷程中,灌溉孩子這棵花草時,所種出來的“因果”。
就像在冬奧奪金的滑雪運動員谷愛凌。
這位斯坦福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不僅在滑雪領域創造奇跡,更是在商業、時尚領域也備受追捧。
而每次接受采訪時,她都會著重提到母親谷燕對自己帶來的深遠影響。
谷愛凌的母親谷燕,作為滑雪協會的元老級人物,30年來無償培養了200多名青少年運動員。
即便當初自己的公司遭遇危機,仍然堅持貧困學生參加國際賽事。
而這些故事,也揭示了“貴人緣”的真正密碼:
所謂被命運眷顧的孩子,背后站著的,是潤物無聲的父母。
他們以自己為榜樣,將自我身上的優秀特質,注入孩子的血脈,在拓寬眼界的同時,也無限拔高了孩子的上限。
而一般來說,那些長大后有“貴人緣”的孩子,父母身上大多有3個特質。
01.不怕吃虧,有利他心,讓孩子充滿“吸引力”
哈佛大學持續76年的“承認發展研究”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在童年時期表現出利他行為的孩子,成年后的收入比平均值高出47%。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差異,歸根結底是“利他行為”所培養出來的社交智慧。
簡單來說,當父母身上具有不怕吃苦、利他心的特點時,就會在潛移默化之中,為孩子注入這樣的基因。
而一個懂得為他人著想的孩子,就天然的掌握了建立人際網絡的核心密碼。
正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故事,就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他在自傳中回憶,父親李進坤堅持讓自己參與社區服務,哪怕后來考入劍橋大學,也強烈要求他能每周抽出時間,義務輔導貧困學生。
也正是這些寶貴的經歷,讓李光耀在青年時期,就積累了廣泛的人脈,也為后來精彩的人生,奠定了基礎。
其實,利他行為就像是一塊磁石,能夠將具有相似價值觀和特質的人聚集在一起。
心理學的“互惠定律”也表明:
人們傾向于回報那些給予幫助的人。
所以,當孩子習慣了付出,有了利他心,那么自然會吸引到同樣懂得感恩與回饋的伙伴。
而這種良性循環,則為他們的人生,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而這,也許就是強大的“貴人網絡”的核心本質。
02.共情力,讓孩子能夠洞悉人心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吊橋實驗”。
當男性受試者在搖晃的天橋上與女性交流時,誤以為對方產生了心動的感覺。
這個實驗,其實就揭示了人類本能的共情機制。
說簡單點,作為人這個個體,我們天生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
所以,具備共情力和換位思考能力的孩子,就像是帶著情感解讀器,能夠精準捕捉他人的情緒信號,并且給予及時的回應和反饋。
而這,能夠瞬間得到對方的肯定和認可,也能促進彼此的關系,進一步升華。
“蘋果教父”喬布斯的成長經歷,就完美詮釋了這一點。
童年時期因為被收養,所以他從小就有了敏銳的觀察力,而他的母親則教會他用“同理心傾聽”的方式與人溝通。
正因為兒時的遭遇,以及母親的諄諄教誨,才讓喬布斯創立公司時,收獲了極大的擁躉。
當時,公司財務遭遇危機,周圍同事因為理解他的執著,并感念他在工作中,給大家提供共情價值,所以紛紛伸出援手,幫助喬布斯度過難關。
所以說,共情力不僅能化解沖突,更能創造價值。
就像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一樣,每天與員工深入交流,準確把握不同群體的真實需求。
也正是因為這種設身處地的同理心和換位思考能力,最終他贏得了員工的支持,創造了商業史上的奇跡。
03.樂觀解釋風格,鑄造孩子的挫折鎧甲
什么是“樂觀解釋風格”?
這個詞,最早由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
說的是,人們如何對一件已經發生的事,進行歸因,尤其是不好的事情。
比如說,董宇輝在直播時,遇到網友提到眼睛小的問題。
他就大方且禮貌的回應道: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方向。
而這,就是典型的樂觀解釋風格。
擁有這種“解釋風格”有什么用呢?
根據塞利格曼提出的“習得性無助”理論指出:
孩子對挫折與失敗的解釋方式,將決定其未來面對挑戰的韌性。
簡單來說,那些把失敗歸咎于外部因素的孩子,容易陷入無助。
反之,認為困難是成長契機,并且用樂觀的解釋風格來看待的孩子,則會主動尋求突破。
就像網球名將小威廉姆斯的成長軌跡,就是典型的例子。
她的父親從小就教育她說,每次失誤,其實都是在告訴你如何改正。
也正因為父親的教導,讓她哪怕在青少年期遭遇多次爆冷出局,也用樂觀的心態和理念,支撐著她不斷調整戰術,最終捧起四大滿貫獎杯。
更重要的是,她也憑借著這種樂觀積極的風格,讓她在職業生涯后期,獲得了教練團隊與贊助商的全力支持。
所以說,那些所謂的“貴人”,不是從天而降的天命所歸,而是憑借我們在困境中依舊保持的光芒所吸引來的。
其實,父母的教育,從來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
而是藏在生活細節里的點點滴滴,或許這些,才是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擁有“好運”的關鍵。
最后用谷愛凌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所說的一句話,來結尾:
我取得的每項成就,都源于母親為我打開的那些窗戶。
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為孩子打開那些“樸素卻又智慧”的窗戶。
因為,這才是孩子未來與世界對話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