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陸50年!他們也不可能超越臺積電!”
這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所說的狂妄話語,自從半導體行業興起之后,臺積電就有如日中天之勢,在全球范圍內都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可這股囂張勁,能用在大陸身上嗎?我們真的突破不了臺積電的封鎖嗎?
一、張忠謀其人
抗日戰爭爆發前,張忠謀一家的日子過得還算是有聲有色。
他的父親是寧波當地的財政局局長,在國民黨內部也算是中高層了,出身優渥的他從小就接受了西方的先進教育。
當然,那段時間并不太平,所以小時候張忠謀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往往就是搬家。
上海、浙江、香港乃至國民黨大本營重慶,他們一家的足跡幾乎遍布了大半個中國,一直到青少年時期,張忠謀才得以從這種混亂中逃脫——他考上了哈佛大學。
學習一年左右,他就轉入了麻省理工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從這兩個院校也能看出,張忠謀確實是一個聰明人,甚至可以用天才來形容。
在校期間,張忠謀的成績十分突出,大約3年的時間,他不僅讀完了本科,還順帶把碩士學位都修完了!
只是這個時候,他的家庭出現了一些變故——那個曾經的局長父親已然失勢,只能依靠一個小店養活一家。
原本還想讀博士的張忠謀只好另尋出路,無他,美國大學的學費實在是太貴了,一旦沒有家中的支持,光靠他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
并且,張忠謀是作為家中長子的存在,他認為既然家庭出了變故,那他也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
雖然當不成博士,但張忠謀在當時的就業市場上依然是毫無疑問的香餑餑,那可是約一百年前的麻省理工碩士!
非常輕松的,他進入了德州儀器,并且很快就因為自己的能力而受到了賞識,在部門內部可謂是平步青云,成果多,職位高。
1971年之時,德州儀器已然成為一個巨無霸了,而張忠謀也當上了資深副總裁,甚至被當作接班人而培養。
但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回家創業。
德州儀器再好,那也只是別人的,而不屬于張忠謀,他在這里干了一輩子,依然只是一個打工仔。
56歲那年,他選擇回到臺灣,一手創辦臺積電,這家如今聞名世界的企業,從那一刻誕生了。
二、臺積電
最初的臺積電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只做代工,不搞研發。
原來,在曾經的半導體行業里,各家基本都是研發和代工一條龍,自己設計芯片,自己制作,最終獨立銷售產品。
可臺積電不同,按照張忠謀的想法,他們必須做全球最大的代工商,如此企業就沒有什么競爭壓力,甚至可以說是長久地活著。
我們可以說,張忠謀的路是選對了,但從今天來看,他的選擇更多是運氣使然。
剛成立不久,臺積電就陷入了巨大的虧損中,差點就將張忠謀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
當時的芯片制造技術還不夠發達,換言之,研發廠商不需要費什么力氣就能實現自主生產,而臺積電的技術又做不到多么領先,自然就沒有什么競爭力可言。
可隨著摩爾定律的發威,芯片的精細化程度在不斷飆升,不少前幾年還響當當的芯片領域大企業,過幾年就直接傻了眼——他們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了。
但相反,臺積電因為沒有研發的壓力,所以全部的經費都能用來專精制造,于是慢慢的,他們在業內打響了名氣,甚至成了今天“唯一”的代名詞。
如今的臺積電早已成為一個巨無霸企業,掌握了全球獨一無二的技術——芯片的制程想要突破3nm甚至2nm,你只能找臺積電代工,全球僅此一家!
排在他們后面,是韓國的一眾半導體企業,特別是十分出名的三星,但三星如今也只能堪堪做到3nm左右的程度,無法突破至臺積電的2nm。
并且他們的3nm良品率低的可怕,僅有臺積電的幾分之一,換言之,同樣的規格,三星的成本是臺積電的數倍。
你說,別的企業會找臺積電代工,還是找三星代工?
只是臺積電在強大的同時,大家也別忙著高興——臺灣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十分不安分的。
三、囂張的張忠謀
臺灣與大陸間的種種糾紛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臺積電也始終認為自己是臺灣企業,和大陸沒有半點關系。
事實上,曾經大陸對張忠謀是十分友好的,當初我們的各行各業剛起步,他還被中央請了過來,希望能指點一二。
雖說當時的交流氛圍還不錯,張忠謀與我國的王陽元院士甚至一度談的十分高興,但在半導體問題上,他將國內看得很輕,甚至直言:
“如果想扼殺中國大陸的話,你們是很無能為力的?!?/strong>
雖然話語難聽,但在曾經,這確實是一個事實。
2003年,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爆出巨大的丑聞,一位教授長期盜用其他國家的芯片,磨去上面的品牌標識后再刻上自己的,隨后便表明這是完全國產的中國芯片!
這家企業騙去了千億左右的國家經費,甚至一度被認定為是行業龍頭、中國希望,受此打擊,國家的半導體行業一下退步了十余年!
而03年的臺積電呢?那時候的他們早就成為世界第一了,甚至其領先優勢在這20多年里越發膨脹、巨大,和第二名拉開了恐怖的差距。
張忠謀當時確實有底氣囂張,但他有沒有想過,囂張的后果是什么?臺積電真的能夠高枕無憂嗎?
自從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就每時每刻想著把臺積電收入囊中,這數年的時光里早已多次要求他們搬遷整個廠房,換句話說就是想要一口吞下。
張忠謀也想過反抗,但在巨大的實力差距面前,臺積電很渺小,這幾年,他們已經被美國詐騙走了數千億美元,再過幾年,或許臺積電就要徹底姓美了。
說白了,匹夫無罪,懷璧有罪,臺灣一個地區,如何能和美國對抗呢?
在歸屬權的問題之外,其實在技術上,臺積電也不能說是真的高枕無憂。
如今的不少芯片設計商都在自研制造技術,以此來突破臺積電的封鎖——畢竟,他們已經看臺積電臉色吃飯很多年了。
除去蘋果、英偉達乃至AMD等超級企業外,其他企業是很難搶到臺積電的代工訂單的。
甚至就連上述的這些巨無霸企業也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并且能收到多少貨、價格又是多少,幾乎全是臺積電的一口價。
更重要的是,我國的芯片技術已經迎難直上,早已不復曾經的糜爛之態!
雖說如今在芯片制造上,我們與世界先進還有著較大的差距,如今僅能勉強處理7nm左右的芯片制程,大約落后臺積電15年左右。
可大家別忘了,臺積電取得今天的成就花了多久?整整大半個世紀!
而我們取得今天的成績才花了多久?美國的制裁,到如今也就過去了不到十年的時光,這足以證明,再給我們一段時間,超越臺積電并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在種種挑戰之下,臺積電的未來之路,肉眼可見的會很艱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