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歷史上,有過這樣一場戰役,其慘烈程度絕不亞于上甘嶺戰役,最終全連僅有7人幸存了下來,他們的事跡讓志愿軍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戰后彭老總大贊38軍為萬歲軍,斯大林更是流淚說道,這是一支偉大的部隊。在這場戰役中,志愿軍憑借著一個連的兵力,硬生生頂住了美聯軍上一個師上萬人的突圍,最終以1:6的傷亡比例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奇跡,戰斗中,志愿軍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毅力和戰士們保家衛國的決心,那么,這支軍隊到底什么來歷,為何有如此強大的戰斗力?在兵力差距如此巨大的情況下,志愿軍戰士們究竟是怎樣抵御敵人進攻的?這場戰役到底有多慘烈?
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時期,志愿軍處于戰略進攻的階段,而38軍112師的335團還在執行著誘敵深入的任務。一般來說,使用誘敵深入的戰術都是派非主力部隊前往,但彭德懷卻派出了38軍112師的主力團,335團,之所以彭德懷用最強的部隊當誘餌,是因為面對的敵人也很強,一旦有差錯,將會導致第二次戰役的整個計劃落空。所以這支充當誘餌的部隊,既要達到誘敵深入的目的,又得能頂住敵人的攻擊。
中國人民志愿軍的112師原本起家于彭德懷最初發動的平江起義,湘軍獨五師第一團是前身,經過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的洗禮,在解放戰爭期間成長為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師。毫無疑問,東北野戰軍無疑是中國五大野戰軍中的頭號主力,這支軍隊作戰猛如虎,他有豐富的戰斗經驗,最擅長防守和進攻。
在解放戰爭時期,這支王牌師曾經“三下江南”,并且從東北一直打到云南交界的中緬邊境,縱跨全國5000多公里,可以說是解放了半個中國。在1948年11月改名38軍,所屬第一師改成112師,下轄三個兵團及334、335、336團。兩年后,朝鮮戰爭爆發,這支王牌軍當仁不讓地跟著彭老總開赴朝鮮。
在飛虎山阻擊戰中,38軍112師335團以一個團牽制了聯合國軍一個師的部隊,由南朝鮮軍和部分美軍組成的聯合國軍出動了18多架飛機,幾十門大炮,對著我國的志愿軍陣地進行了輪番轟炸,幾個小時內竟然打完了2500多發的炮彈,把當時部分的山坡也夷為了平地,使山頭看起來都少了幾寸,可見當時的聯合國軍的炮火之猛烈。隨后美軍開始了步兵沖鋒,但是每次都被志愿軍戰士給擊退。
經過四天的激戰,戰士們已經饑餓不堪,沒有援軍,沒有后勤補給,最艱難時竟然開始啃石頭來充饑,連續的阻擊也已經把子彈打光了。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進行了白刃戰。廝殺一直進行著,喊聲,槍聲,戰火聲一直持續著,期間不斷有戰士倒下,馬上又會被后來的戰士補上。就這樣天漸漸黑了,戰場上的硝煙慢慢的散去,陣地上已經沒有了敵人進攻的身影,有的只有漫山遍野的尸身血海,慘不忍睹。五天五夜的阻擊戰終于結束了。
最終,335團以700多人的傷亡,斃傷俘其1800多人,成功完成了任務,這場戰爭為志愿軍在西線部署包圍戰爭取到了時間,讓聯合國軍陷入了我軍的誘敵深入計劃中。 335團也因此立下大功,一戰成名。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很快將會經歷一場驚天動地的血戰,并創造足以震撼世界的戰績。
1950年11月27日,因為之前335團對敵軍的牽制,中國志愿軍在朝鮮戰場的西線部署已經全部完成。美軍這時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包了餃子,正在夜行軍中的38軍113師接到了任務,要趕在美軍之前急行軍701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和龍源里之間,切斷美軍的逃跑路線。 113師行軍快提前到達了此地點,占據了這兩個重要的接口,這讓后方的美國軍隊當時感到極度恐懼,直接調動數百飛機、坦克和數千門大炮襲擊了志愿軍113師。
與此同時,美國遠東空軍的所有現役飛機都抵達,數百架飛機交替轟炸113師的陣地。此外,位于順川的美國第一騎兵師和位于平壤的英國第29旅響應向北的號召,對志愿軍第113師發動雙重襲擊,第113師不僅要阻止南下的美軍的襲擊,而且還要面對北援的聯合國軍,這讓113師陷入了困境。
