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一條名為#楊銘宇黃燜雞剩菜回收再賣給顧客#的熱搜,讓這家國民快餐品牌瞬間成為眾矢之的。新京報記者暗訪揭露,多家加盟店后廚存在“發酸食材重復使用”“隔夜發黑牛肉加色素冒充新鮮肉”“回收顧客剩菜二次加工”等觸目驚心的操作,甚至員工無需健康證即可上崗。
事件爆發后,楊銘宇總部迅速發布致歉信,宣布永久關閉涉事門店、全國排查整改,并承諾強化監管。然而,消費者的怒火并未平息。3月13日,國家食安辦對山東、河南兩地啟動掛牌督辦,事件升級為國家級食品安全案件。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并非楊銘宇首次陷入食品安全丑聞。2024年,鄭州某門店因致20人食物中毒被調查,四川消費者更在外賣中吃出整只老鼠。這家標榜“打工人的溫暖一餐”的品牌,卻在最基礎的食品安全上反復踐踏底線。
這讓人感到,企業從上到下似乎藏著一種根深蒂固的傲慢——對“普通勞動者的信任”有一種近乎踐踏般的漠視。
01
本來,楊銘宇的反應可以說是非常迅速,但其危機公關卻幾乎無效,為什么?因為這家可以說是代表黃燜雞品類的企業,早就踩中品牌公關的三大“雷區”
1、道歉≠責任承擔:形式主義整改的致命缺陷
在楊銘宇的致歉信中,我們可以看到雖有關店、排查、培訓等“標準動作”,卻回避了很多核心問題。
比如對加盟商的管理能力和負責態度的嚴重缺失。加盟商竟然可以任意壓縮成本,偷工減料和違規操作成為常態。總部僅通過罰款和“突擊檢查”這樣的點式管理,幾乎讓自己的連鎖管理體系形同虛設。
比如對歷史問題的“慣性敷衍”。此前多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涉事門店僅“暫時停業”或“免單補償”,企業避重就輕的處理方式,讓消費者連維權都很困難。此次整改,楊銘宇仍然未觸及加盟商篩選、利潤分配等深層問題。
別忘了, 危機公關的核心是“修復信任”,而非“平息輿論”。
覺得消費者好忽悠,這是很多品牌背后企業高管的一種傲慢。他們總以為輿論能壓住、能操控。可惜這次消費者不是好惹的,同屬于黃燜雞消費群體的外賣小哥們的背刺,讓只停留在表面的整改,徹底暴露在公眾面前,更讓企業的危機公關成為一場“拙劣的表演”。
2、忽視“打工人品牌”的情感連接:信任一旦崩塌,再無回頭路
黃燜雞的核心客群是打工人,尤其是城市中的普通勞動者——他們需要一頓快速、便宜、安全的飽飯。而楊銘宇的所作所為,徹底擊穿了這一龐大群體的心理底線:
“20塊錢都要騙”的背叛感,傷人又寒心。普通勞動者對價格的敏感,不是小氣,是對“等價交換”的樸素信任。可當這類品牌連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無法保障時,消費者會認為“連我的基本生存需求都在被算計”。這是對生命威脅的一種生死仇恨。
每個打工人本來就忙于為生計奔波,時間和金錢都有限,家里負擔也非常重,對健康風險完全是“零容忍”。但剩菜中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激增,輕則引起腹瀉,誤工累家,重則危及生命。這種風險對打工人的健康威脅是致命的,而且是不能承受的。
這里我提醒所有針對大眾消費的“打工人品牌“及企業,你們的生意在中國市場的生存邏輯(咱先別說商業邏輯),注定建立在“安全”與“尊重”之上。任何對以上基礎需求的敷衍,都是對品牌價值和企業形象的自殺式摧毀。
3、低估監管與社會輿論的“連鎖反應”
楊銘宇事件中,最嚴厲的并非媒體曝光,而是國家食安辦的掛牌督辦。這標志著:食品安全已成政治議題,政府對民生問題的敏感度遠超企業預期。品牌若缺乏政策嗅覺,必將付出慘痛代價。
加上在當今社交媒體時代,公眾情緒的集中和爆炸,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在打工人品牌的領域,勞動者的憤怒更會迅速轉化為對品牌的集體抵制。
這次事件后僅僅24小時,全國很多地方的黃燜雞訂單暴跌,甚至有零訂單、零到店出現,即是明證。
企業必須意識到,食品安全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法律與政治問題。漠視打工人的飯碗,會成為你最致命的商業錯誤。
前一陣,巴奴火鍋創始人,只是說了一句工資5000以下不要吃火鍋,幾乎讓該品牌社死,這還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你就明白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02
所有做打工人品牌的企業和個人,必須要有的“生死覺悟”,就是消費者的信任,在本質上是你唯一的護城河。
不要跟我提什么“性價比”。只有安全之上的性價比,才叫性價比。
許多企業將“性價比”等同于最低成本,無限追求更低的成本,卻忽略了安全才是最大的成本優勢。
也不要跟我提什么“民族快餐不易”。
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有很多國產品牌通過中央廚房標準化和嚴格的質檢體系,以及引入更多的先進技術升級,能和洋快餐品牌上桌PK,并在國內外快餐賽道建立起中國快餐的口碑與品質。這才是真正的民族快餐。
而類似楊銘宇這樣的企業,為追求擴張速度,犧牲品控,最終的結局只能被消費者拋棄。
“20塊錢都要騙,每個打工人都希望你關門大吉”,這樣的網絡聲音的出現,絕不是哪個網友的惡意詛咒,而是一種最樸素的消費者情感。
楊銘宇們現在要做的,首先是明白加盟模式≠甩鍋模式。只顧著賺錢,忽視對加盟商的管理,總部與加盟商的權責失衡,必然讓渠道擴張成為一把雙刃劍。
其次要讓監管完全技術化,可以利用最新的監控技術和傳感設備,實時監測后廚操作,任何一點違規行為,都自動記錄、觸發總部警報,并定期向所有消費者公開透明。
同時,建立“加盟商黑名單”制度,對食品安全問題零容忍,發生一次食品安全違規,就永久禁入市場,并向社會公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追回一點消費者的信任。
03
其實,不只是這些打工人品牌及餐飲企業,所有品牌及企業老板都必須明白:
當你想讓勞動者的錢包,裝滿資本的貪婪,你就是最愚蠢的中國老板。
迎接你的命運,必然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末日審判。
新中國的商業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這件事。
楊銘宇“剩菜門”事件的本質,就是資本對“打工人基礎需求”的傲慢。
當品牌將勞動者視為“流量數字”而非“活生生的人”,信任的崩塌就已經注定。
在中國,廣大普通勞動者的信任,可以是品牌最優質的資產,也可以是品牌最脆弱的壁壘。
食品安全沒有“僥幸”,唯有敬畏。
打工人品牌的終極使命,不是探索成本的底線,而是守護每一個普通人的安全線。
當黃燜雞不再“燜”良心,打工人的憤怒自然如星星之火般燎原。
而那些真正將普通勞動者放在心上的品牌,才能穿越消費者的信任周期,成為時間的朋友。
作者簡介:天真一笑,前國際4A創意總監,知勝咨詢創始人,公眾號小宇宙全開主編,操盤過多個10億級品牌轉型戰役,現為多家行業顛覆性新技術/新業態公司提供戰略咨詢服務,并致力于將最新的營銷技術及成功案例賦能給中小企業。
如有問題咨詢作者或合作,請私信聯系。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