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1年4月6日,在朝鮮金化的志愿軍總部,第五次黨委擴大會議正在舉行。會議研究的是部署新的戰役,也就是后來著名的“第五次戰役”。此時,新入朝的部隊,剛剛換上了蘇式裝備,每個師建立了自己的炮兵團,各個團也增加了迫擊炮連,高射機槍連。新入朝部隊的將領們都想大顯身手一番,因為單就裝備而言,這是他們帶兵打仗以來的最好水平,因此個個磨拳擦掌,情緒高漲。
【2】、作為志愿軍黨委副書記的鄧華,坐在彭總身邊,協助彭總主持會議。他認真的傾聽、記錄,會場上激越的氣氛似乎一點也沒有感染他,根據已經與美軍交手半年多的經歷,雙方已經知根知底,中央軍委、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必須貫徹,第五次戰役必須打,可是怎么打,鄧華心里一直有所保留。面對會場上沸騰激昂的勁頭,鄧華感到特別不踏實,于是不顧大家的勁頭,大潑“冷水”:“打仗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開始就大規模猛插;一是各兵團小規模的穿插,打多少算多少,然后再向敵人縱深穿插,最好是兩種方式結合起來。開始口子不要張得太大,不要企圖一起圍上打,必須實行分割猛插一塊塊的吃。”
彭總心里不以為然,“不放長線怎么能釣大魚”。最后,彭總根據毛主席的設想和敵人可能登陸的情報,決定進行大規模反擊。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開始,歷時近一個月,此次戰役中朝共投入15個軍,雖然殲敵八萬余人,但自身作戰損失也高達7.8萬人。戰后,彭德懷在總結中說,此次戰役是他一生中四次軍事錯誤之一。他還感嘆“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3】、作為開國上將的鄧華,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是在朝鮮戰場上書寫的。
鄧華(1910-1980)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為預防不測,周恩來召開軍委會議,決定以四野13兵團為骨干組建東北邊防軍,林彪保舉“智將”鄧華擔任總負責,換掉粗漢黃永勝。1950年10月19日,鄧華擔任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兼任第一副政委,帶領13兵團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1952年6月,彭總奉命回國,鄧華被任命為志愿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1953年7月,金城反擊戰后,鄧華正式出任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那年鄧華剛剛43歲,就統領百萬大軍與敵人撕殺于異國戰場,重任在肩,壯志飛揚。1954年11月鄧華回國,四年來將軍就像中流砥柱一樣,帶領中國人民志愿軍打滿全場,并走向最后勝利。
【4】、鄧將軍是個善于組織、敏于思考的典型儒將。早在受命后、入朝前的這段時間。鄧華先是要走了原來15兵團的領導機構,以及搶走了擅長后勤組織能力的洪學智將軍,還有參謀長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干大事的人,都是先選人才做臂助;然后,以個人名義給中央軍委寫信指出:朝鮮人民軍洛東江前線決戰,與東西海岸防守,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并且大膽預測:美軍主力將在平壤或者漢城地區大舉登陸,前后夾擊,人民軍將陷入困境;進一步分析我軍進入朝鮮時機:美軍越過三八線以北,為最有利情況:政治上有理,軍事上有利,同時減輕了對海上入侵的負擔,后勤供應上也縮短了供應線。受到毛主席的稱贊和肯定。
15兵團領導機構
15天后,美軍在漢城附近的仁川登陸,切斷人民軍后撤道路。不久后,美軍向前冒進到鴨綠江附近,遭到志愿軍猛擊,損兵折將。
【5】、智計頻出的“鄧軍師”。第一次戰役時,鄧華發現美軍戰術上的漏洞,于是他向彭總建議“在運動中殲敵”,像抗日戰爭時打游擊那樣與敵人周旋,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力量;第二次戰役時,鄧華更是建議示敵以弱,吸引敵人進入我軍的預設包圍圈,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驕傲自大,果然上當,被志愿軍來了一招甕中捉鱉,打的落花流水。也讓彭總感嘆:鄧華考慮問題有眼光,也比較周到。
【7】、鐵原阻擊戰之后,志愿軍與“聯合國軍”互有傷亡,戰爭越來越朝著持久戰方向發展。鄧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敵人經歷了五次戰役后,從進攻狀態轉為防御狀態,各種堅固的工事已經開始部署,還有強大的海軍、空軍協助防御。這時候直接進攻會給我軍造成重大傷亡。我軍應當依托鐵原、金化為主的“鐵三角”地區,適當做出戰術反擊,向前慢慢推進,摸清敵人防守情況,再做打算。彭總認真聽取了鄧華的意見,又結合了志愿軍空軍遲遲未能進入37度線以南作戰的實際條件,故致電中央軍委,改全線反攻的“六次戰役”為積極備戰,引而不發。接下來在三八線附近的戰術反擊,多點開花。志愿軍依托有力地形、靠近補給的便利,接連粉碎了聯合國軍的秋季攻勢、冬季攻勢,共殲敵16萬人以上,自身損失很小,取得空前勝利。
【8】、性情上的鄧華將軍是一位極為謙和的人,1951年春天,陳賡大將和宋時輪上將率軍入朝作戰后,有鑒于陳賡在軍內的崇高威信,而宋時輪也是位老資格的將領,鄧華向彭總提出,希望陳賡擔任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兼任第一副政委,宋時輪任第二副司令員,自己擔任第三副司令員兼任13兵團司令。鄧華的謙讓風格讓彭總頗為感動,彭總考慮到鄧華自入朝以來,對朝鮮情況最為熟悉,改變座次不利于開展工作,并且幾個月的共事觀察,他發現鄧華是個肯動腦子,善于思考,能夠拍板,也敢于拍板的人。因此沒有同意這條建議。
陳賡(左) 彭德懷 鄧華(右)
鄧華將軍從不是那種趾高氣揚的人,他對陳賡大將非常尊重,作戰的事情從來都是主動找陳賡商量,就連照相這種小事,他都考慮的很周到,彭總居中,緊挨著彭總的是陳賡,他則站在陳旁邊,如果是三個人一起照相,鄧華就會站在彭總的左側,陳賡站在彭總右側,中國傳統習慣,右邊為大。
【9】、毛澤東曾講過:“朝鮮戰場,有鄧華,我放心。”鄧華將軍帶領中國人民志愿軍,從鴨綠江打到三八線以南,從第一年打到第三年勝利。他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仰、銘記,正是千千萬優秀的中華兒女,才能夠保障“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