面對如此密集的炮火,38軍軍長梁興初意識到目前的形勢簡直就是讓我軍戰士白白送命,就算整個113師全部覆滅,也無法阻止美軍的威脅性進攻。分析后,梁興初當機立斷,讓113師轉移,但是哪里既能阻擊又能減少傷亡呢?危急關頭梁興初想到了松谷峰,這個松骨峰位于龍源里的東北,三所里的西北,是一個海拔288.7米的標準高地,對伏擊打援極為有利。這三地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為了給大部隊合圍贏得時間,同時他把112師也調撥了過去協助阻擊。
當時的335團的三連剛從另一場戰斗中撤下來,又接到了另一項艱巨的任務。作為335團的尖刀連,三連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任務。他們奉命征服松骨峰北側的無名高地,與兄弟部隊合作消滅逃跑的敵人,為主力部隊贏得第二場戰斗爭取時間。
松骨峰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以近100多米有一條公路,這是美聯軍逃跑的唯一途徑,周邊比較開闊且無險可守,因此,松骨峰阻擊戰注定是一場惡戰。
1950年11月30日,志愿軍335團一營的先頭連三連駐守在主陣地,防守側翼的分別是一連和二連。可他們還沒來得及修筑工事,大批的美軍就沿著公路開來,蜂擁而至的部隊正是美軍第二師,這個部隊前身曾在一戰和二戰中為美軍立下過汗馬功勞,是美軍的王牌,與美軍第一師齊名。
面對大量全副武裝的美軍,連長戴如義冷靜地指揮著行動。當聯合國車輛剛剛進入三連的前沿陣地時,連長下達了命令,機槍手、火箭發射器和爆破隊對敵方車輛和坦克發動了暴力襲擊,剎那間,公路上幾十輛汽車坦克燃燒起來,一軍城百輛汽車擠成一團。由于公路比較空曠,沒有躲避的地方的人的汽車就成了移動的活靶子。在志愿軍的猛烈炮火下,敵軍坦克和裝甲車立即被炸成碎片。原本計劃逃離的美軍現在一團糟。為了能夠盡快通過公路,后方的汽車開始想辦法鉆空子朝前沖,試圖快速沖破峽谷。可是他們越這樣做,道路越發的擁堵,結果導致美軍的幾百輛汽車癱瘓在路中間,動彈不得,美軍士兵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挨打。這讓攻擊的美軍損失慘重。
當美軍的第一波攻擊被打退后,美軍撤下陣來,準備組織第二次進攻。而三連趁著美軍進攻的空隙,連長迅速指揮戰士們挖好戰壕,并且構筑了簡易的掩體,有了簡單的防御工事,美軍的第二次進攻又失敗了。
隨后喪心病狂的美軍直接用重火炮火力全覆蓋當時三連所在的陣地,緊接著敵人就和發了瘋一般,用飛機,大炮,汽油彈,燃燒彈對松谷峰一頓狂轟亂炸,因為他們知道如果突圍不出去就完了。這導致陣地上立即變成了一片火海,黃土變成了黑土,陣地表面的石頭都被炸成了粉末,松谷峰滿山到處都是彈坑,這讓三連損失慘重。
335團知道三連的困境,便馬上命令一連和二連迅速趕往作戰位置對其進行支援。同時,敵人開始組織步兵實施反撲,志愿軍戰士們一邊撲打身上的火焰,一邊利用炮彈炸出的深坑做工事。同時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經過數小時的激戰,志愿軍的彈藥已經基本消耗殆盡,指導員楊少成子彈打光了,左腿也被炸傷了,他端起刺刀就沖向了敵群,和敵人展開白刃搏斗。在連中好幾刀后,身上血肉翻起的情況下,用盡最后一點力氣拉響了身上攜帶的手榴彈,和包圍他的6、7個美軍同歸于盡。
美軍也知道,如果他們不能在志愿軍大部隊趕來之前攻下這里的話,他們將會被困在這里,因此,美軍的進攻越來越猛烈,火力也越來越猛烈。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三連一次又有一次的打退敵人。戰斗的慘烈程度讓人為之震撼。那些活著的三連戰士讓美軍領略到了什么叫做絕望。這些沒有子彈的志愿軍戰士,腰上別著手榴彈,拿著刺刀沖向美軍,用石頭砸,用牙咬,直到最后一刻將手榴彈拉響。三連中的很多戰士被汽油彈擊中,但是他們不是想著如何將火滅掉,而是拼了命地奔向美國士兵,抱著他們一起燃燒,這種同歸于盡的氣勢讓美國到現在都為之膽寒。
到最后,三連陣地上只剩下了七個人,但陣地依然在我軍手中。在這場戰斗中,我軍1123名士兵在美軍飛機和大炮的輪番轟炸下,他們能夠存活一整天,這在戰爭界創造了奇跡,堪稱阻擊戰的巔峰之戰。這場戰爭使112師名聲大振。
后來,被三連士兵的英勇事跡所感動,魏巍寫下了一篇大家熟知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你可以閱讀這篇文章,了解更多關于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事跡。他們為我們現在的生活貢獻了一切。我們應該牢記歷史,不要讓先輩們的鮮血白白流淌,不能讓他們捍衛祖國尊嚴的努力被遺忘。國慶節的前一天是烈士節。向那些為捍衛祖國尊嚴而犧牲的志愿軍英雄們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