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評傳》:魏文帝曹丕是三國時期魏國開國皇帝,在歷史上留下了復雜而矛盾的形象。《三國志》作者陳壽對他有著既贊美又含蓄地批評:“文帝天資聰穎,文采不凡……若再具備博大的氣度……那么距離古代的賢明君主……”這句話既表達了對曹丕才華和能力的肯定,也透露出對他氣度和德行不足的遺憾。那么曹丕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究一下。
曹丕是曹操的嫡長子,從小就隨父親征戰四方,見多識廣,勇敢機智。他6歲就能射箭,8歲就能騎馬,10歲就參加了宛城之戰,雖然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都戰死,曹操本人也險些喪命,但曹丕卻能獨自逃出生天,這足以證明他的膽識和智慧。曹丕18歲時娶了袁紹的兒媳甄氏為妻,后來又寵愛郭女王,甚至有傳言說他逼死了甄氏,這也顯示了他的喜新厭舊和始亂終棄的一面。
曹丕與曹植的世子之爭是三國時期的一件大事,也是曹丕一生中最重要的考驗。曹操有多個兒子,其中以曹丕、曹彰、曹植最為出色,但各有所長所短。曹彰武勇過人,但文學不佳,政治無能;曹植文采飛揚,但武功不足,政治愚蠢;只有曹丕才能在武、文、政三方面都有所表現,而且性格和能力都最像曹操。因此,曹丕最終成為了曹操的繼承人,除了他的嫡長子身份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曹植的胡作非為。
曹植雖然文才高超,但卻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曾經擅闖司馬門,這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門,外人走這個門是要被處死的。這樣做不僅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也給曹操帶來了政治上的困擾。因為曹操一直聲稱自己忠于漢室,并沒有篡位的野心。另外,曹植還因為酗酒誤事,在關羽北伐襄樊時,被命令統兵救援曹仁,卻在前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導致第二天不能出征。這樣的行為讓曹操非常生氣,并對他失去了信任。
曹丕的能力與權術。
相比之下,曹丕就顯得更加穩重和精明。他在吳質、司馬懿、陳群、朱鑠等人的輔助下,避免了犯錯,并在政治上表現出了自己的才干和手段。例如有一次,曹操準備出征時,讓兩個兒子送行。曹植寫了一篇華美的文章來祝福父親平安歸來。曹操看了很高興,并夸獎了他的文采。而當輪到曹丕時,他卻沒有說話,只是大哭起來,并跪倒在父親身邊。
曹丕的孝心與嗜殺。
曹丕雖然不是一個仁慈的君主,但他在某些時候也是一個真性情的人,這一點倒像他的父親曹操。曹丕曾經在好友王粲的葬禮上學驢叫,只因為王粲生前喜歡,這是真性情的表現。曹丕也有嗜殺的一面,曹操死后,他就殺死了丁儀兄弟,只因為他們支持曹植。曹丕還想逼害曹洪,因為母親的干預而作罷。這也與他的父親曹操相似,曹操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人,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不惜殺死了許多忠臣義士。
曹丕篡漢自立,落下了很多罵名,但這只是歷史發展的進程,他只是繼承了曹操的理想和罵名。
曹操一直聲稱自己忠于漢室,并沒有篡位的野心,但實際上他已經控制了天下大半,并且封自己為魏王。曹丕繼承了父親的基業和地位,只差一個改朝換代的步驟。在漢獻帝禪讓之后,曹丕登基為帝,建立了魏國。這一舉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和譴責,諸葛亮就曾經說過:“曹丕弒君,自立為帝,猶如泥土做的龍,稻草做的狗也能成名。”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曹丕代漢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他并沒有做出什么特別的事情,只是順應了時代的變化。
總之,曹丕是一個中等才能的開國之君,有能力但不突出,有才華但不顯著。他既有聰明和勇敢的一面,也有喜新厭舊和嗜殺的一面。他既有政治上的創新和改革,也有政治上的失誤和弊端。他既有文學上的造詣和成就,也有文學上的不足和缺陷。
他既有繼承父親理想和基業的一面,也有承擔父親罵名和罪責的一面。他是一個復雜而矛盾的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